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洛古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洛古国,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双槐树遗址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1]

发展历史

2020年5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多位知名考古学家现场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双槐树遗址为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2]

建筑特点

河洛古国宏大的建筑规模,严谨有序的布局,所表现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北斗九星与“天下第一”的关联以及其他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中华文明的主根脉愈加清晰。[3]

地理位置

“河洛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所处时代太重要了,伊洛汇流后在这里汇入黄河,遗址呈现出的景象与内涵,契合了《易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李伯谦认为,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4]

出土文物

河洛古国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中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它与青台遗址等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这一时期各地代表性文化的农业都较为发达,但并没有与桑蚕纺织业有关的确切发现。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从这一角度讲,位于黄河流域中心的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时代最早的代表。[5]

牙雕蚕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这只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蚕,造型与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蚕雕背部凸起,头昂尾翘,呈绷紧的“C”形姿态,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识别出是家蚕,并且是吐丝姿态极其重要,这说明它不是古人对于物类的一般表现或单纯的宠物性表现。结合附近青台、汪沟遗址发现的仰韶时期丝绸来看,中原地区的古人当时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说。

在顾万发看来,牙雕蚕工艺之精巧从古人选材野猪獠牙就可见一斑。獠牙材质基本透明,符合蚕吐丝阶段体态透明的特点;而牙雕蚕的一侧是牙的原始表面,则是因为吐丝阶段的蚕体会发黄。

河南发现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