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沙参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参属(学名:Adenophora Fisch.),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白色乳汁。根胡萝卜状,植株具茎基,茎直立或上升。叶大多互生,少轮生。花序的基本单位为聚伞花序,聚伞花序有时退化为单花,轴上留下一至数枚苞片,顶生花先开,子房下位。花萼筒部形状各式,花萼裂片5枚,花冠为筒状,常紫色或蓝色,花丝一般略略长于花盘,花药细长;裂片狭长而卷曲,子房下位,胚珠多数。种子椭圆状。

该属约50种,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中国约有40种,南北均产之,但以中部和北部最盛。属模式种:Adenophora stenanthina (Ledeb.) Kitagawa (=Campanula stenanthina Ledeb.)

该属的根均可作沙参入药,常见的有四叶沙叶沙参,杏叶沙参。含沙参皂甙,有润肺、止咳之效;根肥厚肉质,味甜,可充饥或作补充食品之用,花大而美丽,可供观赏。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萝卜状,分叉或否。植株具茎基(caulorhiza 或caudex),这种茎基一般极短,分不出节间,直立而不分枝,但有时具短的分枝,有时具长而横走的分枝,其上有膜质鳞片,很象横走根状茎。茎直立或上升。

叶大多互生,少数种的叶轮生。

花序的基本单位为聚伞花序,常称为花序分枝,这种聚伞花序有时退化为单花,轴上留下一至数枚苞片,好象小苞片,因而整个花序呈假总状花序(顶生花先开),但常常仅上部的聚伞花序退化,因而集成圆锥花序,有时聚伞花序又有分枝,整个花序为大型的复圆锥花序。子房下位。花萼筒部的形状(亦即子房的形状)各式:圆球状、倒卵状、倒卵状圆锥形,倒圆锥状,花萼裂片5枚,全缘或具齿;花冠钟状、漏斗状、漏斗状钟形或几乎为筒状,常紫色或蓝色,5浅裂,最深裂达中部;雄蕊5枚,花丝下部扩大成片状,片状体的长度大致与花盘的长度相等,一般略略长于花盘,边缘密生长绒毛,镊合状排列,围成筒状,包着花盘,花药细长;花盘通常筒状,有时为环状,环绕花柱下部;花柱比花冠短或长;柱头3裂,裂片狭长而卷曲,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 蒴果在基部3孔裂。种子椭圆状,有一条狭棱或带翅的棱。

生长习性

常见于草地、灌丛中,喜生于岩石上,或多石的环境中。[1]

产地分布

约50种,主产亚洲东部,尤其是中国东部,其次为朝鲜、日本、蒙古和苏联远东地区,欧洲只产一种,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一带仅有两个种。中国约40种,四川至东北一带最多。

化学成分

三萜类:从沙参属中分离到的三萜类化合物以五环三萜及四环三萜为主。张仲平等人先后从山东产石沙参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羽扇豆豆烯酮、蒲公英萜酮和一个异齐墩果烷型的五环三萜化合物,异蒲公英萜酮。赵奎军等人从多歧沙参的根中分离得到羽扇豆烯酮、羽扇豆稀醇乙酸酯和木栓酮。从山东论也沙参和沙参的干燥根中分离到了蒲公英萜酮。从4中长白山产沙参属药用植物轮叶沙参、长白沙参、柳叶沙参和沼沙参中均分离到了羽扇豆烯酮和24-亚甲基环木菠萝稀醇。从杏叶沙参中分离到了cycloartenol acetate和羽扇豆烯酮。

香豆素和酚酸类:从杏叶沙参根部分离鉴定了两个香豆素类化合物:(+)-praeruptorin A和3’-angeloyl-4’-isovaleryl-(3’S,4’S)CIS-khellactone。匡海学等人从A.tetraphylla中分出三个酚苷命名为Shashenosides I、II、III。王淑琴等人从南沙参的根中分到苯甲酸、香草酸和3-甲氧基-苯甲酸-4-β-D-葡萄糖苷。

甾醇类:沙参属植物普遍含有这类成分, 贺游利等报道西峰沙参中β-谷甾醇含量多大0.101%,据多种沙参之首。赵奎君等人首次从多歧沙参的根中分离十六酸-3-β-谷甾醇酯和十八酸-3-β-谷甾醇酯。 从石沙参、沙参和细叶沙参中均得到了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

多糖类:沙参属植物含有大量多糖类成分。陈战国等人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太白泡沙参总多糖含量为42.72%,明显高于其它沙参属植物。屠鹏飞等人研究结果显示丝裂沙参等10中沙参多糖含量达到50.0%以上,表明南沙参含有大量多糖。张宗平等人从细叶沙参中得到蔗糖和葡萄糖。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2种沙参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均含有苏氨酸、赖氨酸等18中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轮叶沙参含有约20种人体必需的常量及微量元素,其中Ca、K、Mg、Si、Fe和P的含量均较高。

该属讨论

该属显然与风铃草属最亲缘,区别仅仅在于该属植物在雄蕊与花柱之间有一个筒状或环状的花盘。此外,在风铃草属中,蒴果的室数和孔裂的位置不定(3或5室,在顶端或在基部孔裂),而在该属中,蒴果全为3室,而且均在基部孔裂。因为风铃草属无花盘,而且是一个多型的属,还因为风铃草属是一个广布于北温带的属,中国植物志编委们可以推测,风铃草属中的某一类群是沙参属的祖先。而且大致可以推断,沙参属的起源是在晚第三纪,即在白铃海峡地区变成冻原以后。否则,沙参属这个在亚洲东部极为常见的类群,就会传播到北美去了。

因为该属植物起源较晚,处在活跃的发展之中,变异大,不稳定,属下分类十分困难,中国植物志编委们在属下分两 个组,还觉得有点把握,而对于亚组的划分和组成,就很是踌躇。该属植物中,地理分化比较明显,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地理替代现象,种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该属分类中最大的困难是,很难得有相当稳定而可赖以进行分类的特征,至于营养性的性状,如叶形、被毛等等,更是变化莫测,甚至连叶轮生或互生这样在别的类群中通常是很稳定的性状,在该属植物中都难作分类的可靠依据。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该属的分类是相当棘手的,很难得出比较理想的分类。在这次整理以前,中国产沙参属植物的有效种名多达70个以上,其中很多是仅仅根据叶形、被毛或别的单个性状的差异发表的。上面说过,该属植物多变,根据单个性状就更不可靠。中国植物志编委们在这次处理中作了大量合并,新异名占了原有种名一半略多,保留下来32个,即使这32个种,有些中国植物志编委们仍然感到疑惑,因为有些近缘种很可能在事实上是同种的不同亚种,例如 A. capillaris 和 A. paniculata,、A. potaninii 和 A. wawreana 的关系等等。

该属植物无疑也和风铃草属植物一样,存在着无融合结籽现象,在不少种类中可以见到,但不如风铃草属中那样普遍,只是个别植株的部分花行这种生殖方式。但是这种花也和风铃草属中的情况一样,花萼裂片短而宽,花冠不开放、花冠空瘪而结籽,此种果实呈圆球状。

常见种类

同属植物凡主根粗壮者均可作沙参(南沙参)入药,常见的还有以下数种:

  1. 阔叶沙参Adenophora pereskiaefolia (Fisch. ex Roem. et Schult.) Fisch., ex Loud.。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等省。
  2. 山沙参A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省。
  3. 长柱沙参Adenophora stenanthina (Ledeb.)Kitag.,分布于东北各省。
  4. 柳叶沙参Adenophora coronopifolia Fisch.,分布于东北各省。
  5. 线齿沙参Adenophora capillaris Hemsl.,分布于四川省。
  6. 西南沙参Adenophora buueyana Diels,分布于四川、云南等省。
  7. 百合叶沙参Adenophora lilifolioides Pax et Hoffm.,分布于西藏。
  8. 紫沙参Adenophora paniculata Nannf.,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等省。[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