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没骨山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没骨山水是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大块面的水墨或彩色描绘物景。 没骨山水:“没骨”是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大块面的水墨或彩色描绘物景。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山水画,称之为“没骨山水”。由南朝梁张僧繇首创。

学术论文

没骨画技法是中国画的三大技法体系之一 从历代关于没骨画的论述及流传下的作品来看,没骨画最根本的特点是“直以彩色图之”就是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色点色线色彩的晕染去塑造画面形象。常表现于花卉。 没骨画法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相传为五世纪初南北朝时期,张僧繇所创立的一种山水画技法,直接以青绿、赭、白诸色,堆染成山石云水树木。没骨技法为张僧繇所创,唐朝杨升用此法画山水,称为“没骨山水”、北宋徐崇嗣用其画花卉,他是“没骨花”的创始人。[1] 没骨画法作为不勾墨线,直接以色彩塑造物像的画法,从技法上看,有渲染、点染两种

没骨渲染是指不勾廓线或先用炭条、铅笔、淡墨勾出轮廓线,然后用色将其覆盖,或着色后再将铅笔、炭条的痕迹擦掉,最终让人看不到墨线,运用层染或混染法,通过多次着色来塑造物象的一种绘画手法。所谓没骨画,是按《梦溪笔谈》中的定义是“不用笔墨,直接以彩色图之”

但是,这种没骨,并不表明没骨画的画面,一定会给人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因为没骨画法,通过色彩的造型,比如用色彩直接画枝干,点染花瓣、叶子,也可以表现画家的笔力和物象的自然结构、光色影响等。而且,由于没骨画法直接使用色彩描绘物象的光感、色感和质感,比之用墨线造型的手法,更接近于客观真实,更富有真实感,更适用于写实绘画。 没骨画中,清代恽寿平的作品尤为人喜爱,他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转为以画花卉禽虫为主。他从明代沈周、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创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更以徐崇嗣为宗,兼取各家之长,极大的发展了没骨画。所画花卉,很少勾勒,以水墨着色渲染,用笔含蓄,画法工整,明丽简洁,天趣盎然。恽寿平的艺术创作,有自己独创的艺术见解。身为国画的三大技法之一,没骨画技法并不如水墨画技法和工笔重彩画技法那样受国人重视,究其原因,还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审美观念影想。

自唐宋以来,绘画理论和审美观都普遍受到谢赫“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的影响,认为用笔是次要的,而且要有“骨法”。在谢赫看来“没骨”也即意味着没有了“笔”的表现力。所以,自“谢赫六法”提出后,对用笔的要求影响了中国绘画一千多年。其实,不管什么技法,都是千百来年的沉淀与积累,不应该被磨灭。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之财富。

没骨山水起源浅析

历来治画史者多认为张僧繇开"没骨山水"一体.这种说法最早出自南宋楼观:"梁天监中张僧繇,每于缣素上不用墨笔,独以青绿重色图成峰岚泉石.谓之没骨法,驰誉一时.后惟杨异... 在水墨为上的宋元画坛,"没骨山水"一门鲜有人问津.但是在明末出现了一批色彩鲜丽,少见笔踪的仿张僧繇或杨升的"没骨山水".本文从明末董其昌蓝瑛等人对没骨山水的复兴 [2] 董其昌之"没骨山水"研究 董其昌无疑是此类作品的始作俑者,他曾在多幅作品上提到"没骨山"或"没骨山水",或称"仿张僧繇",或称"仿杨升"。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仿张僧繇doi:CNKI:... 古代设色山水画中,除了浅绛、青绿重色者外,尚有被称为"没骨山水"者。董其昌、石涛、王晕、戴熙等人均有自称为"没骨山水"的作品,或见于著录,或流传至今。而张僧繇、杨..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