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毛枝五针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枝五针松

中文学名:毛枝五针松

拉丁学名:Phyllanthus clarkei Hook. f.

界:植物界

毛枝五针松(学名:Pinus wangii Hu et Cheng)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60厘米;冬芽褐色或淡褐色,无树脂,芽鳞排列疏松。针叶5针一束,粗硬,微内弯,先端急尖,边缘有细锯齿,背面深绿色,横切面三角形,叶鞘早落。球果微具树脂或无树脂,熟时淡黄褐色或褐色、或暗灰褐色,矩圆状椭圆形或圆柱状长卵圆形,中部种鳞近倒卵形,鳞盾扁菱形,边缘薄,微内曲,稀球果中下部的鳞盾边缘微向外曲,种子淡褐色,两端微尖,种翅偏斜。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海拔500-1800米的石灰岩山地,疏生不成森林,或与栋类树种混交成林。喜雨量充沛、气侯温和、湿润及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环境。

毛枝五针松木材质较轻较软,结构较细密,具树脂,耐久用。可供建筑、枕木、电杆、矿柱及家具等用材,亦可提取树脂。

目录

形态特征

近种区别

生长环境

繁殖方法

主要价值

保护措施 [1]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约20米,胸径60厘米;一年生枝暗红褐色,较细,密被褐色柔毛,二、三年生枝呈暗灰褐色,毛渐脱落;冬芽褐色或淡褐色,无树脂,芽鳞排列疏松。针叶5针一束,粗硬,微内弯,长2.5-6厘米,径1-1.5毫米,先端急尖,边缘有细锯齿,背面深绿色,仅腹面两侧各有5-8条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单层皮下层细胞,稀有1-2个第二层细胞,树脂道3个,中生,叶鞘早落。球果单生或2-3个集生,微具树脂或无树脂,熟时淡黄褐色或褐色、或暗灰褐色,矩圆状椭圆形或圆柱状长卵圆形,长4.5-9厘米,径2-4.5厘米,梗长1.5-2厘米;中部种鳞近倒卵形,长2-3厘米,宽1.5-2厘米,鳞盾扁菱形,边缘薄,微内曲,稀球果中下部的鳞盾边缘微向外曲,鳞脐不肥大,凹下;种子淡褐色,椭圆状卵圆形,两端微尖,长8-10毫米,径约6毫米,种翅偏斜,长约1.6厘米,宽约7毫米。

近种区别

毛枝五针松近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 Sieb. et Zucc.),唯后者的小枝色浅,黄褐色;针叶较细,径不及1毫米,树脂道2,边生;球果几无柄,种翅较短,长不及1厘米,两者易于区别。

生长环境

为中国特有树种,生长在云南东南部海拔500-1800米的石灰岩山地,疏生不成森林,或与栋类树种混交成林。喜雨量充沛、气侯温和、湿润及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环境。毛枝五针松分布区为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13-17℃,1月平均气温8-12℃。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干、湿季节明显,干季多浓雾,相对湿度80-85%。土壤为石灰岩风化的赤红壤或红色石灰土,pH值4.5-5.5。常生于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或石山岩坡和悬崖峭壁。3月开始抽稍发叶,4月开花,翌年10月球果成熟。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秋季采收球果,晒干开裂,筛出种子,储存至第二年早春播种,饱满的种子约在30-40天发芽出苗,要搭棚遮荫,注意苗期抚育管理,防止立枯病。

主要价值

木材质较轻较软,结构较细密,具树脂,耐久用。可供建筑、枕木、电杆、矿柱及家具等用材,亦可提取树脂。 [5] 毛枝五针松现存植株极少,材质优良,可作滇东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其枝细,松针短,是极好的盆景植物。

保护措施

保护级别: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 (EN)。

濒危原因:濒危种。毛枝五针松不仅分布区极狭窄,而且数量极少,仅零星分布于云南东南部石灰岩山区。由于森林破坏严重,分布区内许多山岭已经光秃,仅在悬崖峭壁上偶有残存。

保护措施:西畴小桥沟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大力繁殖种苗,扩大栽培。同时对麻栗坡和西畴的毛枝五针松古树应加强保护。

植物现状:2013年09月17日,经过25年的系统研究,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毛枝五针松的迁地保护获得初步成功。这对继续展开典型极小种群植物迁地保护及引种回归实践有重要意义。毛枝五针松居群数量少于10个,且种群数量极少。

2012年的调查显示,毛枝五针松野外现存种群数量仅有358株,其中中国云南省西畴县有13株、马关县有10株、麻栗坡县有335株。因此,毛枝五针松被列在中国亟待拯救保护的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中。

中国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从1988年就开展了毛枝五针松的迁地保护研究,对其种子贮藏、育苗、生长发育规律、适应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从中国云南麻栗坡县火烧梁子迁地栽培在昆明植物园的毛枝五针松于2009年结果,但种子未发育;而在2013年植株得到了发育良好的种子,有望培育下一代苗木,标志着在该种在中国昆明植物园的迁地保护获得了初步成功。

参考资料

  1. 毛枝五针松,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