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洮南市第九中学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洮南市第九中学始建于1972年9月,原名新建中学,座落在古城洮南西北角。1996年9月,新的逸夫教学楼落成并交付使用(香港邵逸夫财团资助内地教育事业,教学楼投资50万元,故取名为逸夫教学楼),学校的教学条件大为改观。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总数 785人。

目录

学校简介

一、设施

校园面积15850平方米,校舍面积5100平方米,教学楼面积4500平方米。2004年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平整了操场,重新粉刷了墙壁,将原有的木制黑板更换了玻璃黑板,建成了600平方米的车棚,修建篮、排球场地。2005年9月校门从原来的北侧移到东侧,并建成“九”字型。同年改建扩建了宿舍和食堂,宿舍面积396平方米,食堂面积204平方米,可容纳150人就餐。2007年10月份微机配备的台数已达到60台。2007年3月份,为全体教师购置了新的桌椅100套,2008、2009年相续更换楼门、窗户、并在玄关安装大屏幕。2007年10月份,建成了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为标志的校标和象征欣欣向荣的两个花坛。2010年学校购置体育健康器械十余套,给师生们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场所。同年投资60余万元为班级安装了多媒体讲台,使学校成为我市唯一一所应用多媒体上课的学校[1]

二、教师队伍

学校拥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学习、求真务实、调查研究、改革创新班子成员的工作作风,这使他们将成为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有改革创新精神、有科学管理工作能力、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心的领导者。2011年在校教职工115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82人,专科学历31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教一级教师77人。学校设有校长办公室、党支部、工会、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信息处。

三、教育教研

学校始终本着“树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作为教学目标,在工作中认真践行“多思、善诱、精深”的教风[2],学校通过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各环节来提高教学质量。达标课、引路课、观摩课、“课堂大练兵”等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出现了多元化,教研活动出现多样化,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2006年马艳华被评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同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2006年马艳华、周秋玲在东北三省优质课大赛中均荣获历史课、美术课一等奖;王春霞、郭淑兰等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2007年杜铭、王晓艳被评为教育系统模范教师。张杰等荣获市级教学成果五项奖;在国培活动中,王路平在能力培训项目中,荣获优秀作品主题研讨国家级一等奖;2008年,杜铭荣获洮南市初三复习示范课奖、张淑云在“教研师培”活动中承担公开课获得一等奖、刘勇荔荣获吉林省支援农村教育先进个人、苟丽凤在洮南市中小学“四争一创”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学能手;2009年,陈子玉荣获白城市初中数学基本竞赛活动二等奖、秦金玲承担了全市初三复习研讨示范课;2010年秦金玲等5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王波等18人评为地区级骨干教师;付亚珍等20人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011年在吉林省第三届中小学教师课件大赛中,包大凯获得二等奖、郑英杰等四名教师获得三等奖;马艳华被评为市级模班主任;刘勇荔、郑英杰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中考学科均已课题立项,立项课题达58个,其中国家级课题13个、省级19个、地级课题16个、市级课题13个。其中历史教师的市级课题和汉语文、蒙语文教师的国家级课题均已结题,并获得国家级课题证书。教师们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其中国家级论文40篇,省级论文18篇、地区级5篇。

2006年重点高中升学率30%;2007年重点中学升学率36%,居全市首位。崔宇、金阳两位同学在2007年中考中分别列全市第二名和第五名。2006年、2007年蒙族学生升学率100%。2009年缩招144人,考入一中35人,考入十中47人;2010年报考人数200人,考入一中46人,考入十中71人;2011年报考人数200人,考入一中35人,考入十中80人。王洋同学获全市第三名、陈雪同学获全市第八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