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江西赣州

江西赣州

赣州江西省下辖地级市,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1]、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美誉,世称“客家摇篮”[2]

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至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省吉安市和抚州市;拥有八境台、郁孤台等景点。1971年1月,赣州专区改称赣州地区;1998年12月,经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1999年7月,地级赣州市正式挂牌成立。

快速导航
关系表知乎精选
城市
百科
综合
景点
美食
学校
人物
文化
历史
中文名;	
赣州
外文名	
Ganzhou
别名	
虔城、虔州、赣州府、赣南
地区生产总值	
3474.34亿元(2019年)
人均生产总值	
40212元(2019年)
高等学府	
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	
面积	
39379.64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	
户籍人口983.07万人(2019年)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国家/地区	
中国
下辖地区	
3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2个功能区
政府驻地	
章贡区长征大道8号
展开
概况
知乎精选最新

目录

建制沿革

赣州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三国·吴嘉禾五年(236)设置相当于市一级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设南安、赣州两个政区,简称“南赣”。又因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亦俗称“赣南”。

秦汉三国

秦统一六国后的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

公元前214年,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南下五岭,其中一军驻守庾岭界,设立南壄县,隶属九江郡。这是赣州境内建立政权之始。

两汉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南壄属楚。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县隶属之。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灭楚,赣州开始被西汉王朝所管辖。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治南昌县,辖18县,其中赣南3县隶之: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赣县(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雩都县(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其中赣县、雩都县为新增设县。

西汉末年(9~23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3县隶之。

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改为南野,赣南3县仍隶之。

建安五年(200年),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南3县隶庐陵郡。

三国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领雩都、赣县、平阳(由赣县分出,即今兴国)、阳都、揭阳(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南安(由南野分出,约辖今南康、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约辖今大余、上犹、崇义等地)7县。

两晋隋唐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

晋太康三年(282年),撤销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

晋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阳为陂阳。

晋太康十年(289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

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雩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

南朝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属于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虔州辖赣县、雩都、南康、宁都4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沿袭隋制。

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

神龙元年(705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

天宝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

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

天佑元年(904年),从雩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五代十国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虔州属梁。

开平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

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两宋元明

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

大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

大平兴国七年(982年),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辖13县。

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

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称为赣),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

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

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

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

隆庆三年(1569年),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

万历四年(1576年),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

清史民国

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

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

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省直接下辖县。

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州属赣南道,道治赣县,辖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现寻乌县)、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17县。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赣南道,省直接辖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省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督察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行政督察专署驻赣县。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第十三行政督察区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行政督察专署驻宁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驻大余,后迁赣县,辖11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区。第四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赣县;第八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

1949年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昌,随后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国民党的江西省政府南迁赣县。不久国民党在赣州的统治随着人民解放军攻克整个赣南而宣告结束。

此外,在1929至1934年间,赣南大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并于1934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设立赣州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赣南各县,后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辖赣州、宁都、吉安3专区。其中赣州专区领18县(市):赣州市(8月析赣县赣州镇设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宁都专区,分领8县: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由抚州专区划入);赣州专区领11县(市):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赣南分设2个专区。

1949年11月,赣州专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宁都2专区。

1952年8月,撤销宁都专区,赣南再次合二为一,领18县(市),广昌划归抚州专区。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区,同时撤销赣州专区,广昌划入,领19县(市)。

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恢复赣州专区。

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

1983年10月广昌划归抚州地区。

1994年南康、瑞金撤县设市。

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原县级赣州市改为章贡区。1999年7月,地级赣州市正式挂牌成立。[3]

2009年6月,赣州开发区成立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2014年7月,赣州开发区更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县级南康市,设立赣州市南康区。南康区三江乡的解胜、博罗、筱坝三个行政村划归潭东镇管辖。南康区潭口镇的下坝、金塘、台头、村头四个行政村划归南康区龙岭镇管辖。潭东镇、潭口镇划归章贡区管辖。[3]

201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赣县,设立赣州市赣县区,以原赣县的行政区域为赣县区的行政区域。

2016年3月,赣州蓉江新区获批成立,是赣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区,是赣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为正县级建制。管理区域范围:北起上犹江(凤岗至蟠龙段),南至潭口镇上元村,西起蓉江(潭口龙岭交界段),东至章江,包括潭东镇、潭口镇全域,以及蟠龙镇武陵村、坝上村、当塘村、虎形村、箩渡村等5个行政村全域(含黄金村位于坝上村的部分土地),黄金岭街道办事处坪路村、新路村等2个行政村全域。

2020年6月,国务院同意撤销龙南县,设立县级龙南市。

行政区划

赣州市下辖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3个市辖区,大余、上犹、崇义、信丰、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会昌、石城、寻乌13个县,代管瑞金、龙南2个县级市,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2个功能区。全市共有7个街道办事处,142镇,141乡(含民族乡1个),5个管理区,10个营林林场,422个居民委员会,3461个村民委员会。

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共同组成赣州市中心城区。

赣州市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代码 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政府驻地 360700 赣州市 39379(总) 章贡区 360702 章贡区 591 水南镇 360703 南康区 1732 蓉江街道 360704 赣县区 2993 梅林镇 360722 信丰县 2878 嘉定镇 360723 大余县 1368 南安镇 360724 上犹县 1544 东山镇 360725 崇义县 2197 横水镇 360726 安远县 2375 欣山镇 360727 龙南市 1641 龙南镇 360728 定南县 1316 历市镇 360729 全南县 1521 城厢镇 360730 宁都县 4053 梅江镇 360731 于都县 2893 贡江镇 360732 兴国县 3214 潋江镇 360733 会昌县 2722 文武坝镇 360734 寻乌县 2311 长宁镇 360735 石城县 1582 琴江镇 360781 瑞金市 2448 象湖镇 注:表格资料来自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2017年)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赣州市位于中国华东江西省南部,地处赣江上游,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赣州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至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省吉安市和抚州市,介于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3.6%。

地形地貌

赣州市群山环绕,断陷盆地贯穿于赣州市,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其中丘陵面积24053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61%;赣州市山地总面积8620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21.89%;兼有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面积6706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的17%。赣州市四周有武夷山、雩山、诸广山及南岭的九连山、大庾岭等,众多的山脉及其余脉,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势。赣州市海拔高度平均在300~500米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义、上犹与湖南省桂东3县交界处的齐云山鼎锅寨海拔2061米为最高峰,赣县湖江镇张屋村海拔82米为最低处。[6]

水系

赣州市四周山峦起伏,地势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辐辏状向中心——章贡区汇集。赣南山区成为赣江发源地,也成为珠江之东江的源头之一。千余条支流汇成上犹江、章水、梅江(古称河水,也称宁都江、梅川)、琴江、绵江(又称瑞金河)、湘江(湘水,又称雁门水)、濂江(濂水,又称梅林江、安远江)、平江(又称兴国江、平固江)、桃江(又名信丰江)9条较大支流。其中由上犹江、章水(古称豫章水)汇成章江;由其余7条支流汇成贡江(贡水,古称湖汉水,又称雩江、会昌江);章贡两江在章贡区相会而成赣江,北入鄱阳湖,属长江流域赣江水系。另有百条支流分别从寻乌、安远、定南、信丰流入珠江流域东江、北江水系和韩江流域梅江水系。区内各河支流,上游分布在西、南、东边缘的山区,河道纵坡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中游进入丘陵地带,河道纵坡较平坦,河流两岸分布有宽窄不同的冲积平原。

水文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每年4~9月为汛期,5~6月为洪水多发季节,春汛和秋汛也时有发生。2012年,赣州市年平均降水1967毫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25%。年实测径流量431.33亿立方米,赣州市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实测径流量为275.94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64%,非汛期径流量为155.39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36.0%。各河川径流量补给主要是降水,属雨水补给型。

据对域内赣江、贡水、章水、上犹江、桃江、梅川、桂坝河、浈水、绵江、平江、濂江、湘水、琴江、崇义水、九曲水、寻乌水等17条重要大中河流及18个县(市、区)的53处水质监测断面,赣州市5个省1个市界河断面和16个“百大哨口工程”,就江河水中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物等26个项目进行监测分析,各主要江河重要水域水质状况为:质地优良的Ⅰ、Ⅱ类别水质全年比例为64.1%,丰水期72.1%,枯水期49.1%;合格的Ⅲ类水全年为22.2%,丰水期14.2%,枯水期31.4%;轻度污染的Ⅳ类水质全年为7.9%,丰水期10.6%,枯水期5.6%;重度污染的Ⅴ类水质全年为0.8%,丰水期0.1%,枯水期8.1%;严重污染的超Ⅴ类水质全年为5.0%,丰水期3.1%,枯水期5.8%。

气候

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流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赣州市总降水量平均为1318.9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8成,属偏少年份(其中上犹、大余、兴国为正常年份,全南为特少年份,其他县市为偏少年份)。以大余1554.9毫米为最多,龙南1152.2毫米最少。赣州市年平均气温为19.8℃,比历年同期高0.9℃,各县市年平均气温在19.1~20.8℃之间。赣州市年平均气温以于都20.8℃为最高,石城19.1℃最低;章贡区为20.2℃。

春季

阴雨连绵。3-5月,冷暖气流在赣南频繁交汇,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阴雨常现。一旦冷暖气流对抗剧烈,雷雨大风、冰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均可发生。

夏季

先涝后旱少酷暑。初夏赣州市正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中,水汽充足,一遇到冷空气,降雨大且易集中。6月赣州市平均雨量为254.3毫米,最多的1968年6月高达534.2毫米,是全年月雨量之冠。该月平均暴雨17站次,是赣州市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汛期。盛夏7—8月,中部盆地白天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气温一般均在30℃以下,虽然白天较炎热,但少酷暑。

秋季

风和日丽天气爽。10-11月中旬约一周时间,常受北方南下的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月平均雨日只有6-8天,月平均气温14-21℃,月平均相对湿度70%-80%,是全年阴雨日数最少、温和气爽最宜人的季节。

冬季

冷而不寒少雨雪。赣南纬度较低,北面有高山阻拦冷空气直驱南下,入冬较迟,冻害较轻;又常受北方干冷空气团控制,少有云雨形成。白天太阳照射,气温较高;晚上辐射冷却,气温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浇冻。受强寒潮袭击时,可产生固体降水或冰凌天气,但机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数只有1-2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至2012年底,由于地质构造关系和受成土等多种因素影响,赣州形成了土地类型地域性强、土地利用差异明显、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积小、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2012年,赣州市土地总面积3936295.5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38136.5公顷,园地130888.70公顷,林地2921302.46,草地61467.0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71206.6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2757.5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2801.66公顷,其他土地47735.05公顷。除林地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数外,余均低于中国人均占有量。

植物资源

至2012年底,赣州境内森林野生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主要有3类220科2298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74种,裸子植物9科29种,被子植物180科2195种。在这些植物中,有乔、灌、藤本树种1600~1800多种,已掌握的有134科1736种,采集有标本的126科384属117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500余种,灌木(含藤本)树种650余种,竹类20余种;有珍稀濒危树种124种,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树种40余种;引进树种200多种。赣州树木园采种育苗上山造林和原有的树种保存1300多种,其中珍稀树种131种。

赣州地形复杂,地域差异大,森林树种垂直分布比较明显,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岗地的林木树种多为马尾松、杉木、油茶、毛竹、黄竹、茅栗、白栗、樟树、苦槠、银木荷、南岭栲、红楠等;海拔500~700米的低山多为壳斗科的麻栎、锥栗、丝栗栲等,黄檀、拟赤杨、马尾松、毛竹、杉木、泡桐、漆树、深山含笑、乌桕、观光木、茶梨、猴喜欢、天料木、苦梓、杜英属、小山竹、黄樟、大叶楠、厚皮树、枫香等树种;海拔700~1000米的山地多为甜槠栲、钩栗、山合欢、椴树、冬青、光皮桦、化香、竹柏、黄杨、枫香等树种;海拔1000米以上低中山地多为天然灌木类,如杜鹃、鸟饭、檵木、小叶石楠、马银花、猴头杜鹃、野山茶、吊钟花、冷剑竹等树种。尽管赣南林地纬度相差2~3度,但林木树种水平分布上差异不大,树种分界线不明显。境内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31种,其中Ⅰ级4种,Ⅱ级27种;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植物78种。

动物资源

至2012年底,赣州境内有森林昆虫18目130科912种,并发现有全国新种、江西新种69种外,赣南有陆生野生保护动物12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的有48种,省级保护的77种。这些野生动物,既有南北广泛分布的种类;也有分布于华南亚区的种类;还有与西南亚区相似的部分动物种类。有经济价值较高的和稀有的华南虎(20世纪60年代前有,80年代后销声匿迹)、金钱豹、猕猴、水鹿、水獭、苏门羚、平胸龟、黄腹角雉、白鹇、穿山甲、棘胸蛙、蟒蛇等,也有中国名产云豹和金猫;还有新近发现的江西新种花姬蛙、三叶蹄蝠。

矿产资源

赣州是中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至2012年底发现矿产60多种,其中有色金属10种(钨、锡、钼、铋、铜、铅、锌、锑、镍、钴),稀有金属10种(铌、钽、稀土、锂、铍、锆、铪、鉫、铯、钪),贵重金属4种(金、银、铂、钯),黑色金属4种(铁、锰、钛、钒)、放射性金属2种(铀、钍),非金属25种(盐、萤石、滑石、透闪石、硅石、高岭土、粘土、瓷土、膨润土、水品、石墨、石棉、石膏、芝硝、重晶石、云母、冰洲石、钾长石、硫、磷、砷、碘、大理岩、石灰岩及白云岩),燃料4种(煤、泥炭、油页岩、石油等)。以上矿产中经勘查探明有工业储量的为钨、锡、稀土、铌、钽、铍、钼、铋、锂、鉫、锆、铪、钪、铜、锌、铁、钛、煤、岩盐、萤石、硫、白云岩、石灰岩等20余种。赣州市有大小矿床80余处,矿点1060余处,矿化点80余处。赣州市保有矿产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达3000多亿元。境内发现的砷钇矿、黄钇钽矿为中国首次发现的矿物。1983年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正式确认的赣南矿,为世界首次发现的新矿物。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983.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2.09万人,乡村人口680.98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70.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1.5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85%。全年出生人口11.26万人,出生率12.96‰,死亡人口5.33万人,死亡率6.14‰[2]

民族

2015年,赣州市汉族人口919.55万人,占总人口的99.2%。有畲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高山、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独龙、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塔吉克、怒、乌孜别克、鄂温克等41个民族,共7.15万人,占0.8%,分布在18个县(市、区)和赣州开发区的204个乡(镇)、486个村。赣州市有1个民族乡、36个民族村、287个民族村小组。以畲族为主,回族集中在章贡区,瑶族集中在全南,有民族村30个。超过千人的有畲、回、蒙古3个民族。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省委常委、副省长,赣州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吴忠琼 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 许南吉 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 刘文华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彭业明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员会主任 唐舒龙 市委常委、赣州军分区政治委员 陈李忠 市委常委、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李明生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赵多仙 市委常委、副市长 高世文 市政府副市长 张鹏、李新民、刘志强、李文信、罗瑞华

对外交流

国际友好城市:麦卡伦市(美国)、不伦瑞克市(美国)、弗里敦市(塞拉利昂)、卡乃利市(意大利)。

国内友好城市:上海市宝山区、上海市静安区、辽宁省锦州市、广东省深圳市。

经济

综述 初步核算,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3474.3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6.3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368.19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729.83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修订数)的10.7:39.7:49.6调整至2019年的10.8:39.4:49.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968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5794美元,增长8.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144.12亿元,增长9.2%。

第一产业

201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粮食播种面积763.81万亩,增长0.03%。其中,谷物播种面积702.51万亩,下降0.3%。油料播种面积60.32万亩,下降1.1%。其中,油菜籽8.68万亩,下降6.2%。蔬菜播种面积202.48万亩,增长2.3%。甘蔗播种面积0.39万亩,增长3.6%。

2019年粮食总产量269.64万吨,比上年增长0.6%。其中,谷物产量257.89万吨,增长0.1%。油料产量10.41万吨,增长0.5%。其中,油菜籽0.69万吨,下降6.5%。蔬菜产量368.32万吨,增长6.1%。甘蔗产量1.13万吨,下降1.2%。烟叶产量0.97万吨,下降36.1%。茶叶产量0.52万吨,下降2.0%。水果产量170.71万吨,增长4.0%。其中脐橙产量125.13万吨,增长7.3%。

2019年肉类总产量66.65万吨,比上年下降1.6%。其中,猪肉产量45.84万吨,下降7.7%;牛肉产量2.77万吨,增长3.8%。禽蛋产量6.03万吨,增长4.8%。牛奶产量3.22万吨,下降2.4%。年末生猪存栏258万头,比上年末下降22.5%;生猪出栏577.93万头,下降8.7%。

2019年水产品产量29.74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29.00万吨,捕捞水产品产量0.74万吨。

2019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7.97万亩,完成封山育林38.36万亩,完成市级低质低效林改造(不含封山育林)77.47万亩,完成森林抚育项目面积28.03万亩。全市已建成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44座,小型水库979座。年末机械总动力326.2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5%。[2]

第二产业

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1138.61亿元,比上年增长 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4.1%,重工业增长1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2.7%,集体企业增长21.4%,股份制企业增长9.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9.0%。分行业看,37个行业大类中24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2.7%、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50.4%、食品制造业增长31.5%、医药制造业增长20.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6%。新产业加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 21.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0.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0%,比规模以上工业快 22.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0%。

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13.8亿元,增长12 %,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6.8%;安装工程产值32亿元,增长15.3%,占6.7%;其他产值31.2亿元,增长41.2%,占6.5%。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共523家,比上年增加119家。其中,特级和一级总、专包企业27家,比上年增加15家;二级企业138家,增加53家;三级及其他企业358家,增加51家。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19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2.68亿元,比上年增长5.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6.33亿元,增长6.0%;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53.76亿元,增长8.0%;房地产业增加值271.11亿元,增长6.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5%。

2019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28.8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市铁路货物运输量380.87万吨,比上年下降28.0%;铁路旅客运输量1997.1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7%。全市公路(含通组路)通车里程44021.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赣州境内)通车里程1494.79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2903万吨,比上年8.1%;货物运输周转量292.2亿吨公里,增长8.1%;旅客运输量7573万人,比上年下降6.8%;旅客运输周转量52亿人公里,下降6.4%。机场旅客吞吐量208.9万人次,增长28.5%;过站旅客吞吐量31.2万人,增长38.9%;运输起降1.74万架次,增长28.5%。

2019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3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4.1%,旅游总收入1408.5亿元,增长 25.7%。其中,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8.9万人次,增长6.6%;旅游外汇收入15781万美元,增长4.1%;接待国内游客1.34亿人次,增长24.2%;国内旅游收入1397.7亿元,增长25.9%。

2019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06.68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2.21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00.31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1.67万辆。

2019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56.25亿元。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942.3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854.55万户,固定电话用户87.8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至98 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17.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76万户。

2019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9.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3% ,邮政行业业务收入20.96亿元,增长10.6%。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1.88万件,包裹业务4.21万件,快递业务量8638.81万件;快递业务收入9.96亿元。

国内贸易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5.87亿元,增长 11.6%。按经营地统计,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43.94亿元,增长1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1.93亿元,增长11.6%。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分类别看,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20.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6%,日用品类增长18.2%,汽车类增长18.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化妆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11.1%、17.9%、-8.5%和15.4%。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13.4%。分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7%。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投资下降7.4%;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增长28.3%;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下降57.3%;私营企业投资增长13.1 %;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长23.0%;外商投资增长57.6%。

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8.4 亿元,比上年增长3.1%。房屋施工面积4170.7万平方米,增长22.1%;房屋竣工面积309.2万平方米,增长32 %;商品房销售面积1103.1万平方米,增长4.2 %;商品房待售面积114.8万平方米,下降15.8%。商品房销售额764.1亿元,增长4.4%。

2019年城市棚户区开工1.63万套,其中,中心城区5111套。城市棚户区开工面积104.06万平方米,开工率100%。

对外经济

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7.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货物出口49.15亿美元,增长13.2%;货物进口8.69亿美元,下降10.8%。主要出口产品有:机电产品出口17.92亿美元,增长19.3%;家具产品出口6.21亿美元,下降5.4%;纺织服装出口5.39亿美元,增长11.5%;文化产品出口5.13亿美元,增长52.7%;鞋类出口1.68亿美元,增长16.2%;农产品出口1.51亿美元,增长1.6%。

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20.12 亿美元,增长9.1%;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921.27亿元,增长10.1%。

财政金融

2019年财政总收入4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0.37亿元,增长5.7%。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14.0%,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各项税收收入415.28亿元,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7.59亿元,增长17.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8.50亿元,增长13.6%。

201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429.91亿元,比年初增加366.8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379.54亿元,增加330.3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824.34亿元,比年初增加764.6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237.94亿元,增加73.51亿元;中长期贷款3347.47亿元,增加554.23亿元。存贷比88.9%,比上年提高9.0个百分点。

2019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36.89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3.70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93.19亿元。[2]

社会事业

民生保障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1元,比上年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26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09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92元,增长10.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8%。

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总额100.08亿元,比上年减少16.2亿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7.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14.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942.98万人,增加0.6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保人数为69.96万人,增加3.1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人数为873.02万人,减少2.4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60.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7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7.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45.11万人,增加7.48万人。

2019年全市共53.39万城镇居民和410.42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有综合福利院、敬老院和光荣院共317个(其中综合福利院19个、敬老院262个、光荣院36个),民办养老服务机构50个。

教育科学

2019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688人,在校研究生4697人,毕业生1050人。普通高等教育(不含研究生)招生3.41万人,在校学生10.53万人,毕业生2.5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等专业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33万人,在校学生8.85万人,毕业生2.50万人。普通高中招生7.94万人,在校学生22.42万人,毕业生7.35万人。普通初中招生16.88万人,在校学生48.29万人,毕业生14.29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3.84万人,在校学生85.63万人,毕业生16.76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778人,在校生9235人,毕业生1800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4.8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8%。

2019年境内外专利申请1.89万件,授予专利权1.22万件;PCT专利申请受理量82件。截至2019年底,境内有效发明专利175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4件。全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安排3个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安排7个课题。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7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1%。[2]

本科院校: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赣南医学院。

独立院校: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高职、大专院校: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赣南教育学院)、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赣州职业技术学院。[26]

主要公立中学:赣州中学、赣州市第一中学、赣州市第二中学、赣州市第三中学、赣州市第四中学、赣州市第五中学、赣州市第七中学、赣州市第八中学、赣州市第九中学、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章贡中学、赣县中学、南康中学、兴国平川中学、于都中学、会昌中学、安远一中、信丰中学、宁都中学、瑞金第一中学、上犹中学等。

主要民办中学: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赣州市文清外国语学校、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虔州艺术学校、赣州市厚德书院等。

文卫体育

2019年电视人口覆盖率99.4%,广播人口覆盖率98.5%。

2019年全市有文化馆19个,组织文艺活动586次;乡镇文化站283个,组织文艺活动962次;公共图书馆19个,有藏书229.39万册,图书流通352.18万册次;博物馆23个,文物藏品 7300万件(套),参观人数108.73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519个。其中,医院10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4个,卫生院325个,村卫生室678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6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9个。卫生技术人员4.8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7万人,注册护士2.18万人。卫生机构床位4.87万张。

2019年全市共组织有影响的各类群众健身活动354次,参与人数117万人次;市级青少年俱乐部18个,市级体育社会组织64个(其中市级协会48个,市级俱乐部16个);等级裁判员发展人数406个,等级运动员发展人数210个;公共体育场地(市本级管理使用)9个,其中田径场3个,体育馆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游泳馆(池)3个。全市有少儿体育学校18个,在校学生3157人,专职教练员81人。[2]

资源安全

2019年全市共有森林公园31个,面积14.9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面积12.10万公顷;省级森林公园21个,面积2.83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76.2%。

2019年全市自然保护区51个,总面积23.6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4.66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5.75万公顷。市县级自然保护区40个,面积13.28万公顷。

2019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157天,良176天,轻度污染32天,中度污染0天,优良率为91.2%。全市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6.4%。全市有空气自动监测站39个,生态环境监测站18个(含江西省赣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污水处理厂41座(其中生活污水处理厂19座、工业污水处理厂22座)。

2019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41起、死亡194人,比上年分别下降25.4%、24.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2人,比上年下降2.4%;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15人,比上年下降10.9%;煤矿死亡人数0人,与上年持平。

交通

综述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赣州被定位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2017年2月,国务院出台《“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赣州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2017年6月,《关于支持赣州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实施方案》获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赣州将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赣州市已制定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与周边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高效连接,把赣州建成中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铁路枢纽建设,积极推动赣州黄金机场设立航空口岸,开通国际航线。加快赣江航道建设,结合梯级开发实现赣州—吉安—峡江三级通航,加快建设赣州港。[28]

此外,赣州市在2010年初启动编制了《赣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经专家评审原则通过。该规划涵括了章贡区、赣州经开区、蓉江新区、赣县区、南康区等320平方千米范围。赣州轨道交通建设仍处在规划阶段。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进入“八纵八横”高铁时代,赣州将升级为京九高铁与厦长渝两个干线通道的交汇点,进一步明确了赣州作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地位。

根据《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和《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赣州市将打造成为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9]

昌赣客运专线于2014年底正式启动建设,线路北起南昌枢纽,南至赣州西站,并引入与广东相接的赣韶铁路南康站,线路全长420千米,途经13个站点。项目总投资532.5亿元,设计时速350千米/每小时。2019年12月26日,昌赣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

赣深客运专线又名赣深高铁,北起江西省赣州市赣州西站,南至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北站,新建正线全长436.37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每小时,是京九客运专线(京九高铁)的内地最南段部分,赣深客运专线已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全线通车。

2016年开工建设的兴泉铁路途经赣州市的兴国、宁都、石城3个县的13个乡镇,将设3个火车站。兴泉铁路将结束宁都、石城没有铁路的历史,据悉,兴泉铁路为国铁Ⅰ级铁路,设计时速160千米/每小时,全线正线里程数601.57千米,其中赣州境内121.4千米,全线总投资约515亿元,江西境内投资约140亿元,预计2021年全线通车。

2018年,赣州市公路通车里程31054.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90.26公里。2018年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1935万吨,比上年增长13.8%;货物运输周转量270.36亿吨公里,增长9.5%;旅客运输量8129万人,比上年下降6.1%;旅客运输周转量55.62亿人公里,下降5.9%。机场旅客吞吐量1625224人次,增长27.0%;过站旅客吞吐量22.47万人,增长25.2%;运输起降1.36万架次,增长31.7%;铁路货物运输量528.7万吨,比上年增长24.3%;旅客运输量19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

2018年,赣州市民用汽车保有量944675辆,比上年末增长18.3%。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886381辆,比上年增长18.3%。

航空

赣州黄金机场是江西省第二大机场,位于赣州经开区凤岗镇峨眉村,距赣州市中心16千米,占地面积2668亩,按4D级民用机场规划,能满足波音757、空客A320等机型起降,总投资为5.2亿元,于2008年3月26日正式通航。2015年11月29日,赣州黄金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全面开工,此次改扩建将新建一座T2航站楼和2号站坪等。2019年,赣州黄金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工。2019年9月29日,赣州黄金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T1航站楼将改扩建为国际航站楼,12月30日开通直飞泰国芭提雅国际航线。

2019年12月16日,赣州黄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正式迈入中型机场行列。 2019年,赣州黄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088731人次,起降17789架次,货邮吞吐量5664.9吨,同比分别增长了28.5%、18.6%、11.9%。

截至2019年12月,赣州黄金机场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南昌、成都、昆明、海口、厦门、青岛、常州、南宁、济南、西安、珠海、宁波、哈尔滨、三亚、郑州、湛江、南京、贵阳、遵义、天津、桂林、温州、长沙、武汉、延安的国内航线以及泰国芭提雅的国际航线。[39][40][41][42][43]

此外,赣州还被列为全国支线航空发展试点城市,引进了航空公司地级市基地。

铁路

赣州市境内已建成的铁路有京九铁路、赣龙铁路、赣韶铁路、赣龙铁路复线、昌赣客运专线,还有已经开工建设的赣深客运专线、兴泉铁路,列入规划的长赣铁路、赣郴铁路、赣韶铁路复线、赣广铁路、瑞梅铁路、赣龙厦高铁等将与现有铁路构成赣州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2019年,赣州站发送旅客832万人次,日均2.2万人次。赣州站现已开行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福州、南京、南昌、无锡、景德镇、福鼎等地的始发列车,通达全国各大中城市。

赣州西站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高铁新区内,是一座大型高架跨线式火车站,车站一期总建筑面积91572.6㎡,其中站房建筑面积49864.7㎡,站台雨棚面积11943㎡。站房建筑共四层,分别为地下出站层、广场地面层、站台层和高架层。初期建设昌赣客专场按4台8线布置。赣州西站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京港通道与厦渝通道的交汇点,未来昌赣、赣深、长赣、赣郴、赣韶、赣龙厦等诸多高铁线将在此交汇。同时,赣州西站还将配套建设赣州西动车运用所。2019年12月26日,赣州西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赣州港位于赣州市南康区龙岭镇,是中国第八个内陆开放口岸、首个内陆监管试验区。赣州港于2014年10月开工建设,经过短短3年的发展,赣州港已经成为了“一带一路”重要物流节点和国家铁路物流重要节点枢纽。截至2018年6月,赣州港已开通18条内贸和铁海联运班列、18条中欧(亚)班列线路,通达中亚五国和欧洲经济腹地,成为盐田港、厦门港、广州港的内陆港,实现了家具、木材、煤炭、蔬菜和电子产品的多品种运营,全面对接融入“一带一路”。

公路

赣州市境内公路运输已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105国道、323国道、319国道、206国道为骨架通达四面八方的公路网络,建成以G35济广高速、G45赣粤高速、G76厦蓉高速、G45大广高速、G72泉南高速石吉段、S66赣韶高速、G6011兴赣高速、S4503赣州绕城高速公路等为骨架的高速公路交通。

赣州市加强公路建设,支持G45大广高速赣州繁忙路段实施扩容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寻乌—全南、广昌—建宁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兴赣高速北延。赣州市加大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力争县县通国道,重点推进通县二级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

水运

赣州市境内位于赣江源头的赣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赣州港码头分布于贡江、章江及合流后的赣江河段。港区流域面积5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467万平方米。2003年生产用码头泊位34个,总延长1350米,最大靠泊能力500吨,其中客运泊位1个,货运泊位33个,有石油泊位2个,杂货泊位16个,散货泊位15个。

公共交通

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简称“赣州公交”,成立于1957年10月,是赣州市中心城区唯一一家公共交通国有企业,主要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包含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等业务。

2017年,赣州公交公司投入使用公交场站15处,占地面积160.47亩,共有公交车795辆,公交候车亭770座,公交候车点1032个,开通公交线路68条,营运线路总长达1903.2公里,线网长度329.87公里,年运输旅客达6936万人次,营运里程约3977万公里,发班133万趟次,日均运输旅客20余万人次,日均营运里程约11万公里,日均发班3644趟次。[49]

截至2016年末,赣州全市共有公交车1336辆,出租车1756辆,中心城区有出租车公司多家,出租车一律打表计费,起步价为7元/2千米,2千米后1.6元、2元/千米。

轨道交通

2015年12月15日,赣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项目中标公示等相关工作完成,初步确定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本项目的中标单位。

《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和《赣州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2-2030)》确定,赣州都市区将形成以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干线为骨干,以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组团内部公交为支撑的公共交通网络。为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2017年6月,《赣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划草案正式出台,现已公示完成。赣州轨道交通远景规划4条轨道线路,总长度111公里,线路间换乘车站6处,轨道线网密度为0.35km/k㎡,形成的“网格式”轨道交通网将覆盖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赣县区、南康区等1165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规划范围。[50]

快速路

赣州市中心城区规划快速路网结构为“四横六纵一环”,快速路网的总规模为237.5公里(远景年),其中:新建快速路164.5公里(2030年)、“高改快”快速路73公里(远景年)。规划快速路网密度为0.79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新建快速路网密度为0.55公里/平方公里(不包含高速公路改快速路)。

“四横六纵一环”的快速路网建成后,可覆盖超过300平方千米的建设用地,服务300万城市人口,连接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赣县区、南康区,与赣州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一带、三轴、六区”空间形态相一致。

2019年1月29日,赣州首条城市快速路迎宾高架路正式通车。

风俗文化

综述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为江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重镇。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阳明、辛弃疾、蒋经国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州主政过,赣州还是禅学、理学和心学的重要形成地。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周敦颐的《爱莲说》、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皆创作于赣州。

红色文化

赣州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1931年11月7日,在赣州瑞金的叶坪村,诞生了一个“赤色中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故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之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战斗、生活过,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创建,彪炳史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奠基,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打响。赣州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多达10.8万人,占江西省烈士总数的43%,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仅兴国一县就有烈士23719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有1.37万人,每公里就有1名兴国籍战士倒下。在共和国的第一代将帅中,十大元帅中有9位(徐向前除外)、十大将中的7位(粟裕、陈赓、黄克诚、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都在赣南这块土地上生活过、战斗过。这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了一大批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赣州因此被列为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主要有著名的苏维埃三大旧址群、长征第一山、长征第一渡、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还有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兴国、邓小平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旧址等。截至2016年,已有中央和国家40多个部委在这里寻根溯源,建立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52]

客家文化

赣州是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赣州市18个县(市、区),除章贡区大部分地区和信丰县的嘉定镇以及其他几个居民点外,其余均属客家语地区,客家人占赣州市总人口的95%以上,有“客家摇篮”之称。据统计,赣南籍客家人在港台及海外有20多万人,其中华侨分布在东南亚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赣州市境内仍有600余幢客家围屋,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有龙南的关西新围、燕翼围和安远的东升围。赣州有客家文化城,也有许多客家古村落如白鹭村。

2013年1月6日,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江西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

宋城文化

赣州是中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北宋城,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走进赣州古城如置身“宋城博物馆”,故有“江南宋城”之誉。这里有“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有全国唯一的宋代铭文砖城墙,有沿用了近900年历史、由100条木舟用铁索连环而成的古代水上交通要道——古浮桥,有中国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下水道系统——古福寿沟,有中国八景文化的发祥地八境台、南宋词人辛弃疾留下千古绝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郁孤台等。

饮食文化

特产

赣南脐橙、于都烧卷子、禾丰珍珠粉、沙地板鸭、梓山酱油、会昌酱干、龙南板栗、南康甜柚、寻乌蜜桔、兴国灰鹅、赣州蜜饯、湖江蜜枣、上犹绿茶、客家糯米酒、豆巴子、龙南紫皮大蒜、信丰红瓜子、信丰萝卜干、南安板鸭、宁都肉丸、赣州苦瓜酒、酸枣糕、龙归茶。另外还有斋婆柚、上犹石鱼、包米果、九层皮、玉兰片、毛尖茶、桂鱼丝、竹笋干、五香麻鸡、美味鸡、多味花生、野生蕨菜、银杏精茶、花菇、通心米粉、豆干、红薯干、百禽腊鹅、梦里香红瓜子、小布岩茶、龙南恒泰香脆花生、茶树菇、莲子、阳埠腐竹、恒泰花生、黄元米果、汗头菜等。

客家名菜

三杯鸡、糯米鸡、生煎鸭、米粉鱼、鳝鱼馓子、陡水湖全鱼宴、赣南小炒鱼、鱼饼、鱼粉皮、珍珠粉、客家酿豆腐、蝴蝶鱼、荷包胙、蛋菇汤、兴国鱼丝、竹筒粉蒸肠、民间瓦罐煨汤、豫章酥鸭、三杯狗肉、赣味乳狗肉、四星望月等。

美食街

渔湾里美食街、钓鱼台美食街等。

风景名胜

赣州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现已形成了“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品牌。赣州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目的地;赣州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是宋明理学的奠基地,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宋城”;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被誉为“客家摇篮”;赣州是风景秀美的“生态家园”,是名扬海外的“世界橙乡”,是享誉世界的“堪舆圣地”。

2018年,赣州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0803.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1%。

综合类

国家AAAA级旅游区:

章贡区:通天岩、五龙客家风情园

赣县区:客家文化城

崇义县: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原阳岭国家森林公园)

大余县:丫山景区

于都县:屏山旅游景区

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

龙南市:关西新围、虔心小镇景区、南武当山景区

定南县:九曲度假村

安远县:三百山风景名胜区

瑞金市:叶坪红色旅游景区、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罗汉岩景区

会昌县:汉仙岩风景区

石城县:通天寨景区

宁都县:翠微峰景区、小布镇景区

上犹县:阳明湖景区(原陡水湖景区)

安远县:东生围景区

全南县:雅溪古村景区

信丰县:中国赣南脐橙产业园景区[58][59]

国家AAAAA级旅游区: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瑞金市)。

文物保护单位:八境台、郁孤台、赣州古城墙、通天岩石窟、赣州文庙、赣州佛塔、七里镇窑址、蒋经国旧居、瑞金革命遗址、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关西新围、燕翼围、大宝光塔、梅关和古驿道、兴国革命旧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七里镇窑址、羊角水堡、太平桥、永镇桥、玉带桥、东生围、罗田岩、寻乌调查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

国家森林公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梅关国家森林公园、阳岭国家森林公园、五指峰国家森林公园、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

其他景点:和谐钟塔、马祖岩人文公园、赣州森林动物园、赣州极地海洋世界、方特复兴之路主题公园(在建)等。

文化场馆:赣州市图书馆、赣州科技馆、赣州自然博物馆(赣州市博物馆)、赣州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博物馆、福寿沟博物馆等。

红色旅游

共和国摇篮——瑞金

瑞金以及周边几个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因此瑞金市被誉为“共和国的摇篮”。常年都有大批的游客来到瑞金观光旅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

于都县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集结出发地,也是赣南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于都、瑞金等地出发的。

将军县——兴国

新中国在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州籍的有133名,其中上将3名、中将10名、少将120名。其中在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6名,兴国县因此被誉为“将军县”。

著名人物

赣南籍客家人名人如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书画家徐思庄和罗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誗以及近代经济学家郭大力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赣南客家人也产生出了一大批将军,如古柏、肖华等,产生了54名将军的兴国县,更有“将军县”的美誉。[53]

钟绍京(659~746),唐代书法家,兴国县清德乡人。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钟绍京的书法代表作为名帖《灵飞经》,《灵飞经》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小楷法帖之一。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状元。宁都县梅江镇西门人。入朝为度支判官,入值集贤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诏诰,享正三品。 曾几(1085~1166),赣县区人,南宋著名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魏禧(1624~1681),宁都县人,清代散文家。所著传记如《大铁椎传》、《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等,文笔简练,叙事如绘。 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赣州,祖籍江苏泰州,后移民法国。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是著名的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 郭声琨,1954年生于兴国县。管理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总警监。[61] 刘昌明,1952年生于赣州。中国著名水彩画家,油画家,美术学教育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夏崇源,1959年生于大余县。现任公安部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副总警监警衔。 吴昌德,1952年生于大余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2013年7月晋升为上将。

城市荣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第三批) 中国魅力城市(2008年)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世界橙乡

世界钨都

稀土王国

客家摇篮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

中国恐龙之乡

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2017年9月,荣获“2013至2016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并被中央综治委授予第四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

2017年11月,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2017年12月,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年7月,入选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88位。

2018年10月,获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

2019年8月,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19年9月,国务院发文同意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9年9月,赣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2019年9月,入选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84位。

2019年11月,入选中国地级市品牌百强榜第33位,“‘七五’普法先进城市”。

2019年12月,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参考资料: 1. 客家摇篮

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6-10-31 [引用日期2019-03-29] 2. 赣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赣州市政府信息公开栏 [引用日期2020-10-30] 3. 建置沿革

赣州市政府 [引用日期2014-02-05] 4. 江西省人民政府 通知公告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龙南县设立县级龙...

江西省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0-07-01] 5. 江西省-赣州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引用日期2018-11-19] 6. 自然地理

赣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9-06] 7. 水文特征

赣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9-06] 8. 赣州气候概况

中国天气 [引用日期2012-08-08] 9. 天气与气候

赣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9-06] 10. 自然资源

赣州市政府 [引用日期2014-02-05] 11. 江西省委常委吴忠琼任赣州市委书记

澎湃网 [引用日期2021-01-05] 12. 赣州市委副书记刘文华兼任市委统战部部长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9-10-29] 13. 赣州市委常委彭业明任市委宣传部长

中经网 [引用日期2019-10-29] 14. 赣州市委常委、赣州军分区政治委员陈李忠

赣州市人民政府网 [引用日期2019-10-29] 15. 赣州市委常委赵多仙任市委政法委书记

中经网 [引用日期2019-10-29] 16. 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高世文任章贡区委书记

中国江西网赣州频道 2019-04-01 [引用日期2019-04-03] 17. 赣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

赣州市人大常委会 [引用日期2021-03-11] 18. 赣州市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附名单)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7-09-06] 19. 江西赣州南康区委书记徐兵履新市委常委_人事风向_澎湃新闻-The Paper

澎湃新闻 [引用日期2020-04-25] 20. 刚刚!赣州公布一批人事任免

澎湃 [引用日期2020-06-24] 21. 刘志强任赣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

中国江西网 [引用日期2020-07-20] 22. 赣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3号)

赣州市人大常委会 [引用日期2020-10-31] 23. 刚刚,赣州任免一批领导干部!_腾讯新闻

腾讯新闻 [引用日期2021-02-08] 24. 许南吉当选赣州市市长(图|简历)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国经济网 [引用日期2021-02-21] 25. 赣州樟树万载任免多名领导干部-江西新闻网-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大江网 [引用日期2021-02-08] 26.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赣南职业技术学院更名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 2019-05-05 [引用日期2019-05-06] 27.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7-02-28 [引用日期2018-09-10] 28. 赣州黄金机场即将成为国际空港 方便出行可直飞国外

中国江西网 2018-05-11 [引用日期2018-11-19] 29. 赣州快速路网:“四横六纵一环”有多靓?

腾讯 2016-08-19 [引用日期2016-12-15] 30. 怒赞!昌赣高铁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运行方案公布

新浪科技 2019-12-24 [引用日期2019-12-24] 31. 赣深客专广东段正式动工 建成后深圳至赣州有望压缩到两个小时

人民网 2016-12-23 [引用日期2016-12-26] 32. 赣州黄金机场将建T2航站楼 工程预计2017年竣工

人民网 2014-05-31 [引用日期2019-01-14] 33. 最新!黄金机场新航站楼雏形初现!就俩字,大气!(有图有真相)

中国江西网赣州频道 2017-12-20 [引用日期2019-01-16] 34. 快讯!赣州黄金机场新建T2航站楼今日正式启用(图)

中国江西网 2019-09-29 [引用日期2019-09-30] 35. 赣州黄金机场将变国际机场 预计年底开通国际航线

凤凰网 2019-09-25 [引用日期2019-09-30] 36. 喜讯!赣州即将开通国际航线一一首飞泰国

赣州晒房网 2019-10-22 [引用日期2019-10-25] 37. 赣州机场重大跨越,正式迈入中型机场行列!

赣州晒房网 2019-12-17 [引用日期2019-12-17] 38. 赣州机场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08.87万人次

赣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2020-01-10 [引用日期2020-01-20] 39. 南宁至赣州至济南往返航线将于5月30日开通

凤凰网 2017-05-17 [引用日期2017-05-19] 40. 6月1日起 赣州将新增至郑州、湛江航班

中国江西网 2018-05-21 [引用日期2018-05-23] 41. 赣州至遵义航线将开通

客家新闻网 2019-06-20 [引用日期2019-06-20] 42. 赣州民航2019年冬航季新增4个通航点

大江网赣州频道 2019-10-31 [引用日期2019-11-08] 43. 直飞泰国芭提雅 12月30日赣州市首条国际航线正式开通

大江网赣州频道 2019-12-28 [引用日期2019-12-29] 44. 赣瑞龙铁路月底将通车

凤凰网 2015-12-14 [引用日期2015-12-17] 45. 赣州火车站首开至景德镇动车

中国江西网 2018-12-20 [引用日期2019-01-11] 46. 赣州港成功“牵手”深圳大铲湾内陆港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18-06-24 [引用日期2018-06-25] 47. 赣州港至广州港首列“三同”出口班列开行(图)

中国新闻网 2019-04-12 [引用日期2019-04-30] 48. 赣州港

中国港口 [引用日期2014-02-06] 49. 公司简介

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2018-03-30 [引用日期2018-03-30] 50. 赣州地铁来了!4条线路将经过这些地方

凤凰网江西 2017-06-06 [引用日期2019-01-13] 51. 喜讯!赣州迎宾高架路今日正式开通

凤凰网江西 2019-01-29 [引用日期2019-02-01] 52. 赣州旅游资源介绍

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6-10-31 [引用日期2019-06-07] 53. 赣州名片-客家摇篮

赣州市政府 [引用日期2014-02-05] 54. 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赣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9-03-23] 55. 江南宋城

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6-10-31 [引用日期2019-06-15] 56. 赣州特产

赣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9-09] 57. 赣州古城墙的美丽夜景[组图]

中国网 [引用日期2017-03-23] 58. 江西4A景区 江西国家级4A景区名单 江西有哪些4A级景区【江西景点】

买够网 [引用日期2018-11-01] 59. 赣州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增至20处

客家新闻网 2018-01-04 [引用日期2018-11-01] 60. 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区跻身国家5A级景区

人民网 2015-07-21 [引用日期2015-07-21] 61. 郭声琨同志简历

新华网 2017-10-25 [引用日期2018-10-12] 62. 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网 [引用日期2014-02-07] 63. 2008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排行榜公布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4-02-07] 64. “世界橙乡”江西赣州脐橙年产量世界第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1-11-29 [引用日期2014-02-07] 65. “世界钨都”江西再次发现世界级钨矿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4-02-07] 66. 江西省赣州市被正式命名为“稀土王国”

商务部 [引用日期2014-02-07] 67. 江西赣州客家摇篮:民族迁徙的千年印记

赣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9-03-23] 68. 赣州堪舆文化发源地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4-02-07] 69. 赣州荣获“中国恐龙之乡”称号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2017-04-01 [引用日期2017-04-18] 70. 第三批城镇化试点地区公布(名单)

凤凰网财经 2018-04-13 [引用日期2018-09-30] 71. 赣州市喜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全省唯一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7-10-01] 72. 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中国文明网 [引用日期2017-11-14] 73.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出炉

央广网 [引用日期2017-12-25] 74. 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上海发布 北上广深包揽前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18-07-20 [引用日期2018-07-21] 75. 重磅!赣州获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

中国江西网赣州频道 2018-10-19 [引用日期2018-10-23] 76. 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公布 北京有5区入选

新京报网 [引用日期2019-08-17] 77. 国务院关于同意南昌、新余、景德镇、鹰潭、 抚州、吉安、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9-09-05 [引用日期2019-09-08] 78. 赣州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09-11 [引用日期2019-09-13] 79. 最新!中国地级市百强榜单出炉,河南7地市上榜

中华网河南 2019-11-06 [引用日期2019-11-07] 80. 全国普法办关于通报表扬"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安徽普法网 [引用日期2020-02-22] 81. 国务院批复!赣州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大江网赣州频道 2019-12-25 [引用日期2019-12-29] 82. 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 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视频

赣深高铁:江西赣州-广东深圳,全程436公里,高清卫星航拍 2020年09月04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