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轴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轴蕨(学名:Pteridium revolutum (Blume) Nakai)是蕨科蕨属陆生,粗壮的蕨类植物。植株高达1米以上。根状茎横走。叶远生;禾秆色或棕禾秆色,幼时密被灰白色柔毛,老则脱落而渐变光滑;叶片阔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渐尖头,三回羽状;羽片对生,斜展,具柄,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几平截,下部羽片略呈三角形,二回羽状;对生或互生,平展,无柄,与羽轴合生,披针形,裂片对生或互生,略斜向上,披针状镰刀形,先端钝或急尖,向基部逐渐变宽,彼此连接,通常全缘;叶片的顶部为二回羽状,羽片披针形;裂片下面被灰白色或浅棕色密毛,叶脉上面凹陷,下面隆起;叶轴、羽轴及小羽轴的下面和上面的纵沟内均密被灰白色或浅棕色柔毛,老时渐稀疏。

分布于中国台湾、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也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在海拔570-3000米的山坡阳处或山谷疏林中的林间空地。

嫩叶鲜食味略苦,加工成蕨菜干后味道与蕨相同,可提取蕨根粉,是上好的绿色食品。毛轴蕨嫩叶、根状茎可人药,具有祛风除湿、解热利尿、驱虫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疮毒等症。

形态特征

陆生,粗壮。 植株高达1米以上。根状茎横走。叶远生;柄长35-50厘米,基部粗约5-8毫米,禾秆色或棕禾秆色,上面有纵沟1条,幼时密被灰白色柔毛,老则脱落而渐变光滑;叶片阔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渐尖头,长30-80厘米,宽30-50厘米,三回羽状;羽片4-6对,对生,斜展,具柄,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几平截,下部羽片略呈三角形,长20-30厘米,宽10-15厘米,柄长2-3厘米,二回羽状;小羽片12-18对,对生或互生,平展,无柄,与羽轴合生,披针形,长6-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尾状渐尖,基部平截,深羽裂几达小羽轴;裂片约20对,对生或互生,略斜向上,披针状镰刀形,长约8毫米,基部宽约3毫米,先端钝或急尖,向基部逐渐变宽,彼此连接,通常全缘;叶片的顶部为二回羽状,羽片披针形;裂片下面被灰白色或浅棕色密毛,干后近革质,边缘常反卷。叶脉上面凹陷,下面隆起;叶轴、羽轴及小羽轴的下面和上面的纵沟内均密被灰白色或浅棕色柔毛,老时渐稀疏。 [1]

主要变种

糙轴蕨(Pteridium revolutum var. muricatulum Ching et S.H.Wu)羽轴下面有粗糙的疣状突起;裂片钝头或圆头。分布于中国云南(金平、蒙自)、四川(理县、峨眉山)。生长在海拔800-2650米的山坡阳处。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台湾、江西(井冈山)、广东、广西、湖南(黔阳)、湖北(谷城、巴东)、陕西(秦岭南坡)、甘肃(文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亚东、加仲卡)。也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在海拔570-3000米的山坡阳处或山谷疏林中的林间空地。

栽培技术

毛轴蕨人工栽培关健是选地与种植,尽管毛轴蕨在一般生境下能够存活,但人工栽培毛轴蕨要想达到高产优质,首先必须根据所栽培的种类选择适宜的地块,做到适地适蕨。毛轴蕨要求土壤深厚肥沃,阳光充足,不论山坡、平原均适宜种植;用无性繁殖方法栽培毛轴蕨须注意以下几点:

栽培时间:应选择在芽萌动前的冬季种植为宜。

采用全垦整地,沿等高线水平方向做成宽1米的长畦,在畦上挖种种2113植沟种植毛轴蕨。农家肥和生物肥作基肥,用4102硫酸钾复合肥作追肥。

保护芽眼,以免影响长叶质量和时间。

适当修剪根系,栽植时充分压实土壤,以免因5261“窝根”而影响种1653植成活率。

每年除草3次,分别在5月、7月和9月中旬进行;结合抚育每年于5月和7月施肥2次。

主要价值

食用:根状茎内所含淀粉质量比蕨为佳。 嫩叶鲜食味略苦,加工成蕨菜干后味道与蕨相同,可提取蕨根粉,是上好的绿色食品。

药用:毛轴蕨嫩叶、根状茎可人药,具有祛风除湿、解热利尿、驱虫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疮毒等症。

民族用药:彝药,幼嫩叶及根治湿热痢疾,小便不利,妇女湿热带下,便秘《大理资志》。傣药,哥怕顾:根状茎用于疮毒(内服外敷)《滇省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