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江苏省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江苏省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造基地)原图链接来自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的图片

江苏省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为通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规划总面积130.7平方公里。2018年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新区科学发展评价中列第46位。南通高新区始终坚持“集聚、集约、创新、开放、生态”的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立足扬子江城市群、服务上海大都市的“产业腹地、创新智谷”。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目录

主导产业

南通高新区内重点打造的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配件制造、信息电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6大百亿级以上经济板块已初步形成。南通高新区正式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后,将努力打造自主创新战略高地、新兴产业核心载体、转型升级重要引擎、创新驱动先行区域力争到2020年对南通市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

特色园区

高新区创建为高新区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按照国家高新区建设要求,委托著名规划设计公司戴德梁行和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高水平编制了南通高新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两心、两轴、两带一环、四区、两园”的空间架构,为高新区下一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至2015年,努力把南通高新区建设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和沿海开发的创新引领区,成为南通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门户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心”即北部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南部商务科技研发中心;“两轴”即世纪大道商务轴、鹏程大道创智轴;“两带一环”即横向的通吕运河及纵向的竖石河-新江海河景观带,由金西竖河-通甲河-金乐中心竖河-中心横河构成的环形水系;“四区”即西北区(产业主导区),东北区(新城生活区),西南区(综合功能区),东南区(科技新城区);“两园”即进鲜港旅游度假园区、空港物流园区)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江苏省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航拍江苏南通开发区能达商务区,烂尾楼润达国际,浪费了这么好的地方
通州首届职工足球联赛圣律达VS通州经济开发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