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村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村镇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地处豫东平原,东与崔桥镇、西与白潭镇,南与黄泛区农场,北与开封市通许县毗邻,位于开周公路中段、涡河与老涡河之间,地处扶沟、尉氏、通许三县六镇之要冲,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总面积93.18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9.8万亩。[1]

基本概况

江村镇位于两市(开封、周口)三县(扶沟、通许、尉氏)之交,是周口市的北大门,全镇辖36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耕地9.1万亩,59172人(2017年)。

江村镇先后荣获夏粮生产先进乡镇,棉花生产十强乡镇,乡镇企业先进乡镇,1999年被省委命名为“六好”党委,2002年被省技术监督局批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被省科协命名为科普示范乡镇。2003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目标管理全面先进单位。2004年被河南省委组织部表彰为“五个好”乡镇党委。[2]

历史沿革

1990年3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江村镇撤乡建镇。 1995年荣获“周口地区棉花生产十强乡镇”,

1996年荣获“周口地区夏粮生产先进乡镇”,1997年被周口行署命名为“夏粮单产超450公斤乡镇”,

1998年被命为“周口地区乡镇企业先进乡镇”,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六好’先进党委”,

2000年被省经贸委、省邮电局命名为“电话乡”。2001年,全镇财政收入达2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元,生产总值5.2亿元。

2002年,江村镇党委、政府抓住中国入世的机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将无籽西瓜种植作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积极发展以无籽西瓜为中心的多熟立体套种模式,发展无籽西瓜5万,使无籽西瓜的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省技术监督局鉴定,江村镇的无籽西瓜质量完全合格,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新要求,江村镇人民政府制定了无籽西瓜生产的GAP标准,并在原来无籽西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建成了全省唯一的无公害无籽西瓜生产基地。并申请注册了“扶绿”牌商标,投资60万元,建立了两个占地160余亩的无公害无籽西瓜批发市场,产品远销到上海、深圳、长沙、南昌、南京、重庆、太原、石家庄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以周江饲料有限公司为依托,采取“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新建生猪养殖基地两个,黄牛饲养厂一个,黄牛养殖小区六个,年生猪出栏达8万头,黄牛出栏近万头,较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行政区划

江村镇下辖36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行政村有江南村、王营村韩村河沿村、王母村、马寺岗村、东冯村、西冯村、张庞村、黄龙村、李桥村、纪汴村、坡刘村、前闸村、赵横村、后闸村、坡孙村、坡张村、杨庄村、吕庄村、麻里村、穆庄村、江北村、姚皂村、徐庄村、卢白村、赵庄村、白亭村、土寨村、周坞村、常庄村、李田村、支村、孙洼村、赵楼村、宋庄村。[3]

经济

江村镇地势平垣,土质肥沃,农产丰富。土质以尉扶河为界,南部为淤土区,北部是青沙土区。实行土地承包制以来,江村镇的农业发展南部淤土区以棉花为主,实行“农桐间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北部青沙土区以培育韭菜为主,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韭菜良种繁育基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棉花市场疲软,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多熟立体套种模式,大力发展“新、奇、特、优”品种,在全镇形成无籽西瓜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小杂果生产基地,是县定点日光温室示范园区。

社会事业

该镇拥有初级中学3所。全镇98%的青年均掌握有1——3门致富技术。该镇建有有线电视转播站一座,该镇拥有镇级卫生院一座,从医人员达466人。

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按照“改造老城,开发新区,发展商镇”的总体思路,新开辟3000米商业街两条,兴建农副产品贸易市场4个。镇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基本实现了镇区“绿、畅、美”,白亭、李桥等小集镇得到积极改造,品位不断上升,逐步形成了以镇区为中心,小集镇为基础,扶开路为轴线的经济带。

公路覆盖全乡,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镇党委、政府正在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的工作力度,江南至王营长达1000米的商业示范街已初具雏形,进行南十字大街建设,商业区已经建成,镇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招商引资

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周江饲料有限公司总投资近900万元,拥有先进的进口设备,采用美国技术,产品52个系列140个品种,年产饲料240吨,远销湖南、山东、山西、河北等省区,银佼棉花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力不断扩大,产销两旺。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养殖业、运输业、加工业、饮食业的发展。[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