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波澜不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波澜不惊

来自 行程旅行网 的图片

波澜不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ō lán bù jīnɡ,意思是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出自于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波澜不惊 [1]

拼音 bō lán bù jīnɡ

反义词 波澜壮阔

近义词 风平浪静,水平浪静静若止水

出处 范仲淹《岳阳楼记》

释义 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

基本信息

【词目】波澜不惊

【拼音】bō lán bù jīnɡ

【近义词】风平浪静,水平浪静,静若止水。

【反义词】波澜壮阔

【基本解释】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详细解释

含义

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2.看见风浪不惊慌,比喻心态镇定,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面不改色。

出处

【原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简介】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其父范墉任节度掌书记。(其父范墉死时他刚两岁)。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

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