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泰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泰竹(学名:Thyrostachys siamensis (Kurz ex Munro) Gamble)是禾本科、泰竹属中乔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丛生型。秆丛生,竿直立,形成极密的单一竹丛,高可达13米,节幼时被白柔毛,竿壁甚厚,基部近实心;竿环平;分枝习性甚高,主枝不甚发达;芽的长度大于宽度。箨鞘宿存,质薄,柔软,鞘口作“山”字形隆起;箨舌低矮,先端具稀疏之短纤毛;箨片直立,长三角形,基部微收缩,末级小枝;叶鞘具白色贴生刺毛,边缘生纤毛;叶舌上缘具纤毛;叶片窄披针形,两表面均无毛,花枝呈圆锥花序状,苍白色,具多数纤细分枝,其每节丛生有少数假小穗,假小穗丛下方托以一船形、无毛、先端平截之苞片;具花小枝的节间平滑,极细,具沟槽;小穗白色,含小花;卵形,外稃似颖,但较长,脊上生纤毛,无毛,花丝分离;羽毛状,弯曲。颖果圆柱形,先端具喙。

泰竹分布于缅甸和泰国,马来西亚有栽培。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及云南有栽培,并在云南西南部至南部较常见。适生环境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土壤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

泰竹竿直丛密,枝柔叶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竿节间劲直而坚韧,且上下粗细均匀,多用于制作伞柄。笋食用。

  • 中文名泰竹
  • 学 名Thyrostachys siamensis (Kurz ex Munro) Gamble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亚 科竹亚科族梨竹族
  • 属泰竹属种泰竹
  • 命名者及年代(Kurz ex Munro) Gamble,1896

形态特征

中乔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丛生型。秆丛生, 竿直立,形成极密的单一竹丛,高8-13米,直径3-5厘米,梢头劲直或略弯曲;节间长15-30厘米,幼时被白柔毛,竿壁甚厚,基部近实心;竿环平;节下具一圈高约5毫米之白色毛环;分枝习性甚高,主枝不甚发达;芽的长度大于宽度。箨鞘宿存,质薄,柔软,与节间近等长或略长,背面贴生白色短刺毛,鞘口作“山”字形隆起;箨舌低矮,先端具稀疏之短纤毛;箨片直立,长三角形,基部微收缩,边缘略内卷。末级小枝具4-12叶;叶鞘具白色贴生刺毛,边缘生纤毛;叶耳很小或缺;叶舌高约1毫米,上缘具纤毛;叶片窄披针形,长9-18厘米,宽0.7-1.5厘米,两表面均无毛,或幼时在下表面具柔毛,次脉3-5对。 花枝呈圆锥花序状,苍白色,具多数纤细分枝,其每节丛生有少数假小穗,假小穗丛下方托以一船形、无毛、先端平截之苞片;具花小枝的节间平滑,极细,具沟槽;小穗几为白色,长1.2-1.7厘米,宽3-5毫米,含小花3朵;颖1片,长0.8-1厘米,卵形,先端尖,基部具白色长柔毛,8脉;外稃似颖,但较长,仅下方小花的先端具毛茸,下方小花的内稃形窄,具2脊,脊上生纤毛,先端深裂至中部,顶端小花的内稃无脊,先端凹缺,具二短尖头,无毛,较其外稃为长;鳞被不存在;雄蕊能伸出花外,花丝分离;子房初为卵形,后作扁形,柱头1-3,羽毛状,弯曲。颖果圆柱形,长5毫米,直径2毫米,先端具喙。[1]

生长环境

泰竹适生环境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2月平均温度12.4℃,极端最低温度为1.5℃,7月平均温度28.4℃,极端最高温38.2℃;年均降水量1149.9毫米,多集中在4-9月,年平均相对湿度77%,土壤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有栽培。中国台湾、福建(厦门)、广东(广州)及云南有栽培,并在云南西南部至南部较常见

生长习性

泰竹出笋起止时间及持续天数:泰竹林于7月上旬开始出笋,至9月下旬基本结束。出笋期历时91天。出笋数量依持续时间而变化,竹笋一旦出土,出笋数量很快增加,第45天左右出笋数量达到了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近于常态。因此,根据竹笋出土的三种态势,将整个出笋期分为前期(约30天)、中期(约30天)、后期(约31天)三个阶段,中期也就是出笋盛期。

出笋数量依持续时间的分布头15天出笋数占出笋总数的8.4%;随后第6-30天,数量显著增加,达到17.2%;到第31-45天,达到34.5%;第46-61天略有下降,但仍稳定在24.2%的较高数量;到第62-77天后,出笋数量有11.7%;到第77-91天后,出笋明显下降,仅为4.09%,直至停止出土。可见,泰竹出笋量较集中在8月份,这是竹笋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

主要价值

泰竹竿直丛密,枝柔叶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竿节间劲直而坚韧,且上下粗细均匀,多用于制作伞柄。笋食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