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泽州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泽州县,原为山西省晋城市郊区,地处山西省东南端,南与河南济源、沁阳、博爱、修武交界,东至丹河与陵川县相接,西至…”)
 
行 122: 行 122:
  
 
 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
 +
 +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於 2019年12月27日 (五) 07:35 的修訂

澤州縣,原為山西省晉城市郊區,地處山西省東南端,南與河南濟源、沁陽、博愛、修武交界,東至丹河與陵川縣相接,西至沁河陽城、沁水縣相連,北至界碑嶺高平市毗鄰,為通向中原的要衝,晉豫兩省交界。縣域總面積2023平方公里。轄14鎮3鄉,627個行政村,總人口52.6萬。主要河流有沁河和丹河,均流入河南豫北平原。歷史悠久,山川秀美,境內秀麗雄渾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資源豐富,素有「煤鐵之鄉」的美譽。

歷史

澤州縣1985年為晉城市郊區,1996年8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郊區設澤州縣。全縣總面積2023平方公里,人口52.6萬人,下轄14鎮3鄉627個行政村。先後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創建文明城鎮工作先進縣」、「全國質量興市先進縣」、「全國綠化先進縣」「全國電氣化建設先進縣」、「全國村鎮建設先進縣」。

交通

晉張公路 碗周公路 207國道 太焦鐵路 G55 二廣高速公路、G5512 晉新高速公路、晉濟高速公路、晉侯高速公路

地貌分布

澤州縣東、西、南三面環山,山嶺陡峻,傾向中央,北中部為丘陵地帶。地貌呈黃土高原和褶皺山板相間分布,具有山地、丘陵、平川區等多種地貌類型,構成了北高南低波浪式的地貌景觀。

山地地貌分布於本縣東南部的高山地帶,境內起伏大,相對高差一般為800米左右,面積197.1萬畝,占澤州縣總面積的60.8%。本區以急劇的升降結構作用為主,伴之以流水侵蝕及風化剝蝕作用,山體主要由寒武系、奧陶系石灰岩及變質岩組成。多為直立陡峭的單面山及高度不等的突起山峰。尖棱的山脊,重迭的崗巒,陡緩不均的山面和狹窄的山谷。

丘陵地貌分布於大陽、東溝、下村、川底、周村、北義城、水東、金村、高都等鄉鎮。相對高差一般為200米左右,面積100.2萬畝,占澤州縣總面積的30.9%。本區的石灰石、沙質岩、沙岩全為黃土、紅土、紅黃土覆蓋,在長期的風化剝蝕及流水侵蝕作用下,下切強烈、溝底狹窄,多呈V形,由於侵刨基準面不斷下降,加之覆蓋深厚的黃土,抗蝕能力差,大部分被沖刷溝分割成狹長的梁地。山樑呈波浪式,山坡為階梯狀,自山樑和山坡繼續覆蓋厚薄不一的堆積物,有較規則的排列。登高斜望,黃土丘陵呈波浪起伏、溝谷縱橫之狀。

平川區地貌分布於南村、巴公等鄉鎮。相對高差一般只有50米左右,面積27萬畝,占澤州縣總面積的8.3%。本區地勢平坦開闊,有壟崗起伏的微域變化,為河流近代洪水淤積物,上細下粗呈二元結構。土層主要為較厚的更新統黃土堆積,其厚度為5-15米,下層為礫石層。境內山地、丘陵、平川面積之比為6︰3︰1。最高點為西北部的吾聖山主峰,海拔1346.6米,最低點為丹河出口處的三姑泉,海拔296米,相對高差為 1050.6米。平均海拔在650--1000米之間。境內山嶺縱橫,北疏南密,均屬太行山脈。海拔1100米以上的山有吾聖山、香山、大圪垴山、伊侯山、大尖山、方山、岳城山、晉普山、聖王山等。

氣候水文

澤州縣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一般為: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澤州縣年平均氣溫10℃-11℃,氣溫總的分布趨勢是由南向北遞減;盆地由平地向山區遞減。澤州縣多年無霜期192.6天,最多為226天。降水量的區域分布總趨勢是由西北向東南遞增,山區多於平川、丘陵;南部和東南部山區大於北中部地區。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 %。

澤州縣境內主要河流為沁河和丹河兩大流域。沁河的主要支流有長河、白水河、犁川河、龍灣河、范河;丹河的主要支流有東丹河、東大河、巴公河等。幹流流向多由北向南,其支流流向多為由西向東。澤州縣水資源總量為3.54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為3.3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2.54億立方米,重複資源為2.37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資源量為1.11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澤州縣以煤為主,依次有鐵礦、硫鐵礦、鋁土礦、白雲岩、石灰岩、水晶、螢石及鉛鋅礦等。境內含煤面積528.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6.13%。探明儲量480503.1萬噸,表外儲量7845.8萬噸,除國統區外,澤州縣保有儲量124645.8萬噸;鐵礦探明儲量 2575.15萬噸,其中上表儲量879.4萬噸,遠景儲量 2500萬噸;硫鐵礦探明儲量1324.6萬噸,其中上表儲量963.9萬噸;含錳鐵礦探明儲量615萬噸,其中上表儲量473萬噸;水泥灰岩6805萬噸;鋁土探刃儲量264.48萬噸,遠景儲量315.05萬噸。

煤炭資源

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縣境東北部的巴公、北義城、高都及西部與南部的大陽、東溝、金村、南村一帶。含煤地層為山西組和太原組,共含煤8-17層,總厚寬9.18-14.23米,其中山西組3號、太原組9號及15號為主要可採煤層,為單一的無煙煤種,變質程度由北向南增高,晉普山一帶變質程度最高。洗煤揮發分達4.47-6.2%。

煤質及煤質特徵為:山西組3號煤層,厚度最小5米,最大6.44米,平均5.97米,至太原組9號的層間距為53米,夾石層為5層,性能穩定。原煤灰分為14.26%,精懈發分為6.82%,原煤含硫0.4%,發熱量為 8391大卡/公斤。屬無煙煤。太原組9號,厚度最小0.5米,最大2.9米,平均1.55米,夾石層為3層,性能較穩定。

原煤水分為19.01%,精煤揮發分為3.18%,原煤含硫為6.92%,發熱量為8368大卡松斤。太原組15號煤,厚度為0.95--5.50米,平均2.16米,與3號煤層的層間距為35米。夾石層為3層,性能較穩定。原煤灰分為18.51%,精煤揮發分為6.60%,原煤灰分為3.38%,發熱量為8335大卡/公斤。

三種煤均為無煙煤。3個煤層比較,3號煤煤層厚,含硫量低,原煤灰分低;15號煤層厚度中等,為富硫及高硫煤,俗稱臭煤;9號煤層較薄,含硫量略低於15號煤,原煤灰分最高。開採技術條件,奧陶係為主要含水層,以晉長斷裂為界,向南向北運移,水位標高640米,向三姑泉與郭壁泉排泄。其它基岩含水層富水性較弱,第四系衝擊層含較豐富的潛水,開採3號煤層的生產礦井,含水係數0.46-0.63立方米/噸煤。

現有生產礦井,大多開採3號煤層。頂板管理較易,但也有個別井因頂壓大而出現片幫現象,相對瓦斯湧出量為2.12--2.64立方米/噸煤·日。晉普山一帶為 19.43立方米/噸煤·日,屬高沼氣井,境內很少發現煤自燃現象,屬無爆炸性煤層。

鐵礦資源

澤州縣境內之鐵礦,主要分布於高都、郝莊、李寨、關山一帶。系沉積礦床。礦體大都產生於奧陶系侵蝕面上。少量夾於粘土頁岩中。礦體形態受侵蝕面形態控制,呈大小不等的透鏡狀、窩狀及團塊狀。厚幾十厘米到2-3米,長度幾米至幾十米不等。礦石礦物主要為赤鐵礦、褐鐵礦,局部為菱鐵礦。含鐵量20-60%,一般為30- 40%,硫磷、含量低。因礦體規模小而分散,不宜規模開採。已探明儲量2575.15萬噸,上表儲量 879.477噸。境內山西式鐵礦埋藏淺,水文地質條件簡單,適宜小規模開採。

含錳菱鐵礦資源

境內含錳菱鐵礦產於下石盒子組,屬河湖相沉積礦床,主要分布於下村--灣里一帶。礦床賦存於下石盒子組中上部。上石盒子組中下部亦有菱鐵礦薄層,質量欠佳。探明儲量615萬噸,其中上表儲量473萬噸。

有色金屬資源

鋁土礦是澤州有色金屬的重要資源。分布於境內南部之追山、晉廟鋪、南嶺、李寨等地。礦 體賦存於本溪組鐵鋁岩系內。礦體呈透境狀,似層狀及窩狀。A/S值為3-3.5,屬中低品位。規模較小,澤州縣D+E+F儲量180.86萬噸。

化工原料礦產資源

分布於境內神南、大箕、南村、犁川等19個鄉鎮,主要產出層位多為浸染狀,少數為緻密塊狀。礦石屬中低品位Ⅱ-Ⅲ級品。探明儲量1324.6萬噸,其中上表儲量963.9萬噸。

土地資源

澤州縣土地總面積305.8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91.64萬畝,占總面積的29.96%,耕地主要以旱地為主,旱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90%以上;在總耕地面積中,21.11%為平地,9.45%為溝壩地,56.65%為梯田。12.78%為山直坡地。園地有2.15萬畝,占總面積的0.7%,其中3畝以上的成片果園面積為2.06萬畝,占園地面積的 95.81%,主要有山楂、蘋果、梨、葡萄等。桑園面積為826畝,占園地面積的3.85%。

植物資源

境內野生果樹分為7科16屬25種。7科是薔薇科、葡萄科、胡頹子科、榛科、楝科、鼠李科、亮斗科。16屬為蘋果屬、梨屬、枸子屬、懸鈎子屬、桃屬、杏屬、櫻桃屬、山 楂屬、葡萄屬、蛇葡萄屬、沙棘屬、胡頹子屬、榛屬、楝屬、棗屬、櫟屬。25種是山荊子、杜梨、褐梨、水枸子、毛葉水枸子、灰枸子、西北枸子、茅莓、山桃、毛桃、山杏、毛葉歐李、毛櫻桃、甘肅山楂、華北山楂、桑葉葡萄、華北葡萄、掌裂草葡萄、沙棘、木通、牛奶子、榛、楝樹、酸棗、槲樹。此外還有軟棗、羊桃葉、山金針、山木瓜等。

這些資源主要分布于山丘地區。其中杜梨零星分布有0.45萬株,褐梨0.15萬株,山荊子0.40萬株,各種枸子有25萬餘株,茅莓2萬株,山桃和毛桃約有1.2萬株,山楂約0.4萬株,毛葉歐李約8.5萬株,野生葡萄約5萬株,毛櫻桃約 0.02萬株,牛奶子約10萬株。

作為飼料、料米、蜜源的野生植物資源主要有黃花、荊花、野苜蓿、野豌豆、馬榴、無芒雀麥、灰菜、蓮子菜、苦苦菜、牽牛花、刺角菜、野蘑菇等,數量較多,分布較廣。

動物資源

境內野生動物主要有爬行類、水生類、鳥類和獸類等,約100餘種。

爬行類主要蛇、蟒、大壁虎等;兩棲動物主要蛙、蟾;鳥類主要有山雞、灰鴿、喜鵲、麻雀、山雀、烏鴉、紅嘴鴉、山鷹、黃鶯、黃鸝、啄木鳥、大雁、小燕子、水鳥、杜鵑、斑鳩、貓頭鷹、含唪鳥、布穀鳥、鵪等;獸類動物主要有狼、豹、獾、狐、猴、野豬、野兔、山羊、黃鼠狼、山貓、松鼠、刺猥、山鹿、麝等。

按經濟用途分類:珍貴稀有動物,主要有獼猴和麝,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獼猴分布於境內南部與河南省接界的深山裡,麝也主要分布在東南山區,數量很少。皮毛動物,主要有黃鼠狼、狐狸、豹、野兔、蛇,分布在山丘地區。其中豹數量很少。肉用動物,主要有獾、野兔、山羊、野鴿、野雞等,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區。

藥用動物,主要有蟾蜍、山鹿、麝、豹、山羊、麻雀、蛇、大壁虎、含沔鳥等。其中大壁虎屬國家三類保護動物,豹屬珍貴藥用動物。羽用動物,主要有野雞和野鴨類以及鹰鵰類,廣泛分布于山丘地區。有益於農業生產的動物,主要有青蛙、蟾蜍、蝙蝠、喜鵲、貓頭鷹、小燕子、啄木鳥等。有害動物,主要有狼、田鼠、野豬、黃鼠狼、獾、野兔、狐狸等。

水資源

澤州縣境內天然水資源總量由本區水資源量、過境水資源量和過界客水資源量三部分組成,總量為17.58億立方米。

本區水資源量是指在本區範圍內由於降雨人滲補給所形成的天然地表、地下徑流量。通過計算求得,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2.27億立方米(保證率95%時為2.43億立方米,75%時為1.86億立方米,50%時為1.44億產立方米)。其中地表洪水為0.79億立方米,地下水源1.943立方米。

入境水資源量是指區界外由於降水補給形成流經本區的天然、地表、地下徑流量。境內多年平均由上游的高平、陵川入境的水量為 2.25億立方米(保證率95%時為1.977億立方米, 75%時為1.509億立方米,50%時為1.16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洪水0.589億立方米,地下水為 1.66億立方米。

過界客水主要指沁河從本區的西南邊境流過的水量,其天然河川徑流量為12.61億立方米。按水資源分類劃分:境內天然水資源總量為4.974億立方米(不包括過界客水)。其中地表水資源為為1.38億立方米,地下水3.594億立方米。

境內水資源的主要特點是:由於漏水地層多,造成地表洪水少,地表洪水僅占澤州縣水資源總量的 7.8%,而地下水卻占到水資源總量的20.89%;水資源分布與工農業生產需求不協調。

東南部山區工農業生產需水量少,而年降雨一般比中北部地區多100毫米左右,許多地方又地處河流下游,泉水出露較多,流量大,水資源較為豐富;工農業比較集中的中北部和丹河上游地區需水量多,但年均降雨量和清水流量較少,水資源相對比較貧乏;蓄水工程造價高,成本大;降雨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又分布不均,豐水年和旱年往往連續發生(一般豐水年連續3-4年,乾旱年連續2-4年);地下水資源的 60%是埋藏於地面400米以下的深水層,打井費用高,提水成本較大;流量在0.1立方米/秒以上泉水大都分在東南山區,出露標高為300-500米,因遠離工農業密集區,開發利用困難。

由於水資源總量的70%分布於東南山區,澤州縣水資源總量為17.584億立方米,但經測量計算,澤州縣天然水資源可利用總量P:75,時為1.371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洪水可利用為0.307億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清水為0,30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0.76億立方米,其中淺中層水為0.231億立方米,深層水為0.439億立方米。

風景名勝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澤州縣名列其中。

2012年末澤州縣共有旅遊景區(點)9處,其中,有1個4A級景區,1個2A級景區。共有星級飯店6家,其中,四星級3家、三星級2家、二星級1家。共有農家樂56個。全年共接待遊客350.2萬人次,其中,直接接待遊客127.3萬人次,間接接待遊客221.2萬人次,海外旅遊接待遊客1.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9.5億元,其中,直接接待遊客收入10.2億元,間接接待遊客收入18.9億元,海外旅遊創匯741.2萬美元。

珏山景點:頗多,有儒道佛共奉一殿的南頂、供奉玄天上帝和周公的正頂、文昌殿、過月亭、財神殿、文筆峰塔、丹河龍門口、建於宋代的關帝廟、女媧鍊石補天處的媧皇窟、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北宋二仙觀、唐代的白馬禪寺和孔子回車處等。[6]

山里泉景區:位於太行山南部,晉豫兩省的晉城市澤州縣與陽城縣、濟源市三市的交匯處,距207國道18公里,距晉城市區50公里,距濟源市區51公里。侯月鐵路從景區穿越而過,並設有車站。人稱北方「小三峽」。

青蓮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晉城市區東南17公里處的郊區寺南莊北側硤石山中,為山西省境風著名的佛教寺廟。

青蓮寺分為古、新兩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勢展開。古青蓮寺在下,新青蓮寺居於上。古青蓮寺創建於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重修並賜名青蓮寺。古寺東側有明代建造的磚砌藏式佛塔,西側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

縣區名片

2019年3月6日,澤州縣入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評選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

參考文獻

名勝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