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锦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沈锦华 | |
---|---|
出生 |
1967年2月 江苏盐城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董事长,企业家 |
沈锦华
个人介绍
沈锦华,男,江苏盐城人,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沈锦华
出生地:上海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
国 籍:中国
主要成就
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任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学 位:硕士
职 业:董事长,企业家
出生日期:1967年2月
籍 贯:江苏盐
目录
1、简介
2、焦点
3、神化与质疑
4、跨界投资
5、一亩三分田
个人简介
沈锦华 身份: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持股市值:65亿元
出生于1967年2月,籍贯为上海市。
198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历任南化集团化工机械厂技术员、南京方正新技术有限公司经营部副主任。
沈锦华先生为焦点科技的创始人,现任本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焦点
2009底,42岁的沈锦华带着他的焦点科技终于上市。这个被人称作"小马云"的企业家,其实是先发后至,他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拼了12年,甚至早于马云。从电子商务到在线下投资生产热水器,他很早就不满足于仅仅在网上为商人们牵线搭桥,这恰恰是新经济企业家们都在做的事情。 "有媒体称我为'小马云',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沈锦华说,"马云只比我大3岁,我的中国制造网创办一年后,他才有了成立阿里巴巴的想法。"
沈锦华是2009年12月9日于深圳上市的焦点科技董事长,旗下的中国制造网为中国第三大B2B公司(前两家为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环球资源网)。上市当天,焦点科技股价冲破80元,按收盘72.18元计,沈锦华身家超过50亿元。
原先不知道沈锦华的人,以为他是业界突然蹿出的黑马。在一个崇尚暴富的年代,人们对一些平常事反而连表诧异:沈锦华耕种中国制造网12年方上市,做"老三"的耐心从何而来?
" 我同样也不喜欢被人称'老三',B2B市场的蛋糕足够大,没必要论资排辈。
不过我喜欢马云,他是我们这个行当的'代言人'。"2009年12月25日,42岁的沈锦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是焦点科技上市后沈锦华首次接受媒体专访,他表现得随意、轻松,不知道是刚休假回来的原因,还是受圣诞气氛的感染。
神化与质疑
有人希望被符号化,有人对之反感。沈锦华显然是后一种。他觉得更为夸张的是,自己是江苏盐城人,有媒体却称他是"正宗的上海人",并结合中国制造网诞生在南京的事实,模仿两年前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上海为何出不了马云"的口吻称,"'上海出不了马云'事件再发生"。
"可能是从招股书上我身份证的信息判断我是上海籍,那是因为1983年我到上海读大学时,中国刚刚开始有身份证。"沈锦华说。
从上海交大到东南大学读研究生,到南化集团机械厂做技术员,再到南京方正公司经营部副主任,直到1994年离开方正,及两年后成立焦点科技至今,这是沈锦华40载人生路线图。或许在象牙塔和国有企业压抑太久了,他当初选择创业的原因只是为了"不做任由他人压榨的奴隶"。
1996年沈锦华成立焦点科技琢磨着为企业提供网上信息管理服务的时候,马云正在北京推销他的黄页。那是一个以孕育为主题的年份。不过马云后来在募资和团队上大步流星,而沈锦华走得趔趄,2004年底才开始盈利。
互联网公司征战江湖往往打的是个性牌,就像人的个性一样,张朝阳的张扬、丁磊的圆润、马化腾的内敛、陈天桥的霸气对比鲜明。但在B2B领域,由于没有"C"的参与,尽管商业模式各有千秋,譬如阿里巴巴和中国制造网以线上外贸服务为主,环球资源和汇慧网以线下内贸、会展、商情出版和咨询报告为主,生意宝以行业门户+联盟为主,敦煌网以小宗贸易服务为主等等,但除了经常抛头露面的马云之外,其他各家公司及掌门人的风格,并不为公众所熟悉。
沈锦华很少接受媒体采访,而如今公司上市后其身家与马云相近,加上催生出一批"80后"亿万富豪,这成了他被神化的发端。
当然人群中间同样不乏质疑声。主要的质疑声是被称为"财务侦探"的夏草。夏草的质疑之一是,焦点科技2005年与南大科技园(南京大学联合上海天韦、南京中央商场和南京鼓楼区国资经营中心设立的股份制企业)的股权转让甚为蹊跷:2003年上海天韦将焦点科技35%的股权按原始出资价350万元转让给了重庆捷创,2005年12月22日,重庆捷创将这35%股权以1000万元转让给南大科技园,12月27日,南大科技园又将这部分股权以615万元转让给了沈锦华。
"短短5天就缩水了385万元,沈锦华和南大科技园到底是什么关系?"夏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能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帮南大科技园做过网站,收费是4000元,仅此而已。重庆捷创转让给南大科技园的股权是抵债用的,而我当时手头闲钱只有600多万,就协商后接了过来。"沈锦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苦笑。
不过2008年6月,即焦点科技筹划上市中期,上海天韦就2003年前的股权转让事宜起诉沈锦华和南大科技园,不久后蹊跷撤诉。其中的恩怨令人唏嘘。 都是上市惹的祸。
沈锦华对外界的质疑声甚为重视。在北京提交上市材料时常与团队深入探讨。尽管他称夏草主观臆测成分大,但对于夏草对焦点科技"不差钱"的评论,他承认这也是自己在思考的问题。
夏草称,焦点科技几乎是零负债,2008年时账面上现金超过2.5亿元,上市募资12.5亿元,"一些B2B两亿元募资额都花不掉,焦点科技呢?"
跨界投资
孙德良的生意宝2006年的净利润是2800万,而焦点科技是1100万,但一年后,前者利润是4200万元,后者跃升至6400万,几乎增长了5倍。不过生意宝(网盛科技)2006年就成功上市了,沈锦华2007年才开始谋划第二年上市,没想到遇到金融危机,IPO暂停,直到2009年12月才敲上市钟。
不过,与其评说富人当下有多富,不如透视一下他最穷的时候是如何度过的。
2003年初有一件让沈锦华哭笑不得的事。一位浙江企业的老板跑到南京硬要请沈锦华吃饭,沈锦华一时摸不着头脑,一问,原来是这人通过中国制造网做外贸,几年下来赚了近两千万。沈锦华大跌眼镜:要知道彼时中国制造网仍然在亏损!
受了浙江客户的刺激后,沈锦华于2003下半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成立南京艾普太阳能公司。他的打算是,进入一个"人们乐于接受、未来可能有前景"的行业,以冲抵中国制造网持续亏损的风险和拖累。他选择了投资制造太阳能热水器。
回头来看,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在一个有意思的年份干了一件有意思的事。2003年马云投资创办了淘宝;韩礼士(Merle A. Hinrichs)的环球资源网在上海举办采购交易会,正式进入会展业;刘强东由于SARS关闭京东商城的实体店,开始专注电子商务;只有沈锦华,不走寻常路,玩了一把"混搭"。
沈锦华最后没有走当初给自己留的这条"后路",不过艾普太能热水器2009年的销售额达8000万元,出口到欧美等国并跻身于美国市场"TOP10"行列。他自始至终没有涉入管理,只是乐悠悠地做着大股东。
对于沈锦华而言,这并不仅仅是逼出来的创想,也是一直以来"变换身份"的延续。
"焦点科技旗下除中国制造网,还有几家公司,我会根据不同公司印不同的名片,哪怕只是中国制造网,我也会印制不同头衔的名片,譬如去各地调研就印'客户服务经理',筹划上市也有专门的名头……"沈锦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不是让一大把的头衔密密地挤到一张卡片上,而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求,有可能隐去主要头衔,去和不同类型的人交流,沈锦华这种做法在民营企业家群体中着实另类了些。他的解读是"客户和市场重于面子"。
一句原本听起来有些务虚的话在他的"名片情结"中显得反而有了分量。这让人想起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在狱中给创维高管们推荐的一本书《砍掉成本》,曾经非常要面子且控制欲和支配欲极强的黄宏生让高管们细读的章节是《砍掉面子》。
从电子商务到投资实体企业,尽管彼时沈锦华跨行业的步子迈得大了一些,但是拿到动辄言内需的2008年,其隐喻与启发不可小觑--更多的网络公司开始走到网下,进入实体领域,譬如原本擅长网上销售和邮寄销售的麦考林早在2006年就开出了第一 家EUROMODA实体店,如今实体店数量接近300家。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盛大的陈天桥。2009年11月,盛大与无锡市政府签下一纸协议,宣布将联手在无锡打造"国内第一个基于物联网的互动娱乐主题示范园区"。一个月后,盛大发布三季报,其CFO吴兆莆在盛大文学、音乐、网游、旅游、影视等产业布局中首次提及旅游业,盛大旅游挂牌箭在弦上。
一亩三分田
沈锦华是个直来直去的人,他称马云是外人眼中的"教父"、行业人的"代言人",
也不讳言对慧聪网郭凡生风格的不认同。他不让自己的任何远近亲属在企业中任职,亦对包括张德江等国家领导人的视察"轻描淡写",这并不代表他不谦逊、不入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先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奈斯比特的《定见》。
他一边是信心百倍,"'中国制造'的广告都打到CNN了,未来我们在社会责任认证、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低碳经济等方面都可对商业模式进行优化",一边毫不掩饰自己的困惑和担忧,"就怕花错钱。"他说。2001年前摇摇欲坠,如今却要为如何花钱而头疼。这正是电子商务的吊诡之处。
低碳经济
谈到低碳经济,他兴致昂然,"艾普太阳能热水器在欧洲某国的一个代理商,一位老头,以进货价的10倍价格销售,屡试不爽,他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在小区里进行现场推广,打低碳和绿色牌。后来我取消了他的独家代理资格,因为销量太少啦!不过我把他的经验学到手了--英文网站上的口号正是"安装一台艾普太阳能便能减少20%的碳排放,相当于植树200棵!"
如果说将做中国制造网时的客户服务精神和卖热水器的心得交互移植是"内部"资源共享的话,B2B公司如今在外部资源拓展上步伐明显加快--马云一口气在诸多城市分别拿下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阿里巴巴西部基地、阿里巴巴南方总部和国际运营总部、阿里巴巴华南区总部等,可谓遍地开花。
阿里巴巴到全国各地跑马圈地的速度明显快于兄弟企业,最为关键的是,所到之处,必受当地政府夹道欢迎。譬如2008年"两会"期间汪洋会马云,不久后,广东中山、佛山等地政府都与阿里巴巴签下合作框架。
培训路线
沈锦华走的是培训路线。从2003年开始,陆续到外贸活跃的地区,与当地政府合作多次举办进出口企业电子商务培训会,而最近两年"升级"为给政府部门做培训,譬如2009年10月广交会期间和商务部及广东省外经贸厅合作的"外经贸系统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培训班"。他还专门针对江苏市场成立了"江苏制造网"。[1]
他的培训路线多路出击,到底能起到多大的杠杆效用,或是在多大程度上只是在做"启蒙师",没人知道,沈锦华也只是尽力表现出"从长计议"的洒脱。 沈锦华接见李源潮来访
想到高校当老师
"有时我真想到高校当老师。"2009年圣诞节的午餐桌上,沈锦华半玩笑半认真地对南方周末记者道,"不少人说我身家几十亿,我半点感觉都没有,远没有回家抱孩子感到踏实。有人说这正是我能将企业坚持做下来、做大的底气,我怎么觉得这是我的宿命呢?"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