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波罗的人 |
本名 波罗的人 外文名 Balt 居 住 波罗的海 东南沿海一带 语 种 印欧语系语言 |
波罗的人:生活于波罗的海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族,操印欧语系语言。波罗的人一词系由海名派生,初见于19世纪;罗马历史家塔西图斯(Tacitus)称这个民族为埃斯蒂人(Aestii)。 [1]
史前族源
波罗的人的史前族源,正如其他印欧人的族源一样,已无法探明。他们在西元前三千纪时,就已到达东波罗的海广大地区和俄罗斯中西部,并带去耕作与畜牧的知识。由于这一地区的西部为海洋、森林及沼地所限,不易进入,那里的波罗的人,也就是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的祖先,在欧洲进入中世纪之前始终与外界隔绝,保持著多神教的信仰。但其他地方的波罗的人则在同一时期内或被同化,或遭驱逐而迁往他处。特别是东波罗的诸部落,7∼13世纪期间,因斯拉夫人北向扩张的结果,曾被斯拉夫化,于是散布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西部地方。
13世纪,波罗的人的历史记载才真正有了个开端。那时条顿骑士团和宝剑骑士团(Order of the Brothers of the Sword)征服了居住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各地区的波罗的人,并迫使他们改宗基督教。为抵制条顿人的压力,立陶宛人团结起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同时与波兰人结盟,共同遏制了日耳曼人的扩张。到1386年立陶宛正式接受基督教信仰时,已成一强盛帝国。但1569年立陶宛与波兰合并之后,立陶宛贵族在政治和语言方面一味崇尚波兰,由是文化衰颓,国土日蹙,到1795年前后,全部波罗的人疆土均置于俄罗斯人统治之下。此后波罗的人除1918∼1940年间获得短暂独立之外,曾长期为俄罗斯人所统治,直至1991年。
民族构成
波罗的民族除立陶宛人和拉脱维亚人之外,已不复存在的群体,他们是:约特文基人(Yotvingian,已于16∼17世纪同化于立陶宛人和斯拉夫人);普鲁士人(已于18世纪日耳曼化)和库隆尼人(Curonian,16世纪中为拉脱维亚人所同化);而塞米加里人(Semigallian)则是与塞隆尼人(Selonian)同时于14世纪即已灭绝的两支波罗的民族。至于居住在拉脱维亚以北的爱沙尼亚人并不属于波罗的民族,而是芬人诸民族(Finnic peoples)之一支。
民俗宗教
立陶宛人自从宗奉基督教以来,主要遵从天主教教义;拉脱维亚人自宗教改革后多已成为路德派教徒,但也有少数人信奉希腊正教和其他基督教新教。过去,所有波罗的民族主要都从事农业,畜牧业经营者尤以拉脱维亚人为多。原来土地由个体农户所有,但在1940∼1991年苏维埃政权统治期间,土地全部为大型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场所占用。与此同时,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及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均日趋下降。在此期间,工业增长相当可观,各种工业制品和纺织品都是主要产品。
不管是立陶宛人还是拉脱维亚人,虽受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巨大影响,依然保存著各自丰富的民间故事、民间诗作和民歌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