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庆禅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永庆禅院位于陕西省华县柳枝镇上安村南凤凰山(名“凤龙山”、“凤居山”下)。据寺中明宣德八年(1433凤居山永庆禅院碑记》所载,该凤寺“始于汉室,隆唐世”。考之史传,永庆寺约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据当地传说,永庆寺的创建与汉武帝刘秀有关。刘秀曾被王莽军追捕,逃至凤凰山终于脱离险情。后其子汉明帝继位后建造了洛阳白马寺,是为中国兴建佛寺之始。汉明帝为感念凤凰山潜藏其父形迹使之得脱度难,,遂诏命于此建“永庆禅院”一座。建成后,漠明帝常与文武百官来此敬香礼佛。
中文名 永庆禅院
位 于 陕西省渭南华县柳枝镇
始建于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
先 名 大悲寺
景点级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占地面积 4342.8平方米
建寺起源
永庆寺位于华县柳枝镇黄安村东的沟峪河东岸,在少华山北麓的国道之侧,距县城12公里,总面积4342.8米。寺院坐南向北,四周绿竹环绕,山上翠柏覆盖,绿树成荫,山下平畴千田,田园似锦。据清《续华州志》记载,西汉末年,东汉之初,此地为高士辛缮隐居之所。一日,忽有大鸟伴栖于辛缮庐室巨槐树上,旬时不去,朝野称奇,人称鸾凤,因而名为凤居山或凤凰山。据永庆寺中明宣德八年(1433)的《凤居山永庆寺禅院碑记》所记载,该寺“始于汉室,隆于唐世”,据当地传说,刘秀当年曾被王莽军追捕,逃至凤凰山终于脱离险情,其子汉明帝为感念凤凰山潜藏其父形迹使之得以脱难,遂诏命于此建“永庆禅院”一座,故名永庆寺。
历代沿革
永庆禅院相传始建于隋唐年间,先名大悲寺,明万历36年 沈王赐“永庆禅院”,历代多次修葺、增修,建筑宏伟,规模宏大,可惜寺院建筑全毁于近代战火。唐贞观六年(632年),太宗李世民来此焚香参拜,寓居寺内。唐朝永庆禅院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方圆四十里,僧众四百馀人、为接纳各地信士的十方严林,极一时之盛。明朝禅宗长老二法师居此,重建庙宇,再塑佛像。据明朝碑文记载,彼时凤凰山顶有凤凰塔墓及碑刻,半山腰建有菩萨殿、天王殿、金刚殿等,厢房百馀间,六小宝塔十馀座。寺宇现模不逊当年。清朝永庆禅院仍然屡有增建。据民间传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僖太后与光绪皇帝等人移驾西安途中曾到永庆禅院敬香,并留下凤袍以作纪念。“文化大革命”中、永庆禅院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寺内僧众在当地有关部门及四众弟子协助之下,重新造行整修。2003年春,县政府首先征地1公顷,为景区首批建设用地,7月景区破土动工,9月因募捐资金的需要,组建“永庆禅院筹建处”11月永庆寺禅院修复工程奠基,2004年3月政府开始二次征地3公顷,用于修复关景平台等,现整个景区建设正在建设中,一期工程大雄宝殿已竣工典礼并开始接待游客。
寺院格局
现有建筑基本为清朝所建,改革开放后又陆续新建。整个寺院占地两干多平方米,计有大殿三间、过庭三间、东厢房三间[1] 。寺内山门齐整,前院各列钟鼓二楼,中殿弥勒尊佛,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四大天王,各执法器,威慑一方,韦驮天将,宝杵镇魔,昼夜护法,尊尊彩塑,形神各异,肃穆庄严;再进中院,即寮居旁宅,东西方三圣分供两侧,正中间原为僧人坐禅堂,今作大雄宝殿,外围有“玉猴寿桃”“龙戏牡丹 ”之石雕栏杆,造形别致,今存有脊兽头、琉璃瓦、柱顶石、石栏雕之残片,足以证明当年大雄宝殿之辉煌。
=现代住持
永庆禅院前任住持为青峰法师,江苏句容人27岁于句容石华山出家,精通律、禅、密、净各宗,1962年起任永庆禅院住持。改革开放之后,青峰训为修复该寺。四处奔走,广结善缘,呕心沥血,贡献甚巨[2] 。1994年圆寂。永庆禅院现任住持演芳法师,57岁,陕西人,1988年依青峰法师披剃。
文物价值
建筑:寺内有汉砖、汉瓦、唐砖及明清时期的石碑。另有一株龙龟树,又称“万年青”,传为汉朝建寺时所植,呈龙形龟式,虽经 千年风雨,依旧巍然挺立青春不衰。该寺现以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银杏:俗称白果树,树高约20米,冠幅约15米,为省级重点保护古树。据传为宋代修建永庆禅院(今在后河西村)时栽植,已有千年历史。原为雌、雄两株,雄树因遭雷击早枯被伐,只存雌树枝繁叶茂,无雄树仍结白果已成为当地一迷,周围村民信为神树常来祭拜,乞求保佑,据说很有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