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方块文字,如汉字[1]、日文和韩文,还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种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目录

名词解释

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指报告期末在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从事水上客、货运输活动的我国企业或私人拥有的营业性运输船舶(含我国企业或私人拥有的悬挂外国旗的船舶)数量。不包括非运输船舶及农业、渔业生产船舶。

民用运输船舶是水路运输统计当中常用指标。水路运输指利用船舶、排筏和其他浮运工具,在江、河、湖泊、水库、人工水道和海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在水运运输中,远洋及江海水运干线具有成本低、运量大的特点,适合于大宗货物的运送;支流小河运输线星罗密布,深入小港小巷,沟通城乡货物运输和人员出入。

术语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包括我国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名词术语的规范和审定,“对支撑科技发展,保障语言健康,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该机构界定的“科技名词”(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也称为“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科学技术概念的语言指称,即科学技术概念在语言中的名称”。

因此无论是文化核心词还是学科的专业术语,都是概念的语言指称或词和短语的固化形式。术语虽属语言中词汇的组成部分,却与一般词汇有较大区别。即为便于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换,术语反映的是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通用概念,术语所指称的概念特征、概念关系、概念定义、概念体系、概念订名具有国际化和超语言性的特征。中国名词术语规范的国家标准实际上主要是基于汉语制订的,而汉语名词术语审订原则和方法又很大程度上参照了术语规范的国际标准,绝大多数现代汉语的科学技术术语是音译或意译的西方语言术语。这种做法无疑可以促进不同国家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换,但是术语规范化在提高语言信息交换效率的同时,也会对语言多样性的保持和语言的自主创新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语言规范和语言创新是需要平衡与协调的两种语言发展过程中同等重要的目标和趋势。特别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术语来说,术语所反映的相关概念范畴与其指称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术语的规范制定与交流传播也会受所属语言的明显制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