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飘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沙湾飘色为发源于番禺县沙湾镇一带的飘色巡游,是戏剧、杂技和装饰造型工艺的汇合。飘色游行,多在神诞、节庆举行[1]。香港每年佛诞公众假期举行的长洲太平清醮会景巡游中担当了一个重点表演项目。此外,每年的筲箕湾谭公诞、澳门路环谭公诞及部份天后诞活动均有飘色巡游活动。在这个表演项目中,由身高不高于42英寸(cm)(106.6釐米)和体重少于35磅(15.9公斤)的小孩被支架撑著,扮演历史人物、虚构人物,以及新闻和政治人物等巡游。因为小孩需要在支架上游行良久,故此参与飘色表演的小孩均包著尿片。
起源
飘色巡游起源于1860年代太平天国败亡后,清政府一度禁止粤剧,于是广东省广州沙湾居民就以戏曲人物的造型巡游而不唱戏,当时此活动又称赛色。其后此活动流传到佛山,于每年秋收后举行作为庆祝。之后,再流传到香港长洲,并入长洲太平清醮成为表演项目。
另一种起源说法是,明代沙湾人李路远在云南任将官时当地解决纠纷,获当地人赠北帝像,被其带回沙湾,此后每年三月初三北帝诞辰之日,村人都会抬著北帝像出游,同时配合书会及舞龙、飘色等助庆,飘色从而成形[2]。
历史
据载唐宋戏曲说书流行后,民间便开始形成一种以成人或孩童化妆成戏剧中人物的游行,俗称赛色或彩色,其中在台面上装扮凌空而起的人物的,就是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