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康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永康街 是大部分台北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個街道,指的是金山南路、新生南路、信義路、和平東路所包圍的區域,以永康街為中心,永康社區包含鄰近麗水街、金華街、青田街等地段,它向東隔著新生南路與大安森林公園相對,向西穿過金山南路遙望中正紀念堂,是觀光客台北自由行的黃金路線之一。它以經典美食卻是介於高檔與庶民價格區間吸引國內外人士到此朝聖。[1]

永康街的歷史

永康街的歷史中,住了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是這些人,孕育了人文。 追溯歷史,在明清之前,永康社區原是沼澤和草原,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獵場。到了清代康熙雍正年間,社區受惠於從公館分出之支流灌溉,使得當時陂 塘縱橫、田疇滿佈的平野,開始出現零星農舍,並且有大量漢人移民囤墾。他們先以土埤蓄水灌溉,然後開闢溉圳道。當時開闢有大安圳,聚居的村落則命名為大安寮,是為大安區的名稱由來。到了清代乾隆年,這邊開鑿了瑠公圳,農業大興。到了19 世紀,在新帝國主義盛行的趨勢之下,台灣受到影響而被日本佔據,此時永康街一代的社區稱為「永康町」,被規劃為「總督府的官舍區」,住著各式各樣的政府官員,因為居民教育程度與社會地位的因素,永康社區從此抹上了一抹人文色彩與日式文化。二次大戰後,日本戰敗而離開台灣,外省移民進駐這些文官宿舍,宿舍的主人多為檢察官法官等高級政府官員,也因為如此,永康社區的居民結構有了轉變,多了許多外省移民與住戶,為永康社區帶來江浙山西上海等等不同的文化面貌。就這樣,每一次的歷史事件,每一次的國際大事,一次次改變了在永康街歷史中的人,而永康街始終都在, 慢慢的從不同的居民身上,萃取不同的人文素養,最後反映在街道兩旁的店家上。仔細算算, 兩旁的美食、茶店、陶瓷店,大多是是由日本和中國的文化組成,也是過去人們留下人文足跡的最佳證據與寫照。[2]

參考來源

  1. 永康簡史. 台灣光華雜誌. 2006-04 (中文). 
  2. 當人文遇見人. 台灣社區通. 2017-01-15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