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盖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沉积盖层》是自然地理常识一个名词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沉积盖层名词解释:简称“盖层”,实质指地台褶皱基底或基底之上以沉积岩为主的覆盖层,所以又称“地台盖层”。沉积盖层的特点是:厚度变化小、岩相稳定、岩层产状平缓;常呈大面积分布;未受变质;岩浆活动少见;与下伏基底接触关系常呈明显区域角度不整合。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有多少个嘛?,搜狐,2022-08-14
- ↑ 汉语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会说汉语吗?,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