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江苏省盱眙经济开发区

江苏省盱眙经济开发区(园区一角)原图链接来自 上海正佳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的图片

江苏省盱眙经济开发区》创建于2001年10月,位于盱眙城区东部,与宁淮、宁连高速毗邻,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开发区由某一个地方政府规划一个专门的区域,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进行开发区的载体建设。开发区也具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性质,开发区的主要管理人员经常是当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层人员来兼任或专职。

“经济技术开发区[1]”既着眼于产业发展的规律又着眼于区域发展规律。特别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不同的产业之间如何互补,突出产业的集聚优势,政府都要发挥较大的作用。能够进入园区的企业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优惠提供工业用地和税收减免。

目录

园区介绍

目前面积为23.1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4.8平方公里,区内建成了十二纵十二横总长近100公里硬质化路网。优越的区位、优惠的政策、优良的配套、优质的服务,已吸引了近500个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轴承、凹土、新能源开发等特色产业。2006年4月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8年江苏盱眙凹土科技园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产业园;2009年8月被省机械联合会命名为“江苏省新兴轴承之都”;2011年,盱眙经济开发区又获省三部门批准,同意实施创建省级生态园区。

经济发展

几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要求,23.1平方公里范围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用于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全力打造绿化工程景观化,亮化工程立体化,配套工程精致化,建成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供气能力4万立方米天燃气站,为投资客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企业服务大厦已全面运行,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基本达到了“九通一平”精品化,完全具备了接纳、承载大项目进区的能力。

目前,盱眙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近500个,吸纳员工4万余人 ,安置了一大批农村富余人员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区内上市企业2家,销售超亿元企业5家。盱眙经济开发区以建设“新兴轴承之都”、“中国凹土之都”为抓手,集聚优势资源,打造特色版块,初步形成了钢管轴承、凹土开发、新能源开发等主导产业,其中钢管轴承类企业有近50家,其数量、规模、效益都占全县列统企业三分之一以上。凹土加工类集聚企业100余个,并成立中科院盱眙凹土研发中心。南北共建开发园区战略得到稳步推进,至2010年底规划总面积2平方公里的雨花盱眙工业园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入园企业24个,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销售收入3.6亿元,企业入库税金1860万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2150人。

优势

盱眙地处江淮之滨,有着日益显现的区位优势,底蕴深厚的文化优势,独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天然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说禀赋资源雄厚。但由于过去的县城经济一直是以农业主导型为主,从而造成了我县经济上的落后。盱眙最大的落后,最大的差距,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业短腿。2001年初,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论证,认为盱眙兴办工业开发区的时机已经成熟,其依据是:

第一、交通基础设施的条件相当完善。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铁路、宁连高等级公路和105国道、205国道穿境而过,宁淮和宁宿徐两条高速公路的建成,盱眙将真正意义上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

第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相当成熟。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苏南、浙江等发达地区产业密度很高,劳动密集、占地较多、环境等因素使容量较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已经很小,要求转型升级、向产业密集度较低地区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盱眙又成为苏北地区接受辐射的前沿阵地。

第三,盱眙干群办工业的观念相当迫切。盱眙总结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吸取贫穷落后地区的沉痛教训,经过一轮又一轮宣传造势,无工不稳、无工不活、无工不富的思想深入人心,工业经济主体地位岿然确立,全县关注工业、兴办工业、服务工业成为全县干群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全县之力兴办一个县工业开发区,把工业开发区作为城市新区来办,并于2001年10月28日正式破土动工。

规划

培植五个产业:按照产业集中、集聚、集群的要求,积极培植钢管轴承、电子电器、汽摩配、凹土、食品五大特色产业,靠强借外力壮大特色,靠整合要素拉长特色,靠科技带动提升特色,靠优化环境扶持特色,靠超前服务支撑特色。目前五大特色产业已集聚项目162个(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86亿元,其中:金鹏轴承、海峰海林精密轴承、茂祥钢管等102个项目竣工投产,开来钢管、宝碟轴承、龙富电器等40个项目加快建设,新海电子成为区内第一个上市公司。最富特色的钢管轴承产业,已集聚32个项目,钢管、轴承、钢球、模具、钢丝、锻打、润滑油等产品互为配套,产业特色日趋鲜明,产业关联日渐紧密,产业效益日益增强。凡力钢管成为第一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入库税收超3000万元的企业。

开发区发展趋势

自1984年设立首批开发区以来,中国开发区从沿海到内地,类型不断拓展,数量逐步增多,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与之同时开发区的发展逻辑也在不断更新。

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承担着引进外资,发展先进技术的任务。进入新常态和新技术革命[2]时代后,开发区的价值定位也随之发生改变。根据开发区发展的最新趋势,我们总结了未来开发区应扮演的五种角色,做产业升级推动者、做前沿科技转化者、做城市发展引领者、做人才创业支持者、做新兴资本管理者,不同开发区应结合新的发展格局和战略机遇,结合各自的能级、区位和上位要求等,重塑自己的发展定位。

视频

江苏省盱眙经济开发区 相关视频

卫星上看江苏盱眙县马坝镇:该县的大镇,建成区约8平方公里
江苏盱眙县马坝镇公园一角,犹如置身于江南水乡!

参考文献

  1. 经济开发区要如何转型升级 ,搜狐,2018-11-08
  2. 新技术革命,开启文明新时代,中国经济网,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