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福建协和大学之研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民国福建协和大学之研究》,副标题:以师资和财务为例(1916-1949),作者: 彭淑敏,出版社: 中原大学,ISBN:9789866131226,出版日期:20131201,页数:448,尺寸:14.8 x 21cm,分类:生命造就/其它,适用对象:适用所有人。
内容简介
448页/14.8x21cm
中国教会大学的发展,于二十世纪上半叶构成了中国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尤以十三所教会大学最为著称,分别为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之江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中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岭南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及福建协和大学,均为英美差会在华兴办的高等院校,中外学者先后投身研究,遂成为研究中国基督教史的重要课题,相关研究层出不穷。
福建协和大学由差会合办的小型学院,逐渐发展成为文、理、农三院十系的私立“省级”大学。传教士和华人教职员在校政、教学和研究方面,编织了“传承”与“开创”的关系,对促进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和福建的高等教育,贡献甚钜。
本书将分期了解福建协和大学的中外师资之人力结构及其变化,并提供具体的数据统计资料,说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收回教育权后,外籍与华人教职员的比例逆转,教会大学从传教士转移至华人主政的本土化历程。其次,透过个案讨论教育传教士的生平行谊、行政与教学贡献、研究及出版成就,兼论其宗教事工,为该校的草创时期奠下良好的根基,从而指出传教士与华人学生,产生了“新”的异国师生关系,为中国教育史立下了前此未见的新例。
福建协和大学成立的三十多年间,对于培训近代福建菁英的贡献尤为突出。本书将讨论华人学生除了继承传教士出任校长、行政与教学职位外,在文、理、农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出版之成就。其中以福建文化研究最为突出,对促进中国及闽省的现代化发展,扮演重要角色。
大学发展无财不行,财务管理对学校发展极为重要,尤值关注。本书以福建协和大学的常年经费作为研究对象,从整理超过二十年的财务年报,分析该校的收入与支出要项,借此了解中外的拨款补助。进而重构财务管理架构与变迁,并讨论基金管理与投资策略,藉以了解基督教在华发展高等教育,少为学者关注的财务问题。
基督教
基督教[1]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旧称: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出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母亲名叫玛利亚。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2]环境。
参考文献
- ↑ 宗教文化:什么是基督教,第一星座网,2015-02-05
- ↑ 信仰的实质,豆丁网,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