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水力旋流器

水力旋流器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水力旋流器,是利用离心力来加速矿粒沉降的分级设备。它需要压力给矿,故消耗动力大,但占地面积小、价格便宜,处理量大,分级效率高,可获得很细的溢流产品,多用于第二段闭路磨矿中的分级设备。

目录

简介

水力旋流器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在荷兰出现.水力旋流器是利用回转流进行分级的设备,并也用于浓缩,脱水以致选别,它的构造很简单,主要是由一个空心圆柱体l和圆锥2连接而成.圆柱体的直径代表旋流器的规格。它的尺寸变化范围很大,由50mm到1000mm,通常为125-500mm.在圆柱体中心插入一个溢流管5,沿切线方向接有给矿管3,在圆锥体下部留有沉砂口4。矿浆在压力作用下,沿给矿管给入旋流器内,随即在圆筒形器壁限制下 作回转运动。粗颗粒因惯性离心力大而被抛向器壁,并逐渐向下流动由底部排出成为沉砂。细颗粒向器壁移动的速度较小,被朝向中心流动的液体带动由中心溢流管流出,成为溢流。

评价

水力旋流器单元参数包括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 结构参数 (1) 水力旋流器直径:水力旋流器直径主要影响生产能力和分离粒度的大小。一般说来,生产能力和分离粒度随着水力旋流器直径增大而增大。 (2) 入料管直径Di:入料口的大小对处理能力、分级粒度及分级效率均有一定影响。入料管直径增大,分级粒度变粗,其直径与旋流器直径呈一定比例,Di=(0.2- 0.26)D。 (3) 锥体角度:增大锥角,分级粒度变粗,减小锥角,分级粒度变细。一般来说对细粒级物料分级,采用较小锥角的旋流器,通常取10~15°;粗粒级分级和浓缩用旋流器一般采用较大的锥角,通常在20~45°。水力旋流器内的流体阻力随着锥角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进口压力下,由于流体阻力增大,其生产能力要减小。分离粒度随其锥角的增大而增大,总分离效率降低,而底流中混入的细颗粒较少。 (4) 溢流管直径:增大溢流管直径,溢流量增大,溢流粒度变粗,底流中细粒级减少,底流浓度增加。根据筒体直径确定溢流管直径,取值范围Do=(0.2- 0.4)D,溢流管内径是影响水力旋流器性能的一个最重要的尺寸,它的变化会影响到水力旋流器所有的工艺指标。当进口压力不变,在一定范围内,旋流器的生产能力近似正比于溢流管直径。 (5) 溢流管插入深度:溢流管插入深度是溢流管插入到旋流器内部一节长度,指的是溢流管底部到旋流器顶盖的距离。减小溢流管插入深度,分级粒度变细;增大溢流管插入深度,分级粒度变粗;通常溢流管插入深度h=(0.3-0.7)D。 (6) 溢流管壁厚:研究表明:溢流管壁厚增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并降低其内部能量损失,而且还能提高水力旋流器的生产能力。 (7) 进料口断面尺寸:进料口的形状和尺寸对其生产能力、分离效率等工业指标有重要的影响。进料口的作用主要是将作直线运动的液流在柱段进口处转变为圆周运动。进料口按照截面形状可以分为圆形和矩形两种。 (8) 底流口直径(d):底流口直径增大,分级粒度变细,底流口直径减小,分级粒度变粗。根据旋流器直径确定底流口直径,取值范围d= (0.15- 0.25)D,底流口是旋流器中最易磨损的部位。底流口直径的增大,会使水力旋流器的生产能力相应的增大,但其影响比进料口尺寸及溢流管直径的影响相对来说小一些。 (9) 内表面粗糙度及装配精度:水力旋流器的内表面粗糙度及装配精度对其生产能力、分离效率等性能参数的影响较小,但是在生产实践及研究发现,水力旋流器的内表面内衬鑫海耐磨橡胶,耐磨防腐,比较光滑,将会增大流动阻力,同时分离效率也有所增加,同时采用较粗糙内壁的水力旋流器,其流动阻力将会降低,同时底流量增大。 (10) 进料粘度:分离粒径和进料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亦即进料粘度的增加会导致分离粒径的增大。水力旋流器的生产能力和分流比也会随着粘度的提高而增加。 (11) 锥比:锥比是底流口直径和溢流口直径之比,是设计旋流器的主要参数,也是操作调整分级指标的重要因素。锥比大,分级粒度小,锥比小,分级粒度大;锥比取值范围在0.35~0.65),由于溢流口直径是不可调参数,所以在生产中主要通过更换不同的底流口来选择适宜的锥比。 [3] 操作参数 (1) 入料压力:入料压力是旋流器工作的重要参数。提高入料压力,可以增大矿浆流速,物料所受离心力增大,可以提高分级效率和底流浓度,但通过增大压力来降低分级粒度收效甚微,动能消耗却大幅度增加,旋流器整体特别是底流嘴磨损更加严重。处理粗物料时采用低压力(0.05~0.1MPa) 操作,处理细粒及泥质物料时采用高压力 (0.1~0.3MPa) 操作。 (2) 入料量:增大入料量,分级粒度变粗,减小入料量,分级粒度变细。 (3) 浓度:当旋流器尺寸和压力一定时,入料浓度对溢流粒度及分级效率有重要影响。入料浓度高,流体的粘滞阻力增加,分级粒度变粗,分级效率降低。实践表明,分级粒度为0.074mm时,入料浓度以10%~20%为宜。 (4) 入料粒度:入料粒度的变化会明显地影响水力旋流器的分级效果。在其它参数不变时,入料中小于分级粒度的物料含量少时,则底流中的细粒含量少,浓度高,而溢流中的粗颗粒含量增加,旋流器的分级效率下降;当入料中接近分级粒度的物料多时,则底流中的细粒物料多,溢流中的粗粒物料多,分级效果下降。[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