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舟次扬洲和人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水调歌头 舟次扬洲和人韵》属于词牌《水调歌头》的其中一首。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五叶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等。
“ |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搂。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
” |
— 辛弃疾 |
词牌沿革
“水调歌头”词调来来源于《水调》曲。《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唐刘餗《隋唐嘉话》说:“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脞说》也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韵悲切,帝喜之。乐工王令言谓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调》《河传》但有去声。’”(《碧鸡漫志》卷四引)杜牧《扬州》诗“谁家唱水调”句自注亦说:“炀帝凿汴河成,自造《水调》。”(《樊川诗集注》卷三)虽然《水调》究竟是开汴河前还是汴河开成后所制,三家说法不一,但为炀帝自制,则无异辞[2]。
到了唐代,《水调》成为传唱不衰的名曲。盛唐王昌龄有《听流人水调子》诗:“岭色千重万重而,断弦收与泪痕深。”玄宗朝乐家许和子,开元末选入宫,改名永新,“善歌,能变新声”。安史乱后,避地扬州,于舟中“奏《水调》”,金吾将军韦青一听,即知是“永新歌也”(段安节《乐府杂录·歌》)。可见当时《水调》之为人所熟悉的程度。玄宗本人也喜听此曲,逃奔蜀中之前,登楼置酒,令善唱《水调》者登楼而歌,“闻之,潸然出涕”(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又见《本事诗·事感第二》《明皇杂录》)。中唐白居易有《听水调》诗:“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晚唐罗隐亦有《席上歌水调》:“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视频
水调歌头 舟次扬洲和人韵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经典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搜狐,2018-12-20
- ↑ 念奴娇、雨霖铃、水调歌头:12大经典词牌名是怎么来的?,搜狐,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