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黄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泰顺黄汤 |
中文名: 泰顺黄汤 分类: 外形黄、叶底黄、汤色黄 特点: 香气清芬高锐、茶味甜醇爽口 主要食材: 鲜叶 |
泰顺黄汤具有外形黄、汤色黄、叶底黄的"三黄"特色,是温州黄汤中出类拔萃的佳品,县内则以东溪、五里牌所产最佳。 早在明、清代,曾畅销江南、华北、东北和香港等地,在国内外市场上均享有盛名。
品质特点
香气清芬高锐、茶味甜醇爽口,汤色橙黄鲜明,芽叶细嫩成朵,色泽黄绿光润,条形紧细多毫。
制作方法
鲜叶开采于清明前1星期左右。采摘标准为泰顺本地种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需经摊放6-8小时后,再行加工。
初制工艺分杀青、堆闷、摊凉、初烘、复闷、复烘、足火等工序。
1.杀青锅温掌握在150-180℃之间,投叶量为0.5 - 0.75公斤,采用双手抛炒与闷炒结合,杀匀杀透,历时7-8分钟,杀至叶子含水量40%左右时,即可出锅。
2.堆闷杀青叶出锅后立即趁热堆闷,时间为10-15分钟。
3.摊凉为了避免产生水闷气,将堆闷叶翻开摊凉,摊凉时间为3-4小时。
4.初烘烘笼上摊上纱布,避免碎茶掉入炭盆产生烟味。初烘温度掌握60^700C摊叶厚度不超过lcm,每隔2 - 3分钟翻一次,烘至7-8成干,即可下烘。
5.复闷将初烘叶堆在一起进行复闷,再闷时间为3-5小时。
6.复烘与足火方法与初烘,温度掌握在60℃左右,每隔一分钟翻一次,烘至9成干后,将茶叶出笼冷却后继续烘至足干,含水量在6-7%,手捻茶叶能成粉末时,即可包装,保留香气。
相关信息
中国茶叶之乡——泰顺
泰顺产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崇祯六年,《泰顺县志》记载:“茶,近山多有,惟六都泗溪、三都南窍独佳。”明清时期,泰顺“黄汤”、“白毫银针”等茶叶畅销天津、上海、营口等地,并远销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清代,泰顺“黄汤”、“白毫银针”被列为贡茶,嘉庆十五年作为主要名茶,载入《中国名茶志》。解放后,泰顺主要生产绿茶,系“温绿”的主产区,是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和全国眉茶出口基地县。泰顺县在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全县现有茶园5.4万亩,年产茶叶1500吨,产值5000多万元。
泰顺是国家生态示范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优异的茶叶品质,持嫩性好,香高味醇,曾被茶学界誉为“绿茶的味精”。古以黄汤、白毫银针著名,现以三杯香、雪龙茶享誉。“天坛”牌特级珍眉获得世界第25届食品博览会金奖,三杯香、雪龙茶等名优茶,深受茶叶专家和广大消费者好评,屡获国际国内名茶评比大奖。5家企业分别获得国际、国内有机茶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1家企业获准使用农业部无公害放心茶标志,泰顺茶叶产品完全符合无公害茶生产标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