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洋芋,记忆的暖意(马进思)

洋芋,记忆的暖意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洋芋,记忆的暖意》中国当代作家马进思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洋芋,记忆的暖意

前几天回银川,几位初中时的玩伴在聚会时,对小时侯垒锅锅灶烧洋芋的情趣大增。于时,几人特意在市郊一朋友的农场,情趣盎然的挖锅垒灶的烧了一次洋芋。当几个鬓发斑白,中年发福的男人在那里躬身低腰的捡着柴草小心翼翼的用沙土坷垃垒着锥形的灶盖时,叙旧的主题,始终没离开洋芋二字。

自己从来没有考究过洋芋的历史,在偶尔瞥过一眼一本书上,说它好像来自于遥远的安第斯山脉。至于说传入中国的确切的时间,似乎到现在也没有准确的定论。但洋芋在明朝已传入中国的可信度还是特别高的。 因为明朝的科学家在他所写的《农政全书》卷二十八记载有下述一段话: ‘土芋, 一名土豆, 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 根圆如鸡卵, 内白皮黄, ……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 洗腻衣, 洁白如玉.’由此可见, 马铃薯在1628 年前已传入中国, 并且广为人知、普遍栽种, 因为1628 年为《农政全书》出版的大致时间。

其实洋芋何时传入中国,这都不是自己最关心的事。对于我来说,记忆中最早的,最美味的食物,就是洋芋。母亲面对着它的蒸、煮、炒、炸和跟其他食物的混搭吃法。几乎是全家每天的必修。

小时候也不知道洋芋富含淀粉、果胶、蛋白质、钾、柠檬酸、维生素B、C食物纤维等营养原素。

说它具有和中养胃、健脾利湿,宽肠通便, 降糖降脂,美容养颜 ,补充营养、利水消肿的等等功效,更是一无所知。只是知道,没有它,你一天就饿的慌;有它,你可以睡的特别踏实。

至于说常食洋芋,可以防止高血压,还是人到中年以后的事。当自己常为日渐发福的身体和日渐升高的血压一筹未展时。一营养师的朋友在闲谈中说:常吃洋芋,可以降低血压。他说当人体过多摄取盐分时,体内的会偏高,钾就不足,这是导致人的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吃洋芋是钾最理想的补充来源。这下为自己喜欢吃洋芋,又找到了更好的借口。

对于洋芋的挑选 ,自己也从最初的只要是洋芋就行到了现在也开始注重对于肉色浅黄,质地紧密,皮色光洁,芋形圆整,芽眼浅小。而对于洋芋上已稍有发芽、皮呈绿色洋芋基本上弃之不用。据说这样的洋芋含有一种葵毒素。自己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名称,但小侯很饿,发现在墙角处有几颗泛青发绿的洋芋,自己偷偷拿了两颗烧了去吃。半生不熟的洋芋,慌张急不可耐的入嘴,才发现洋芋又麻又涩。勉强硬撑着吃下,一会儿竟恶心呕吐,全身难受。直到闻讯赶来的大人一边让自己喝着酸酸的浆水解毒,一边叮嘱:傻孩子啊!这样的洋芋有毒,怎能吃呢?自己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宁愿饿着肚子,而对闲堆在墙角的那几颗绿皮洋芋竟置之不理呢!

对于洋芋,最深刻的印象是在村子的窑洞前,村里的女人们一人拿着一把刀刃,把洋芋从发芽的地方,以三角形式切割,成为一个个带着芽眼的锥形,把它们堆放在一起,迅速的用草木灰拌了,成为种子。这时女人们手中的洋芋,瞬间就成为一个个掏空的模具,这很多的模具堆放在一起,然后一家一家的分去,就是每家的主食。这时切洋芋的女人总是千方百计乘着看守的生产队长不注意,把洋芋塞进自己的袄袖或打着绑腿的裤管,以便找个借口带回家里,好煮给孩子吃。而这时的生产队长也会分人,对有的佯装不知,对有的声色俱厉,使有的胆小的妇女红着脸不得不把藏起的洋芋掏出来,而对于那些脸皮厚,荤素不论的妇女,生产队长也只好找个借口离开,算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离开的生产队长,又成为妇女们开涮的对象。这时,如果是谁家的小孩在跟前,自己的母亲一定会拿起一两颗洋芋,迅速塞进孩子的衣袄里,让他赶紧回家。而归来的生产队长大声的吆喝和孩子快速远去的身影,往往化为妇女们爽朗的笑声。

怪就怪那时村里种的洋芋少,洋芋越来越多,还是在生产责任制后。那时我也跟着父母种过洋芋。十年九旱的黄土高原的田地,除去坡陡地贫时,春天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牛拉着犁,父亲扶着犁,母亲的筐里装着拌了草木灰的洋芋种子,大哥的筐里装着土粪; 父亲吆喝着牛,母亲向犁沟里均匀的扔着种子,大哥向犁沟里均匀的抛着粪土。而自己总是拿着一把镶了长长木把的木锤,不停的敲打着那一个个坚硬的土坷垃。有的不是一击而碎,而是要敲打多次。虽然挥打的手臂酸疼,但父亲时时的厉声叱责,让我不得有半分的偷懒懈怠。等种完洋芋,并用长长的耱将种上洋芋的犁沟耱平时,一家人就满脸尘的蹲在地头,就着咸菜吃馍,还大口的喝着又浓又苦的茶水,这时你才会感觉到一种辛劳后的疲惫和舒畅。

[1]

作者简介

马进思,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