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洋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洋彩

顾名思义,从"洋彩"的"洋"字上,便知其与西洋有关。清代曾为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的督陶官唐英曾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洋彩

字义; 便知其与西洋有关

关系密切; 瓷胎画珐琅

来自; 清代

目录

1工艺

2绘画技法

工艺

"彩瓷之冠"洋彩瓷,千年陶瓷史的巅峰绝艺!

清代曾为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的督陶官唐英曾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

洋彩瓷因其原料珍贵、工艺繁杂、精美绝伦而被称作"彩瓷之冠",与"彩瓷皇后"珐琅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乃盛清宫廷工艺的旷世杰作,是乾隆至爱,藏之于乾清宫,供皇帝闲暇赏玩,是极其珍贵稀有的艺术精品。作为中国古陶瓷顶峰时期的作品,代表了中国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蕴涵着皇家的艺术性情,显示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尊严。

"彩瓷之冠"是对洋彩瓷器的一种形象称呼。身份地位尊崇的洋彩瓷器受宠于宫廷,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为皇家所独享,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洋彩瓷器创烧于康熙年间,兴盛于乾隆盛年,然最终失传于宫廷封建社会。

绘画技法

珐琅是舶来品,明末清初的时候由国外传入,起初是铜胎珐琅。把珐琅料运用到瓷器上,是宫廷匠师的伟大发明。

洋彩与瓷胎画珐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陶瓷分类上,洋彩属于珐琅彩瓷。清宫珐琅彩瓷分为两类,一类是瓷胎画珐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珐琅彩"。实际上,相关的历史文献从未使用过"珐琅彩"一说,而是使用"瓷胎画珐琅"这个更为科学的称呼;另一类就是运用西洋绘画技法与装饰的瓷胎洋彩。清宫档案《活计档》将瓷胎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同时归入"乾清宫珐琅器皿",《陈设档》则将瓷胎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同时归入"乾隆款瓷胎"项下,这也说明了二者的关系密切。

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陶瓷专家吕成龙介绍,洋彩和瓷胎画珐琅用的彩料都是珐琅料,这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瓷胎画珐琅绝大部分是运用传统中国绘画技法进行装饰。雍正朝虽然开始出现了仿西洋绘画的彩瓷,但数量并不多。洋彩主要在乾隆朝流行,图案主要是西洋花卉类,如洋菊、洋莲等,也出现了一些描绘西洋人物的内容。

可见,想辨认一件瓷器是不是洋彩瓷,需要记住它的两个主要特征,即是否仿西洋绘画技法,以及是否使用珐琅料。

所饰诗文

无论是瓷胎画珐琅,还是瓷胎洋彩,均是盛清宫廷工艺的杰作,深受清高宗乾隆皇帝喜爱。这些昔日深藏于乾清宫,供皇帝赏玩的艺术珍品,传至今都已极其珍贵稀有。

不过,洋彩与瓷胎画珐琅虽然都采用珐琅釉,很多时候被混为一谈,但两者之间从制作地点、绘法、纹饰、题词、印章、款式等都有所不同。

为了令观众更直观感受到洋彩与瓷胎画珐琅的不同,收藏乾隆朝珐琅彩瓷500多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曾经特地举办"华丽彩瓷"特展,除挑出《瓷胎洋彩黄地洋花方瓶》、《瓷胎洋彩黄地蕉叶美人花觚》、《瓷胎洋彩瑞芝洋花蝉纹樽》、《瓷胎洋彩人物胆瓶》等代表性的百余件洋彩展览外,还展出了一批瓷胎画珐琅以进行对照。

台北故宫的学者研究认为,根据档案与实物,清代督陶官唐英所说的"洋彩"必须符合四个要件:使用西洋明暗光点装饰图案,主要以光点表现圆状物体;花卉叶纹上大多以白料渲染,表现出枝叶的光影明暗,而这种绘法几乎从未使用在瓷胎画珐琅上;人物纹饰明显采用了西洋明暗阴影透视技法;西洋花卉的使用,如洋菊与洋莲等洋花,部分纹饰应用了西洋花草藤蔓纹饰图案设计构图。

此外,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器的所饰诗文与章印完全不相同,画珐琅以唐宋明诗文为主,洋彩则完全采用乾隆皇帝御制诗以及钤印代表皇帝身份的款记,如"乾隆辰翰"、"惟精惟一"。

无论是御制诗、还是"惟精惟一"、"乾隆"等款印,都说明了乾隆皇帝对洋彩的重视。台北故宫学者认为,从这些迹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乾隆皇帝认为洋彩足以代表乾隆盛世的创新工艺。

清宫档案

除了瓷胎画珐琅,还有一个和洋彩联系密切的名称,就是粉彩。关于二者的关系,业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粉彩即洋彩,粉彩是民国以后人们对洋彩的一种误称;有的则认为,洋彩和粉彩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吕成龙说,"粉彩"的名称在文献中出现很晚,在清代宫廷档案中确实没有"粉彩"之说,"粉彩"这种叫法是清末、民国初年才有的。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名为粉彩的清代瓷器,它们在清宫档案中是被称为洋彩的。这类彩瓷运用仿西洋技法绘画,使用珐琅彩料。

不过,并非所有现在归为粉彩的彩瓷都是洋彩。因为在雍正、乾隆时期也有一批不是仿西洋绘画类的彩瓷,比如清乾隆《粉彩九桃瓶》完全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将这类瓷器归入洋彩就显得不太合适。

在举办的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对《清道光黄地粉彩花卉五福碗》提前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这对来自"放山居"的御制珍品,碗心以红彩绘五只展翅蝙蝠,碗外绘黄地缠枝四季花卉。在介绍它们时,佳士得方面特别提到,"此类作品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名为《洋彩黄地洋花宫碗》"。

同场拍卖的另一件《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同样采用了洋彩技法。此瓶口沿外翻作垂云状,口沿施金彩,器外施黄彩为地,绘莲纹,足圈饰莲瓣纹一周。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副总裁、资深专家曾志芬介绍说,细看那些使用洋彩技法装饰的部分,会有一点西方油画的感觉,用手摸上去,还能感到明显突出的立体感。

古艺探秘

乾隆皇帝即位之初,意气风发。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艺术创作都极欲有所作为。为了秉承上意,督陶官唐英在江西景德镇监造御用瓷器时不断推陈布新。

唐英的用心之下,景德镇御窑烧制出了一批被誉为"鬼斧神工"的镂空转旋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英还开创了一种"锦上添花"剔刻技法,将洋彩的华贵绚丽臻于极致。

所谓锦上添花,就是在密布锦纹的隙处,再添纹饰。乾隆六年(1741)开始,这种技法被大量使用于瓷胎画珐琅和洋彩瓷器上。

锦上添花纹饰分剔地锦纹与描画锦纹二种。剔地锦纹纹饰微凹,描画锦纹则略凸。二者皆精雕细琢、笔触细腻。各式锦地纹包括凤尾形卷草纹,卍字锦纹、绣球花纹、六角龟甲纹、方形柿蒂纹、花叶纹,修饰边沿的有莲瓣纹、回纹、云纹等,都剔工精妙,一丝不苟。

据悉,锦上添花的制作工序十分费工,必须经过一次高温烧制瓷胎,二次以上的低温烧造纹饰,至少三次以上的烧成工序。

在香港拍场以约2.5亿港元成交的《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即是使用锦上添花技法的一件洋彩瓷器。

这件长颈葫芦瓶作为乾隆年间在景德镇备受推崇的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的代表,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缤纷细致。

瓷中极品

乾隆年间,督陶官唐英每年春秋两季,亲自前往江西景德镇监造御用瓷器",为了博得君心,唐英不断推陈布新、研究新技法,绞尽脑汁设计新样式,烧制出一批被誉为'鬼斧神工'奇巧的镂空转旋器;他又开创'锦上添花'剔刻技法,将洋彩的华贵绚丽臻于极致。'洋彩'就是唐英创新运用的名词。唐英之后,景德镇官窑再也无法烧出如乾隆早期的精美绝世之作。

被称为"洋彩"的瓷器,烧制量非常稀少,由乾隆皇帝亲自指导定名、配座装匣、评列等级,绝大部分珍藏于乾清宫端凝殿与养心殿,除少数陈设圆明园,后遭入侵者掠夺之外,基本上流失于外者少之又少,坊间难得一见。图册为日籍藏家日本皇亲贵族后裔森承一郎1979年继承回流,义子唯一传承人吕默斋(志强)1987年北京提展图片。[1]

参考文献

  1. 洋彩与珐琅彩有什么区别?, 医学百科 , 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