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曾有摆渡人(11)(耿永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水深曾有摆渡人(11)》是中国当代作家耿永红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水深曾有摆渡人(11)
我最难忘的,是上初中时教我们语文的武纲举老师。
犹记得那时他刚毕业,风华正茂,年轻有为,坚信自己而怀疑一切,一身傲骨铮铮有声,一腔铿锵英雄情怀,恰是睥睨天下指点江山之际,全身充满一种吸引人的奇特的青春气场。因为年少轻狂,因为帅气逼人,又因为能说会道,子曰诗云,滔滔不绝,古今经典,信手拈来,故此,尽管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却因为独特的魅力,他便成了我们这些小女生深深崇拜的偶像了。
记忆中,我很是迷醉于他的声音,磁性的男中音,有电台播音员的魅惑迷醉感。他是爱给我们读书的,读各类体裁,散文,小说,尤多。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他给我们读路遥的一个长篇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那是一篇创作笔记,是写路遥创作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随笔。在这篇随笔里,路遥的勤奋,刻苦,敬业精神,对于文学,形同朝圣般的圣徒般的热爱与付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给我们读这篇随笔时,我看得出,他也是一副深为沉醉的表情,他是把自己的感动托付给了我们。那个场景让我此时想来,印象还是无比深刻:窗外刚刚下过雨,杨树的叶子碧绿欲滴。我们仰着脸,眼睛明亮,认真看着他,仔细倾听他好听的声音,溪水一样,干净,明澈,缓缓流淌在教室里。
是因为他,才让文学与我们那般接近,另一个新颖而美好的世界也便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了。也因此,我深深喜欢上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也是武老师借给我的。这使我开始初步了解路遥,并深深喜欢上了路遥的小说。后来我就开始频繁向他借书了。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集,都是在当时很难得的文学书籍,很少见,而且价格昂贵,依一个穷学生的消费水准也是买不起的,若不是他,我怎么能够在初中时就接触到这样的大家作品呢?我很庆幸,我的阅读起点是比较高的,在最好的年华,去做了最正确的事情——所以,武老师就像一个文学搬运工,把最好的精神食粮搬来了给我,那种文学上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是一种极其奢侈的幸运。很荣幸的,我遇上了。
因为喜欢涂涂写写,我有一个随笔本,就是写些小东西,也称不上作品,或三言两语,或洋洋洒洒,鸡毛蒜皮也写,家庭学校身边的,那些自以为的人生大事也记。这些是在交作文周记时,随日记一起交送的。令我出乎意料的是,对于那些称不上文章,顶多算是抒发心绪的小文小章,武老师倾注了很多心力,他认真看,细细改,或几句话,或一段批语,那些红艳艳的字,仿佛一朵朵红红的小火苗,散发着热量,暖了我的心。也因此,我写得越来越多,一本子一本子,乱七八糟,什么都写,有些纯粹是精神垃圾,我也毫不保留地写下来,倾倒给他看。武老师却是深谋远虑的,为了煞住我疯狂的写字念头,怕因此而耽误了我学习,他常常告诫我,不要急,慢慢写,别偏科,好好学习,考上学后,这些都是素材,以后都会有用的。现在想来,他的这些想法真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个沉陷于文学迷途的孩子来讲,这些话对于我,起了导航作用,清晰地照亮了前路,不至于陷进更深的泥潭拔不出脚,从而影响以后发展的整体方向。
有一件事情让我尤为难忘。记得初三那年上半学期,我家里出了些变故,也因此影响了我,我打算不再上学,要辍学了。他当时教我们语文,不知道从哪儿得知了这个消息,也许是同学告诉他的罢。他找到我,带我到他住室里,给我做思想工作,告诉我学习的重要性,鼓励我坚持下去,好好上学,不要半途而废,不然走错一步,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记忆中,他的语气是凝重的,眼神是关切的,脸色也是严肃的。结果是,我听从了他的劝告,坚持上到毕业参加了中考。在我人生的重要关头,武老师的确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不是他,或许我的人生之路又是另一番境况了。是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人生的瓶颈期,那时那地,若有一个人伸出手,扶一把,或许就改变了他的一生。武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我考上中专那年,去学校领通知书,碰到了他,便去他的办公室兼住室里跟他话别。他很高兴,是真的高兴,那种发自内心的掩饰不住的快乐,眉眼儿都喜气洋洋的,面对自己欣赏的学生,他毫不吝啬赞美和快乐。那时,我和他谈到前途,谈到我的所谓“远大理想”,毕竟考上了学,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在我看来,一切皆有可能。面对我的豪气冲天,他微笑,并鼓励。那时我的如许幼稚,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可笑,他看来是安静的,安静下面,却充满了对一个学生由衷的赞赏。后来,我上了中专。闲来无事,便写信给他,鸡毛蒜皮,絮絮叨叨,一个人在外读书的孤寂,被人歧视的愤慨,学业生活中的种种遭际,都会琐琐碎碎地告诉他。偶然,他也会回信,不多,有限的几封,鼓励的,坚信的,欣赏的语气。他的字体并不铿锵有力,却素朴清淡,一颗一颗的,生机勃勃,安静地长在绿色信纸里,仿佛颗颗温暖可爱的种籽。那时的我,感觉前途一片迷茫,想及前程,没有信心,甚至有些颓废。他的信,给了我莫大的勇气。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人生最美好的收获了。
毕业后,我做了名教师。自然是没有他优秀的,却也尽心尽力去做。他却离开了学校,考上公务员,走上了仕途之路。记得我曾认真地告诉他,这世界上,因了他选择,多了一名官员,少了一个优秀的教师——他是笑着听我这句话的,虽然什么也没说。那时,他已经是我就读过的那所中学的副校长,校长职位也指日可待。几年过去,据朋友说,他的仕途之路一直很好,很顺利。我由衷地替他高兴,自己选择的路终归要认真地走下去,而且能够走好,已是善莫大焉。
作者简介
耿永红,笔名高穹。70后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中共辽宁省党校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