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书(胡续冬诗歌)
作品原文
这股水的源头不得而知,如同
它沁入我脾脏之后的去向。
那几只山间尤物的飞行路线
篡改了美的等高线:我深知
这种长有蝴蝶翅膀的蜻蜓
会怎样曼妙地撩拨空气的喉结
令峡谷喊出紧张的冷,即使
水已经被记忆的水泵
从岩缝抽到逼仄的泪腺;
我深知在水中养伤的一只波光之雁
会怎样惊起,留下一大片
粼粼的痛。
所以我
干脆一头扎进水中,笨拙地
游着全部的凛冽。先是
象水虿一样在卵石间黑暗着、
卑微着,接着有鱼把气泡
吐到你寄存在我肌肤中的
一个晨光明媚的呵欠里:我开始
有了一个远方的鳔。这样
你一伤心它就会收缩,使我
不得不翻起羞涩的白肚。
但
更多的时候它只会象一朵睡莲
在我的肋骨之间随波摆动,或者
象一盏燃在水中的孔明灯
指引我冉冉的轻。当我轻得
足以浮出水面的时候,
我发现那些蜻蜓已变成了
状如睡眠的几片云,而我
则是它们躺在水面上发出的
冰凉的鼾声:几乎听不见。
你呢?
你挂在我睫毛上了吗?你的“不”字
还能委身于一串鸟鸣撒到这
满山的傍晚吗?风从水上
吹出了一只夕阳,它象红狐一样
闪到了树林中。此时我才看见:
上游的瀑布流得皎洁明亮,
象你从我体内夺目而出
的模样。
2000.7.31
作者简介
胡续冬,诗人、学者、随笔作家。本名胡旭东,江湖人称胡子,1974年生于重庆。1991-2002年间求学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2003年创办了北大新青年网站,2003-2005年赴巴西执教,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长期为《新京报》、《第一财经日报》等报刊撰写专栏和文化时评,随笔结集有《浮生胡言》、《去他的巴西》。曾在CETV-1和CCTV-6主持谈话节目。
胡续东的诗歌风格:诗歌既是个人对世界的隐秘、特殊的认识,同时又是对这种认识本身的偏移:词语的活力、想象的热情将篡改部分现实。而当一种综合性的诗艺最终形成,另一个世界和我们全部的生活必定会在诗歌中相互虚构不已。[1]
胡续冬诗歌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充满了游戏化与狂欢性的语言表述。与其说他是在以文学的方式进行意义表达,还不如说他是在搞一场彻底的语言实验,在创作的实践中探究诗歌中的语言到底可以放纵到什么地步。当然,语言的戏谑与狂欢化的表达一旦失去了意义的指向,那么所剩下的就会仅仅只是一堆毫无价值的文字符号,而在胡续冬游戏化的表达之下有着鲜明的价值判断与精神诉求。胡续冬强调在时代变化的情况下,诗歌应该主动采取一些策略以跟上传播和流通模式的发展变化,改变诗歌读者锐减的问题。他认为应该“从诗歌自身的组织调度、呈现方式等角度入手,调整诗歌与公共的关系。”
这种调整在胡续冬的诗歌当中就体现在他改变了诗歌板起面孔、故作高雅拒绝阅读的姿态,他从最基本的语言方式入手,放弃了过于正经的所谓“雅”,采用富含时尚与流行元素的“俗”。这种改变使诗歌有了实现从漂浮的空中回到大地的可能,也使诗歌获得了蓬勃的生命力。[2]
在胡续冬的诗歌当中,充斥着大量的世俗生活的事物与情趣。如在《去老邱家看老鹰乐队的VCD》当中,他这样写道:“如在东门外一带,在小脚侦缉队的旱烟袋/把一段廊桥遗梦烧完之前,羊肉串摊上/形而上学的迷雾使得骑往加州旅馆的单车/险些误入塔里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