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泸州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泸州城又名神臂城,坐落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神臂城镇老泸村境内的神臂山上(老泸村长江北岸),海拔300米,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00米。整城周长3365米,地势西高东低,东头壤陆,三面环水,带缠9公里绕崖水路,江岸陡峭,悬崖矗立,地貌奇特,地形十分险峻而秀丽。山下怪石嶙峋,波涛汹涌,江流澎湃。神臂山山势奇特,悬崖矗立,地貌奇特,又若雄鹰戏水,地形十分险要,是长江上的一道天然屏障。因其整体地貌犹如一肢大而长的臂膀伸入长江,而得名。[1]

简介

老泸州城又名神臂城,为南宋抗元名城,与历史上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齐名。老泸州城属合江县、江阳区、泸县三县区交合处,三面环水,与江阳区弥陀镇隔江相望。距合江县城30.2公里,弥陀镇至泸州市区30公里。

老泸州城沿神臂岩顶边缘构筑为城。东面设耳城、护城池。东北和东南两角有炮台。现存有东门、神臂门和南门外直贯江渚的"一字城"和断头堡、练兵教场、蓄水池、舂米足碓、炮台、烽火等遗址。

南宋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蒙军大举进攻西川,夺取成都,战况紧急。1242年兵部侍郎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以重庆为营,主持全川防务,以"依山为垒,设险守蜀"的战略,建立"山城防务体系",视其神臂城绝佳的地理优势,在此筑垒为营。到1277年的三十多年间,泸州军民在此坚持抗元,使神臂城饱经战火的硝烟。其间五易五守,终铸保卫南宋的壮丽史诗,被后世誉为"铁打的泸州",史有"铁泸城"的美称。

在这座充满神奇传说的古城里,有堪称天下第一的玄武图原形。属宋代石刻艺术珍品。周长20米,高1.88米,龟身缠绕一条长21.5米,粗0.32米的大蟒,龟首上仰与其蛇首相对而戏,表现出情谊绵绵,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态,又显示出镇地壮天之势。这尊石刻用天然整石凿成,因石而造形,因形而造意,运用写实的手法精心雕刻而成。

文物保护

神臂城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泸州的重要支撑点,其保护和开发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优美的环境,成为泸州市最具文物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地方。1986年,神臂城被市政府列入"宜宾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合江县关心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泸州市旅游局列为长江五日游的一个重要站点。2007年,遗址进入央视2008年奥运会面向世界展播历史文化遗产之列,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2]

相关历史

泸州是南宋长江上游重镇之一,位于南宋四川钓鱼--重庆--泸州--嘉定弧线防线的中线。在宋末元初,

即公元1243年至1277年间,曾是宋蒙战争争夺的焦点,在此泸州人民抗蒙古军经历了34年五次易手,铸就了保卫中原,反抗入侵的壮丽史诗,民谚"天生重庆,铁打的泸州"由此而来,史有"铁泸城"之美称,列入旧时八景之一。 早在宋代年间,泸州就与成都、重庆一道跻身于全国26个大商业城市之列。明代中叶,泸州为全国33个大中商埠之一。自古就是蜀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

公元1235年,蒙古军大举南下,四川西北成都失陷,蒙古军继而兵分四路,深入四川腹地掳掠,消息传来,诸州无不惊惶失措,"不四旬而东、西两州从风而靡"。蒙古军入蜀,一路烧杀戮掠,四川诸州遭此浩劫,已是满目疮痍,生灵涂炭;昔日都邑成为瓦砾,过去良田颗粒无收。成都人口最为集中,损失尤为惨重。南宋将领贺靖后来在蒙古军退兵后入成都,清理出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则无法计算。幸免于难的蜀人四处逃亡,四川各州的人口"十丧七八"。这一年,四川五十四州被攻破,仅泸州、合州得以保全。

蒙古军其后虽暂时撤出四川,对四川的侵扰却从未停止,蒙古骑兵轮番对成都等州县进行疯狂的洗劫与屠杀,并再次攻破成都,俘虏宋朝守将陈隆之,掳掠大量百姓而返,蜀人的生活依然极不安定。泸州、合州成为蜀人仅存的避风港。

1234年以后,蜀地流民、溃败的士兵纷纷蜂拥入泸州,流民居无定所,士兵借寻家小为名,侵扰当地居民,整个泸州城一片混乱;然而,祸不单行,1236年,一场大火突临泸州城,城内房屋相邻,瞬间化为焦土,百姓躲避不及,葬生火海者不计其数。据宋王朝统计,重修泸州城花去"钱十万五千缗,米三千六百余斛",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四川边防日益困顿。

1241年,随着成都、嘉州(今乐山市)的相继沦陷,失去屏障的泸州最终也难逃城池破陷的厄运。《宋史》记载,成都、乐山失守,阵亡者不计其数;蒙古军队攻占泸州,见人则杀,泸州一时尸横遍野,见者无不寒心。

1242年,南宋名将余玠立下"手挈全蜀还本朝"的誓言,自告奋勇来到四川,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主持四川防务。余玠效仿诸葛亮治蜀之法,"集众思,广众益",在蜀地张榜招贤,遴选守臣,惩杀溃将,整顿军政。

1243年,宋四川安抚使余玠命知州曹致大筑神臂城,将泸州迁治于此。同年,蒙古军再次攻蜀,在余玠率领下,宋军与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在大渡河俘虏蒙古军将领秃懑,一扫过去颓败之态;余玠还一度率军北伐,与蒙古军大战于兴元(今汉中一带)、文州(今甘肃文县),余玠治蜀10余年,蒙古军一直未能占到半点便宜。

1253年,宋理宗却听信奸臣谗言,下令解除余玠兵权,召其回朝,余玠饮恨自尽,蜀地百姓无不悲

泣。随着余玠的冤死,蜀地士兵群龙无首,原本已臻完善的四川防务大有支离破碎之势。

1260年,刘整为宋四川潼川路安抚副使兼泸州知州。刘整原籍京兆樊川,入蜀后屡立奇功,步步升迁,素有"铁胡孙"美誉,南方籍将领心怀嫉妒,视之为"北人";而在一片赞扬声中,刘整也不把上司放在眼里,矛盾日益激化,最终招致排斥。其累战有功而遭贾似道集团的忌狠与诬陷,向朝庭申诉不得。1262年,走投无路的刘整以泸州15郡30万户投降蒙古军,神臂城首次失陷。

蒙古军以泸州为基地,四川六十余州大部分归于蒙古军囊中,南宋王朝"止有二十余州,所谓二十余州者,又皆荒残,或一州而存一县,或一县而存一乡"。

1262年,宋四川宣抚使吕文德收复神臂城。咸淳三年(1267)至咸淳六年(1270),蒙古四川行省也速答儿曾三次攻泸,皆未得手。

在遭受重大损失久攻不下后,蒙古人最终听从了泸州降将刘整的计谋,把进攻的重点从四川转移到襄樊,并派刘整率军攻打襄阳。

咸淳三年(1267年)九月,忽必烈下令攻打襄阳,让刘整到襄阳同蒙军主将阿术围攻襄樊。襄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长达六年的关及南宋政权命运的襄樊保卫战由此开始,宋蒙战争进入转折点。刘整围襄阳城而不打近五年,并且为蒙古训练了强大的水军,拿下了襄阳,元军从此势如破竹,南宋覆亡已无可挽回。

1273年6月,宋泸州知州梅应春又投元,城堡再次陷落。德佑元年 (1275)六月,嘉定及其以下沿江诸城降附,泸州失去遮挡,当元西川军抵神臂城下时,宋潼川安抚使、知江安州梅应春与部将赵金等不战而降。元改江安州为泸州,留梅应春戍守,大军继续东下,合东川军攻重庆。

1276年六月,宋四川制置副使张珏遣部将赵安、王世昌、王立率合州军在泸州义士刘霖导引下,与城中合江人先坤明里应外合,收复神臂城,处决梅应春,俘虏了元西川行院诸将家眷,迫使正在围攻重庆的西川军回师救助。

景炎二年(1277)、元至元十四年春,元军水陆并进,合围神臂城,阻截了宋合州援兵。十一月,"泸州食尽,人相食",矢尽援绝,宋安抚王世昌等战死,神臂城最后被攻破。战争结束后,泸州治所便又迁回原址。

宋代嘉定十六年(1223年)川陕四路有人口259万户,到了至元十九年(1282年),仅剩12万户,尚不足宋代的5%;《江阳谱》也记载,泸州原有人口4万多户,到元初仅剩万余户(很多还是外地奔逃而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