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汗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汗液(sweat)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由于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汗液本身无味。此时发汗区域分布广,全身各部位皮肤,尤以前额、颈部、躯干前后、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为颈、躯干侧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为股内侧面及腋下;最少是手掌和足。精神紧张亦引起发汗,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觉蒸发约600~700毫升水。

简介

人发汗是常见的生理现象,天闷热时发汗,心情紧张急躁时也发汗。可见,发汗是调节体温、蒸发散热的一种功能,也是情绪的一种反应。汗液从汗腺排出。汗腺分布在全身各处皮肤的真皮中,有大汗腺和小汗腺之分。大汗腺主要在腋窝,乳头和会阴部,小汗腺分布各处。汗腺是人类最发达的器官之一,人体的汗腺总数在200万个~500万个之间。汗液的分泌量和发汗速度在不同情况下差别很大。一般地说,劳动强度,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等,都是影响发汗多少与速度的因素。

汗液中水分占绝大部分,在99%以上,其余为固体成分,主要是氯化纳(盐和钾、镁、钙、乳酸、尿素氮等。医学上把发汗分为温热性发汗和精神性发汗。其支配中枢在大脑皮层和脊髓。中国医学把汗液和泪液、唾液等统称为津液,认为发汗情况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1]

产生

出汗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所谓的被动出汗,是指由于天气闷热,心情烦躁而形成出汗,这种出汗方式是人体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内热量,保持体温正常范围内的生理活动。相反,人体主动运动而出的汗,被称为主动出汗,它有利于保持人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作用同被动出汗相同,同时能带走少量人体因运动而产生的体内垃圾。

汗的作用是调节体温,细想起来,人的机体真如同是一台精密的机械。如果不出汗,那就糟了。一运动,血液循环加快,体温升高,就自然会出汗,使体温下降;天冷了,汗腺和毛孔就收缩,不再流汗,防止体温散失。

汗水是我们身体的“空调。”按照中医的说法,夏天就要出汗,出汗是一种排毒,人的排毒方式有两种:一是小便,二是出汗。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一年四季只有夏季是能够自然出汗的,那会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如果老憋着不出汗,时间长了,皮肤就不会呼吸了,最后就会造成很多人体代谢系统的紊乱,并且把这种皮肤的排毒功能都转到了肾和肝上。

成分

100毫升汗液里究竟有什么? 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其比重约介于1.002~1.003之间,pH值4.2~7.5。氯化钠约为300毫克/100毫升。 1~2%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

影响

汗液成分可分为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两类,都是体内的代谢产物。无机成分主要是氯化钠、碳酸钙等盐类,有呈酸性的,也有呈碱性的,这些酸碱成分的过多堆积会直接腐蚀皮肤、破坏皮肤的组织细胞,导致皮肤老化。而汗液中的有机成分在体表的堆积,在高温天气的推动下,更会利于微生物在体表大量繁殖,过度大量出汗亦会产生汗味。

由于空气污染和在健身房共用器械等问题,存在于皮肤表层的大量细菌、寄生虫等,会分解汗液中的有机成分,产生各种有毒物质,释放出有异味的气体,导致“汗味”严重,甚至引起皮肤疾病,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汗疹、毛囊炎、湿疹、疖子、痱子等。

此外,汗液会减少皮肤的抵抗力。汗液和皮脂分泌正常,在皮肤上混合后形成皮脂膜。出汗过多,汗与皮脂的比例失调,皮脂就会被汗水冲掉,变薄。一般情况,正常的弱酸性皮肤会变为碱性,以细菌的抵抗力减弱,杀菌力也下降。有人会因此而产生皮肤病,有人的皮肤会因此而变得粗糙。[2]

补充水分

运动固然能甩掉一些汗水,减轻一点体重,但要小心身体的水分、电解质就是在这时悄悄流失的。

汗液中主要的电解质是钠和氯离子,还有少量的钾和钙。长时间的运动下,流失的汗水中夹着钠的含量最多,而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流失就无法适时地调节体液与温度等生理变化,这时光补充水分可能恐怕不足以应付电解质的流失。一味喝太多的白开水,会稀释血液中的电解质,导致低血钠症。而运动饮料中不但可以补充水分,里面更含有钠、钾、氯等离子及葡萄糖等,也可以补充流失的电解质等。

在运动后每15分钟到半小时,记得要休息一下,并补充水分。一旦严重缺水,感到肌肉无力,恶心想呕吐,可以在饮水中加上半小匙的盐,以补充流失的盐分。喝水切忌豪饮猛灌。正确的喝水速度,应该是小口、小口慢慢地喝,身体才能达到良好吸收的效果。

饮水的温度以接近室温为佳。在激烈运动后喝冰水、开水,容易刺激呼吸及消化系统,影响身体扩张;而过热的水,容易灼伤口腔、食道,会造成胃部吸收减缓。

市售的运动饮料含葡萄糖、电解质及水分,因此也可以作为饮水的替代品,但不宜饮用过多;不运动时,则最好少喝。水分含量高的水果,如西瓜、水梨等也是良好的水分补充辅助来源之一。

其实,对于一般小部分的流汗流失,体内储存的电解质会自动的释放到血液中,来维持血液中电解质的恒定,所以一般的短时间运动或流汗后只需补充水分即可。并且除了运动饮料含有电解质之外,一般的水果、果汁也是含糖量相当高的食物,对于运动后的体力恢复及维持电解质的水平也很有帮助,也可以让你在流失汗水后不必拘泥于运动饮料。

预防脱水

虽出汗是生理调节,但大量出汗而补液不足,将导致脱水,影响健康。轻者产生口渴、尿少、疲劳、肌肉抽筋,严重者发生中暑,高温,甚至危及生命。夏季长时间的室内活动,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即使在空调条件下,人体通过蒸发、呼吸、排尿等非显性出汗方式也会丢失大量体液,造成疲劳、口渴等脱水现象。

如何确定丢失的体液量?如何补充丢失的体液?一般采用称体重的方法,即运动前与运动后分别称量体重,体重的差数即为运动中丢失的汗液量。补液量以当天丢失体重的量为依据,每丢失1公斤体重,补充至少1500ml(1.5升)液体,才能纠正脱水。以经验推论,每1小时篮球运动可能丢失汗液0.9~1.6升,每1小时足球运动可能丢失汗液0.6~2.42升,自行车每小时汗液丢失也可达0.62~1.25升。以丢失量的1.5倍补充体液,才能达到有效纠正脱水的目的。

美国运动医学学院推荐,运动前2小时最好补充500ml液体,在炎热的夏季,运动前2小时可补液750~1000ml。一般可以在运动前或夏日出门前,先饮用200~400ml含电解质的液体,运动过程中每隔15~20分钟,每次追加补充150~250ml电解质运动饮料,直至运动或出汗停止,余下的补液量可以在6~12个小时内完成。

异常征象

形形色色的“汗”,可作为窥测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冷汗:每当人在生病、受惊吓,或心绪格外紧张、生理心理功能失调时,会不断地排出大量的汗,触之发凉。出汗后常“心有余悸”之感。

粘汗:汗出粘腻,发稠发热,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烧,服用解热退烧药后的一种病汗。湿热内留,困扰肌肤也会出现粘汗。

黄汗:汗色变黄,似黄裱纸色,多因大汗后冷水冲浴,寒湿之邪入内,或因寒湿郁结肌肤腠理之间,导致汗液疏泄失常,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所致。

血汗:又名红汗,肌衄。汗液淡红,如洗肉水样。中医认为,凡气血、阴阳偏盛或偏衰,肝火旺盛和阳衰不能固表者,每致汗液变红。现代医学认为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鼻汗: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鼻翼两侧渗出,缓缓淌下,汗珠晶莹可见。其多见于肺气虚弱的人。

额汗:汗出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出如蒸热气,故有“蒸笼头”的俗称。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凡外感六淫,脾胃郁热及脏腑内伤者,均可引起头额汗。

半边头汗:整个头部以鼻中分成两半,一半头出汗另一半头无汗。此系因大病后夫妻同房,阴阳双亏而寒阻经络所致。

半边身汗:指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出汗甚徼。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每常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脑病、肾性高血压症、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劳心汗: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而其它部位无汗或汗出甚微,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至心不主血、脾不统血胸汗涔涔。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

手足汗: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凡脾胃湿热、内蒸不宣、血虚、阳亏、中阳不是,均可导致手足多汗。严重的无论寒暑,手足汗均多。

会阴汗: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凡湿热下注、肾阳虚衰,均可导致会阴郁有异味汗出。女青年如患有外阴瘙痒症、阴道炎等妇科病,亦可出现异味的会阴汗。

腋臭汗:汗臭如狐骚气味,夏天出汗多时味更浓烈,这是因为分布于腋窝、腿腋等处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春期姑娘更多见。

焦味汗:抨出津津,绵绵不断,散发出——股糊焦味或燃煤味。重者焦味很浓,可刺激周围人打喷嚏、流清涕。此症局限于青年男性,系手淫过频,或经常梦遗滑精,又不注意清洗会阴者。此外,高烧病人的“战汗”,手术或女性分娩后的“虚汗”,生命垂危、弥留之际的“脱汗”,以及“自汗”、“盗汗”,都是不同病变或不正常的“汗”。

对待上述种种“汗”,既不要背上思想包袱,又不可掉以轻心,需及时到当地医院,请医生辨症施治,以使疾病早日康复和恢复正常的排汗功能。[3]

为健康报警

可以从汗的颜色、气味、部位以及有否伴随症状等方面来捕捉、分析和判断其与疾病的关系:

一看颜色黄汗汗液呈现黄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黄汗。白汗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心肺阳虚所致,常与心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红汗 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不过,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绿汗 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二闻气味 尿臭味 汗液散发出尿味,汗干后也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常见于尿毒症病人。腥臭味 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多见于肝硬化。香味 汗液飘出香味来,常是糖尿病人的体征。

三看部位偏汗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多见于风湿、偏瘫病人,有时也是中风临身的信号。额汗出汗仅限于额头,若出汗量少,且无其他症状,属正常现象。若发生在病人身上,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征兆。鼻汗 鼻翼两侧出汗,多是肺虚的表现。乳间汗出汗局限于两乳之间,可能是精神疲乏、体力劳累而伤及心脾所致。生殖器出汗出汗限于生殖器周围,常与肾病有关。手脚出汗手脚等四肢出汗多因血虚、阳亏引起。若因精神紧张而导致手足出汗则属正常。

四看伴随症状多汗伴有怕热、食量增加、心跳加快、肢体颤抖等症状者,可能患上了甲亢。出冷汗,且有面色苍白、晕厥者,可能是低血糖症。多汗呈阵发性,同时有血压升高者,可能是嗜铬细胞瘤在作祟。

魅力

帮助女性减压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家发现,男人排出的汗液对女性的情绪有出人意料的好影响:能够帮助女性减轻压力,使她们放松,甚至还会影响她们的月经周期。

研究人员连续4周从参加试验的男子腋下收集汗液样品,而且在此期间不许他们使用除臭剂,然后把这些汗液提取物混合,并喷洒在18名25至45岁女性的嘴唇上部。这些女性在6小时内使用固定的标准评估她们的情绪,结果发现排汗提取物使她们情绪高涨,有助于减少她们紧张的感觉。

没有迹象显示男性排汗会激起女性的性欲。事实上,这些参加试验的女性从未想到洒在她们鼻子下面的是男人的汗液, 研究人员说:“试验是在完全消毒的环境中进行的,她们不会有性的想法是毫不奇怪的。如果是在性感的环境里,接触到这种味道就可能会促使性意识的产生。”

促销男性杂志 《心理学与营销》杂志日前刊登了英国学者的一项研究结果,男性汗液中的某种信息素会促使男士们想看点能帮助他们提升男子气概的读物,英国乌尔斯特大学的Michael Kirk-Smith以及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Claus Ebster设计了这一研究内容。他们向120名大学生志愿者展示了3本杂志,一本是名为《吸引》的女性杂志,一本是比较中性的《国家地理》,还有一本是《男性健康》杂志。志愿者们被平均分成两组,男女人数相当,而且都戴上口罩。第一组志愿者的口罩上喷有含androstenol信息素的溶液,androstenol信息素存在于男性腋下分泌的汗液里。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那些在口罩上喷有信息素的男性志愿者明显表示出了对男性杂志更大的兴趣,他们也表现出更强的购买该杂志的欲望。而在此项研究中,女性志愿者好像完全没有受到信息素的影响。

无汗症

(一)发病原因

无汗症可由于汗腺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其他疾患引起的特发性无汗。

1.神经性无汗症(neurophacic anhidrosis) 由激活汗腺的神经通路功能障碍所致。如髓质损害可引起同侧节段性汗闭或损害以下部位暂时性无汗。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无汗可能是由于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增强引起。下丘脑肿瘤或第三脑室底部损害亦可导致全身无汗和高热。脑干下端疾病可引起同侧的颜面和颈部无汗症。中暑、高热也可引起一过性无汗症,可能该病抑制下丘脑,使到达汗腺中枢神经冲动缺乏而引起无汗症。麻风、酒精中毒性神经炎、淀粉样变、糖尿病、痛风可发生无汗症,可能由于以上疾病引起支配神经节阻滞而出现节段性无汗。自主神经病、神经节阻滞、Horner综合征和Ⅳ型遗传性感觉神经病以及胆碱能药物应用均可发生无汗症。

2.汗腺功能障碍性无汗症(anhidrosis due to disturbance of sudonriferous glands) 见于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病人汗腺发育不全导致泛发性无汗症。且合并皮脂腺、毛发、指甲各方面的发育不全或残缺。后天性无汗症见于硬皮病、肿瘤、烧伤、皮肤移植、放射性皮炎、淋巴瘤、Sjogren综合征和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甚至可导致小汗腺出汗消失。某些药物引起汗腺破坏也可产生无汗症,如米帕林(阿的平)、阿托品和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药物,巴比妥酸盐和安定引起汗腺坏死而致无汗症。

粟粒疹和炎症性及角化性皮肤病所致的汗管阻塞,汗液保留在皮肤中,出现无汗症。粟粒疹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白痱、红痱、脓痱、深在性痱。鱼鳞病、银屑病、天疱疮、汗管角化和异位性皮炎以及脂溢性皮炎均可使汗管内流动的汗液阻塞,出现无汗症。锆盐、铝盐、甲醛、戊二醛和离子透入疗法也可使局部汗孔闭塞。

3.特发性无汗症(idiopathic anhidrosis) 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不完善,生后数周内无汗;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肿瘤、尿毒症、肝硬化、内分泌疾病(如Addison病、糖尿病、尿崩症)以及罕见的遗传病(如Fabry病、Franceschetti-Jatassohn综合征和Helweg-Larssen综合征)均可出现无汗症,辐射热和石膏管型的压迫也可引起暂时性无汗。

(二)发病机制

汗腺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损害,其他疾患引起汗腺功能障碍,导致人体皮肤表面少汗或完全无汗。

出汗详解

相对于成人来说,婴幼儿的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也较多,并且活动量又大,新陈代谢旺盛,所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再者,由于汗腺的分泌是受植物神经来调节的,宝宝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相对较差,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的抑制功能差,所以,宝宝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即使在晚上睡眠时,植物神经依然处于兴奋状态,所以宝宝刚入睡时也很容易出汗。

宝宝正常的出汗

宝宝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而且活泼好动,因此出汗常比成人多。他们在活动、吃奶过急、玩得兴奋时就特别容易出汗。

引起出汗的原因排除以后,出汗的现象就消失了。汗出得多少并没有什么标准来衡量,主要是看宝宝出汗的同时有无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不适。

有的宝宝不爱出汗

宝宝不爱出汗,可是宝宝平时并没有任何异常的病症,那就是还算正常的情况。也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叫先天性闭汗症,主要是汗腺发育不良或遗传造成的无腺汗,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经常出汗,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有害无利,汗腺不畅,就丧失了一条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了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因此,从顺应四季节律和生命规律出发,该出汗时就要出汗。所以不出汗的宝宝,要及时就医。

出汗多对宝宝的影响

由于汗的主要成分为水,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所以大量出汗对人体的水盐代谢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代谢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出汗多的宝宝容易丢失更多的水分、盐和微量元素。可能引起缺锌,从而导致血锌降低。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视觉以及性发育密切相关。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于锌的需求量比较大。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增加一些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如葡萄糖酸锌、甘草锌等。另外,宝宝出汗多时家长要多给孩子喝水,保证代谢的需要。

宝宝多汗的原因

医学上把宝宝出汗多的现象称为“多汗”,有“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之分。

大多数宝宝出汗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一般都可以找到明显的外部原因或诱因。

引起宝宝出汗的疾病

有些宝宝出汗是由于生病引起的,病因比较复杂。常见有以下几种。

1.儿童肥胖症:肥胖宝宝即使动一动或平时走走路也会大汗淋漓。

2.佝偻病:多汗是佝偻病活动期的重要特征表现,通常还伴有夜间哭闹、枕秃、方颅、前囟门增大且闭合延迟等表现,头部出汗较多。

3.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也常常会大量出虚汗。

4.结核病:患有结核病的宝宝不仅前半夜汗多,后半夜天亮之前也多汗,称为“盗汗”。同时还伴有胃纳欠佳,午后低热或高热,面孔潮红,消瘦等表现,有的还会出现咳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5.低血糖:空腹时多汗应考虑低血糖症。表现为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发冷。

6.药物性多汗:吃退热药过后,引起大量出汗。

7.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伤寒、败血症、类风湿病、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或血液病疾病等也常有大量出汗的表现,通常要请医生鉴别。

8.判断宝宝病理性多汗,除必须结合病史、体征分析以外,还应进行有关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父母也不能擅自下结论,随便给宝宝用药。如果发现宝宝有上述表现,可以带宝宝上医院检查,以便及时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