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水月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 漓江缩小, 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 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

中文名:水月洞、位置:桂林漓江象鼻山、面积:约150平方米、长:17米、宽:9.5米、高:12米、形成时间:距今约1.2万年前

简介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云“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象山的水月与隔江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水月洞洞口朝阳, 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 如明月浮水, 十分形象, 所以水月之名, 一直沿用至今。

“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 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 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

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拾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

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1]

图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