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洛宁

洛宁,地处豫西山区,洛河中上游,隶属十三朝古都 洛阳市,全县总面积2306平方公里,辖8镇10乡,388个行政村,48万人(2013年),其中农村人口39万人。地貌总体呈"七山二塬一分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林业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洛宁古称崤地,是中国古代沟通东(洛阳)西(西安)两京的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设崤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称永宁,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更名洛宁至今。

概述

洛宁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洛河中游,居北纬34°05′~34°38′,东经111°08′~111°49′之间。最高海拔为2103米,年平均气温13.7℃,日照2217.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年降水量600---800毫米。 [1]

东与宜阳县接壤,南与嵩县、栾川县为邻,西与卢氏县、灵宝市相连,北与陕县、渑池县比肩。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59公里,总面积2306平方公里,占洛阳市总面积的15.2%。自然特点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全县辖18个乡镇,386个行政村,44.5万人。[2]

县城居县境东部川区地带,北依凤翼山,南临洛河水,西至中原村,东到北寨桥,总面积10.06平方公里。东距郑州195公里,洛阳89公里,宜阳县城55公里;西距卢氏县城134公里,灵宝市176公里;南距栾川县城176公里,嵩县县城90公里;北距陕县县城86公里,渑池县城73公里。

境内交通干线为郑州至卢氏公路(省道八官线),洛宁至三门峡、栾川的省道三邓线、洛宁至宜阳(省道安虎线)、洛宁至渑池(洛渑路)。郑卢高速公路S85,县城通往各乡(镇)有班车和公交车,群众出行比较便利。

地理位置

洛宁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洛河中游,洛河横贯全境,落差达250m,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3.8万KW。目前已建成故县、张村、长水、崛山四座水电站,总装机8.56万KW,形成了布局合理的梯级开发,是全国2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之一。

电力充足,水电费用价廉,特别适合于发展高耗能产业。境内大小河流35条,水资源总量16亿立方米,全县具有大中小型水库34座,总库容12.5亿立方米,拥有洛南、洛北、沟口三大万亩灌区,总灌溉面积13.8万亩。

自然气候

年平均气温13.7℃,日照2217.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洛宁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地处寺河山南麓(阳坡)的苹果以个大、色鲜、味美、可溶性固型物含量高等特点,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旅游景区

王范清真寺该寺又称王范礼拜寺,始建于明末,具体年代不详。当时仅有瓦房3间,至清初人口繁衍,财力亦及,始新建大殿3间,面积117平方米,为单檐卷棚歇山式建筑,飞檐高举,单挑斗拱,龙脊瓦兽,沥金绘彩,显得典雅庄重,气势非凡。同期还建有南北讲堂、门房各3间,成四合院格局。  

当时,寺内曾藏有清皇圣旨及钦赐“万岁牌”等珍贵文物,民国以来,均已散失。解放初期基本维持原貌,十年动乱始遭破坏,损失严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曾两次大修,再现原貌。现全寺总建筑面积为957平方米.  

寺内现存“开天古教”古匾1块,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所制,其字迹雍容典雅,结构规整,苍劲有力,为清代盛行之馆阁体书法。另有乾隆时期用以练武的“抱石”1块,重300斤,可知当地回族素有尚武练功之传统。本寺还曾编有《穆民基础》(油印本)、《穆民常识》(铅印本)等小册子,以教化指导民众。  

著名阿訇《古兰经》音韵学家买俊三(1888—1967年)为本坊人,少家贫,及长则辗转河南、山西、甘肃、陕西各地求学,后赴麦加朝觐,经印度留加尔各达学习印度语。侨居麦加期间,专攻音韵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国,曾在上海、西安、郑州、开封等地讲学、任教长,并与达浦生、哈德成等人一起致力于伊斯兰事业。

曾创立“中国回教书局”,并自任经理兼发行,编印了《阿文初级课本》、《礼拜必读》、《正教真拴》等书籍,同时与埃及哈勒比书局签约经销原版阿文经典。出版了留埃及学者马坚、张秉锋等人的著作数十种,并翻译介绍了大量外国文学、法律、哲学、历法及字词典等著作,为促进伊斯兰事业及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中原清真寺该寺创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先后经历同治、光绪、民国等朝代,风雨沧桑,屡经毁建、规模形制逐渐完善,1958年以后长期关闭,1983年重新开门恢复活动。寺占地面积约9亩,总建筑面积435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为282平方米。大殿为传统古典式建筑。有教民127户,658人,回族。尊行老格迪国教礼。寺有阿訇1人,念经满拉2人,并有少量藏经。

旅游指南

美食

洛宁酸牛肉

上世纪90年代,洛宁县城西白师傅在村边开了一家有4张小桌的烩面馆。1992年冬,白师傅正在忙碌,两名客人嫌牛肉太凉,让给他们“热热再吃”。白师傅将牛肉放入锅中,加上高汤调料,不料放醋时失手倒多了,牛肉味道顿时变得酸。

白师傅怕客人不满意,把牛肉端上桌后,便站在一旁观看。没想到,客人吃后非常满意:“在别处还从没吃过这样的酸牛肉,好吃!”客人走后,白师傅又做了一碗偏酸的牛肉,一尝味道还真不错。第二天,他就在店外打出了酸牛肉的招牌,一直流传至今。

特色  烂而不化,入口酸,回味香。编辑本段原料及配料  5千克生牛肉(可出成品牛肉2.5千克);花椒150克,大茴香50克,小茴香80克,桂皮10克,白蔻10克,肉蔻15克,草果10克,糖50克,醋300克,荜茇(bìbá,一味中草药)、良姜、大葱、大蒜、小磨香油、盐、辣椒、味精等少许。编辑本段做法与步骤  1.把牛肉切成块儿,用冷水浸泡6至8小时。2.把浸泡好的牛肉块下锅,放入花椒、大茴香、小茴香、荜茇、良姜等20多味中药材,煮大约8个小时。3.捞出牛肉放凉,切成3厘米长、2厘米宽的薄片备用。4.将锅烧热,放入适量植物油,把葱花、姜末切碎下锅爆香,放入高汤,煮开后,加入味精、辣椒、白糖、醋少许。5.将肉片放入锅内,大火翻炒3分钟~5分钟,再放入食盐、葱段、蒜末,淋上小磨香油,即可出锅。

历史文化

洛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版图似灵龟翘首迎曦,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仓颉造字台、洛书出处碑彰昭历史悠久,仰韶、龙头文化遗址凸显底蕴厚重。历代骚人墨客、学士名流在此流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

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富饶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这片土地成为镶嵌在豫西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人文资源方面不胜枚举,而河洛文化又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有饮誉中外的河洛文化标志“河图洛书”的洛书之源“洛出书处”,汉文字之源“仓颉造字台”。

乐津之源黄帝乐师伶伦取竹为管之“嶰溪谷”,大禹劈山导洛之龙头山、禹门河和大禹治水遇鹿之处夏鹿台,元惠宗敇赐匾额之“洛西书院”,清帝敇修之程颢、程頣祠及其后裔总兵程福亮故居,元代朝廷所建规模最大、以英宗尊号命名的寿安山昭孝寺主持光禄大夫大司徒释源宗主云麓和尚塔。

明末清初神笔王铎与其姻亲张鼎延书信往来酬答之墨宝琅华馆贴碑刻珍藏之所琅华馆;隋炀帝陵,工部尚书宋礼墓、吏部尚书耿裕墓等百余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陵墓;明末李闯王义军女将红娘子长眠山川之青冢和保存完好的多处官宦故宅和古民居,以及独具风格的古寺宇等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