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洪洲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洪州侗语称为尕硕或尕尔索,古时属于侗族四脚牛款的一个部落辖地,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距黎平县城 68 公里,209 国道 40 公里,枝柳铁道线 42 公里,是边境贸易的"黄金口岸",全镇面积 301 平方公里,耕18099 亩,辖22 个行政村,1 个居委会,总人口 29184 人。[1]

镇情简介

洪州镇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是贵州省是黎平县出黔入湘的东大门,距黎平县城68公里,枝柳铁路42公里,209国道40公里,全镇国土面积301平方公里,辖23个村(居)委会,71个自然寨,总人口29184人。是三省(区)边贸的"黄金口岸"、全县侗苗族聚居中心地和侗族大歌、琵琶歌的发源地、红军长征入黔第一镇。

地里位置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 1222.8mm ,无霜期 273 天左右,年平均气温 16 ℃,是农、林、牧的适宜区域。主产稻米、脐橙、柑桔、西瓜、中药材等,其中脐橙、小香桔初步形成品牌,畅销省内外。全镇林业天然屏障保护完好,森林面积 36 万亩,覆盖率 65% 。矿产资源丰富,以硅矿和高岭土最具代表性,已探明硅矿储量 500 余万吨,高岭土蕴藏量在百万吨以上。

发展潜力

洪州镇系贵州省 20 个"双百"小城镇建设和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 2002 年又被列为黎平县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工业重镇。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和工业的发展,城镇功能逐步完善,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先后建成了 35 千伏和 110 千伏变电站,通过招商引进 7 家企业投资办厂,目前已建成 6300KVA 硅冶炉 7 台,在建 22 台, 2003 年工业产值近亿元。

境内侗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以平架为中心,加上三省坡自然保护区和具有"天湖"美称的大塘水库等景观,构成了"返濮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圣地。平架琵琶歌独具特色,被誉为侗族大歌中的精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引得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多次前来采风,深受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蜚声海内外。[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洪州镇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硅矿和高岭土最具代表性,目前已探明硅矿储量590余万吨(不含河矿),可供20台6300KVA的硅冶炉同时正常生产20年,且品位极高,含硅量达99.8%以上。高岭土达蕴藏量在百万吨以上,可供年生产40万件的陶瓷厂生产150年。

森林资源

洪州镇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杉、松、楠竹等,珍稀树种主要有红心松、油杉、榉木、五角枫等,全镇森林面积达31.7万亩(其中楠竹4766亩),森林覆盖率达65%,森林总蓄积量为105万立方米,活立楠竹4380万根,年产竹笋45000公斤。[3]

旅游资源

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洪州镇侗族文化积淀深厚,原生民风、民俗及生态保持完好,且独具特色。主要包括平架琵琶歌、芦笙、酥油茶和长桌饭、侗、苗族婚恋、古楼、风雨桥及寨门等侗族建筑。其中以洪州琵琶歌最具代表性,琵琶歌声调高雅、清脆、欢快,深得各界人士青睐,被誉为"美声侗歌"、"侗歌一绝"和侗族大歌中的一朵"奇葩",在侗歌领域里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演唱形式蜚声海内外,成为我县特色旅游发展的一个闪光点。

红色旅游资源

1934年12月,红军主力从湖南通道进入贵州,洪州镇为红军长征出湘入黔第一镇,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如红军桥、红军标语、红军井、红军桥、红军古楼、打土豪战场、红军烈士墓、红军过境人物故事、过境遗址等。

水能资源

洪州镇内河溪纵横,属沅江水系,水流位落差较高,水能资源丰富。洪州河是镇内主要河流,年平均流量15.4立方/秒,水能资源蕴藏量约为11000千瓦。[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