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汉文学史纲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文学史纲要

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先生有几项没有完成的写作计划。《中国文学史》便是其一。他留下了一部教学讲义,题为《汉文学史纲要》。他的讲演记录《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对魏晋文学的演变进行了十分精彩的描述,实际上也具有文学史的性质。[1]

名称由来

中国文学史略与汉文学史纲要

汉文学史纲要1.jpg

鲁迅先生有几项没有完成的写作计划。《中国文学史》便是其一。他留下了一部教学讲义,题为《汉文学史纲要》。他的讲演记录《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对魏晋文学的演变进行了十分精彩的描述,实际上也具有文学史的性质。另外,鲁迅在一些短篇文章里,从不同角度谈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各种问题的看法。现刊行的《汉文学史纲要》就是将上述内容汇集在一起而编辑成的。

汉文学史纲要编入鲁迅全集

关于《汉文学史纲要》的书名需要做些解释,1926年下半年鲁迅在厦门大学开设了中国文学史的课程,为此编写了一份讲义,定名为《中国文学史略》,似有与《中国小说史略》匹配的意思,此讲义有完整的手稿和油印本,共计十篇。1927年鲁迅在中山大学再次开设此课,讲义更名为《古代汉文学史纲要》。1938年编纂《鲁迅全集》时,编者讲此讲义更名为《汉文学史纲要》,1981年版《鲁迅全集》沿袭了这一名称。

内容简介

汉文学史纲要2.jpg

作为我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对我国的古典文学也有着极其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独特的观点,他曾经计划写作《中国文学史》,可惜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留下来的只有这本《汉文学史纲要》。该书原系鲁迅于1923年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该书虽然只写到西汉两司马,但在这短短的十节讲义中,无论在选材、体例和观点上,都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在我国文学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收入的还有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此外,鲁迅其他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的短文作为附录列于书后。本次出版,还配以精美插图约100幅,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大师经典的精髓。

《汉文学史纲要》系鲁迅先生1926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分篇陆续刻印,书名刻于每页中缝,前三篇为"中国文学史略"(或简称"文学史"),第四至第十篇均为"汉文学史纲要"。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首次正式出版时,取用后者为书名,此后各版均同。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9卷

汉文学史纲要3.jpg

作为我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对我国的古典文学也有着极其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独特的观点,他曾经计划写作《中国文学史》,可惜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留下来的只有这本《汉文学史纲要》。该书原系鲁迅于1923年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该书虽然只写到西汉两司马,但在这短短的十节讲义中,无论在选材、体例和观点上,都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在我国文学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收入的还有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此外,鲁迅其他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的短文作为附录列于书后。本次出版,还配以精美插图约100幅,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大师经典的精髓。[2]

图书目录

汉文学史纲要

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

第二篇 《书》与《诗》

汉文学史纲要4.jpg

第三篇 老庄

第四篇 屈原及宋玉

第五篇李斯

第六篇 汉宫之楚声

第七篇 贾谊与晁错

第八篇 藩国之文术

第九篇 武帝时文术之盛

汉文学史纲要5.jpg

第十篇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附录: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作者简介

鲁迅

1881年 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1886年 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1888年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在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汉文学史纲要6.jpg

1892年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 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 九月初六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

汉文学史纲要7.jpg

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1899年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1901年 路矿学堂毕业。

1902年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4年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汉文学史纲要8.jpg

1906年 六月回家,与山阴朱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1907年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拙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1913年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八月由海道返京。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 是年公余研究佛经。

1915年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 一月初,返北京。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1918年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1919年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1920年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十月,译成俄国阿尔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1921年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

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是年冬为《语丝》同刊撰文。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