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水银竹 |
中文学名:水银竹 拉丁学名:Phyllanthus clarkei Hook. f.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大戟目 科:大戟科 属:叶下珠属 |
水银竹(学名:IIndocalamus sinicus (Hance) Nakai)是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高可达2米,最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叶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叶缘生有细锯齿。未成熟者圆锥花序,小穗绿色带紫,花药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4-5月笋期,6-7月开花。
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衢县和湖南零陵阳明山。生于山坡路旁。海拔300-1400米。
该种是Wm. Munro取自中国出口的茶叶篓子中的竹叶而定名发表的,该种叶片大型,多用以衬垫茶篓或装作各种防雨用品,亦可包裹粽子。
目录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1]
形态特征
竿高1-3.8米,直径0.5-1.1厘米;节间长3.7-11厘米,圆筒形,鲜时绿色,干时稻草色,无毛,光亮,竿壁厚3-4毫米;竿节平;竿环和箨环同高。箨鞘短于或长于节间,革质兼纸质,棕色带紫,有条纹和疏被伏贴白色和无色的疣基刺毛,边缘密生亮灰色纤毛;无箨耳,但有数条鞘口䍁毛;箨舌截形,棕红色,高1-1.4毫米,边缘有流苏状䍁毛,后者长0.7-0.9毫米,中部竿箨的箨片呈狭三角状锥形,上部箨的则为卵状披针形,直立或外翻,先端长尖。小枝具7-14叶;叶鞘棕黄色,革质,无毛,有光泽;叶耳无,鞘口䍁毛仅数根,黄棕色;叶舌截形,高2-3毫米,红褐色,边缘有棕色长1-1.6厘米的䍁毛;叶片革质,宽披针形,长14-60厘米,宽2.2-6.8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通常两面均无毛,次脉8-9对,小横脉稀疏,形成极狭长的长方形且很稀疏。圆锥花序的花序轴较长,全长23.5-30厘米或更长,分枝甚开展,其腋间均有瘤枕;小穗柄长2-6厘米;小穗绿色带紫,含3或4朵小花;小穗轴节间无毛;颖2,第一颖长圆状披针形,微尖,长4.5-5毫米,纸质,具3脉;第二颖长5-6.5毫米,先端渐尖,具5脉;外稃纸质,渐尖,长9-10毫米,背部粗糙,具7脉;内稃略等长于外稃,背部具2脊,脊上和顶端均有纤毛。鳞被3,不相等,其中2片较大。雄蕊未见;花柱短,柱头2。果实未见。花期5月。
分布范围
产香港、广东(阳江)、海南(保亭县吊罗山)等地。生于河边、山坡、山谷、岭顶密林中。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主要价值
叶片宽大可用来裹粽子,使之有特殊清香味。此外,还有药刚价值。据我国医药书籍记载,其味甘性寒,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之效。
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在箬竹叶中除含大量的维生素C、氨基酸、叶绿素和矿物质之外,还含箬叶多糖,它具有杀菌、防腐、抗癌的功效。
观赏:箬竹叶大、植株矮小、常绿、姿态优美, 是理想的庭院观赏和园林绿化竹种(可丛植、片植等)。同时,它还与枪刀竹、水竹、石竹等灌丛植被构建小径竹群系或作为优势种群构建垂直结构完整(灌木层)的群落体系。另外, 箬竹亦适合庭院栽培和盆栽。
传统应用:利用箬竹叶作铺垫经过蒸煮而成的箬叶芝麻糖细卷, 是泰州传统名点, 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闻名遐迩。另外, 还可将饺子、包子、花卷、馒头等置于箬竹叶上蒸煮, 芳香诱人, 风味独特。传统上还利用箬竹叶良好的防潮、防风、防腐蚀等特性, 做船篷覆盖、搭工棚、编斗笠、编衣等。粽子是中国人在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据统计, 粽子的销量每年都以10 %的速度同比上升,作为粽子的包装物,箬竹叶也同样递增。仅稻香村一家每年生产粽子就要消耗20 t 左右的粽叶。日本亦有利用箬竹叶包裹寿司的习惯。
食用:箬竹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免疫活性多糖, 对S-180 的抑瘤率达到99.6 %, 消瘤数达7/9 。由箬竹叶生产的多糖饮料, 绿色天然、口感独特、香甜适度, 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的功效。天然绿色添加剂:箬竹叶经水蒸气蒸馏、萃取、干燥、蒸馏后, 可得到淡黄色挥发性液体, 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再经过加工处理, 可生产出作为天然绿色饮料的添加剂。箬竹酒:利用箬竹叶及其他原料, 采取综合提取技术, 制造的箬竹酒, 不仅气味青香, 而且因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多糖物等, 具有营养保健之功能。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春秋两季采用成丛挖取母竹进行分株,修剪下部枝叶,勿伤鞭芽、鞭根,多带宿土移植于盆中,压紧、浇水保湿。新笋发生后要注意保护,防止损伤;置于阴湿处,待新芽萌发后,才可移至弱光下接受散射光的照射。栽种的深度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 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留来鞭15厘米-25厘米,去鞭20厘米-30厘米。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3-5片箬叶、然后栽入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 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50厘米-8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3-5盘枝叶。
栽培技术
挖穴埋鞭: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箬竹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路边或林下,喜阴湿,但又需一定的阳光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复轴混生型、单轴散生型竹类培育管理技术,对箬竹高产栽培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劈山整理:箬竹林大多为杂灌草混生,或分布于林下。通过劈山、清除杂灌,达到改善、优化生长环境和便于采摘之目的。劈山时,砍除所有灌木、杂草,适当保留乔木,特别要保留各种阔叶乔木,以保持一定的湿润环境,从而利于箬竹的生长。而对生长于乔木(如杉木)林下的箬竹,如果上层林冠郁闭度达0.7以上,则要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提供箬竹足够的阳光。同时,清除林中较大的石块、柴根,从而利于竹鞭繁殖。 削山松土:5-6月为竹鞭生长期,也称行鞭期。因此,5-6月进行削山松土,利于箬竹林快速繁殖。削山松土应掌握“近蔸丛浅,远蔸丛深”,即靠近竹蔸的地方和丛生地方要浅,一般削山松土6-10厘米;距离竹蔸(丛)较远的地方稍深,一般削山松土15-20厘米。削山松土每隔3-4年进行一次,注意不要损伤幼壮竹鞭、根和芽,挖除土中石头、树蔸和老竹鞭。 合理施肥:5-6月结合削山松土进行,将肥料撒施于已劈山的林地中,然后松土遮盖。此时施肥目的主要为竹鞭的生长提供条件,因此要以速效肥为主,每亩可施尿素100-150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在秋、冬季可施有机肥,这样既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芽眼越冬有利。 营造纯林:由于箬竹林很少有成片纯林,且有的箬竹林叶用利用价值较低,需要改造。通过营造繁殖优质箬竹林,既可方便林农采摘,又可提高箬竹林收益。造林方法主要采用带母竹繁殖和移鞭繁殖,造林地为杉木林、杉木采伐迹地及箬竹片区周围林地,挖穴或开沟造林,株行距:0.5M*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