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毛地黄 (Digitalis purpurea L) [1]:为玄参科、毛地黄属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除花冠外,全体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有时茎上几无毛,高60-120厘米。茎单生或数条成丛。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粗糙、皱缩、基生叶具长柄,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叶缘有圆锯齿,叶柄具狭翅,叶形由下至上渐小。顶生总状花序长50~80cm,花冠钟状长约7.5cm,花冠蜡紫红色,内面有浅白斑点。蒴果卵形,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种子极小。人工栽培品种有白、粉和深红色等,一般分为白花自由钟,大花自由钟,重瓣自由钟。常用于花境、花坛及岩石园中,还可作自然式花卉布置。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毛地黄
拉丁学名:Digitalis purpurea
别称:洋地黄、自由钟、指顶花、金钟、心脏草、吊钟花等
二名法:Common foxglov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玄参科
属:毛地黄属
分布区域:原产欧洲西部,中国各地有栽培
园林用途:花坛、花境、盆花、切花
花期:5~6月
形态特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除花冠外,全体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有时茎上几无毛,高60-120厘米。茎单生或数条成丛。基生叶多数成莲座状,叶柄具狭翅,长可达15厘米;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1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边缘具带短尖的圆齿,少有锯齿;茎生叶下部的与基生叶同形,向上渐小,叶柄短直至无柄而成为苞片。
萼钟状,长约1厘米,果期略增大,5裂几达基部;裂片矩圆状卵形,先端钝至急尖;花冠紫红色,内面具斑点,长3-4.5厘米,裂片很短,先端被白色柔毛。
蒴果卵形,长约1.5厘米。种子短棒状,除被蜂窝状网纹外,尚有极细的柔毛。花期5-6月。
生长习性
分布在海拔1200-1800公尺的山区,植株强健,较耐寒、较耐干旱、忌炎热、耐瘠薄土壤。喜阳且耐荫,适宜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
名字来源
其有布满绒毛的茎叶以及酷似地黄的叶片,因而名毛地黄;又因为它来自遥远的欧洲,因此又称为洋地黄。
地理分布
欧洲原产,台湾各地零星栽培,阿里山、太平山、清境农场、南天池等地,有大量归化。 =
栽培技术编辑
繁殖方法
常用播种繁殖和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培直播。南方采用平畦或高畦育苗,北方多采用阳畦育苗,阳畦内用腐熟的马粪作底肥,将肥粒与床土充分混拦后整平,3月上旬播种,按6cm的行距条播或撒播,盖薄席保温。一般上午10时左右打开薄席,下午4时盖席促湿。在5月中旬幼苗长到3-5片叶时,按行株距30cm×20cm定植到大田,栽后浇水。直播法省工,北方于4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或11月土壤冻结前播种;南方宜晚秋播种。可用种子直接播种,也可用20℃温水催芽播种。播种时行距30cm,播深1cm左右。
管理养护
幼苗要注意及时浇水和松土除草,以减轻病害。定植后要立即浇水,促使缓苗。第1次追肥在6月底至7月初,第2次追肥在8月中旬。每1hm²施硫酸铵90-150kg。
施肥需肥量较大,喜欢持续的100ppm~150ppm的液态氮肥(15:5:15或15:10:15),湿度保持在2~4标准水平之间(湿度标准4是指基质的湿度保持在接触时可感知潮湿但没有浸透)。在开花时节,考虑到花的质量和数量,可适当地增加光照。日照长度不会影响开花。虽然毛地黄是略喜阴植物,但当有充分的湿度和适当的低温时是可以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生长的。在开花之前,植物会出现8~12片叶子。尽管植物生长的温度适应幅度在12℃~19℃,但在收尾阶段最理想的夜间温度为12℃~16℃。将植物种植在有一定保护冷床的条件下,就能生长出高质量的植物和花穗。相反,如果植物种植在有相对强光照和夜间温度超过19℃的温室里,植物虽然也会开花,但会出现徒长和开花稀少的现象。
病虫防治
- 症状:受害植株在靠近土面的茎基部初生暗色斑点,扩大后呈棕褐色,收缩腐烂。病菌侵染叶片引起暗绿色水渍状圆斑;侵染叶柄则呈褐色腐烂。潮湿时在病斑处可见白色丝状物,严重病株倒状。发病规律:病菌不产生孢子,以菌丝侵人传播。菌丝初期无色,后期淡褐色。腐生性较强。习居土壤或病残组织内越冬。气温适宜(20-24度)湿度较大,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海棠分株或扦插繁殖时造成伤口,或在阴雨天气,浇水过多,泥土积水时易被病菌侵害,引起病害严重发生,植株腐烂死亡。
- 防治方法:
(1)选用有机质丰富的新土或经晒干后颜色较深、质地坚实、碎泥时泥粉较少的塘泥及河泥作栽培土。最好不用旧盆土。施用的基肥要充分腐熟。 (2)加强田间管理。空气湿度大时少浇或不浇水,以保持盆中泥土湿润为度。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及时摘除下部接触土壤的病叶、老叶并销毁。
- 病害名称:茎腐病;病原:黑曲霉菌AspergillusnigervanTeigh,属半知菌;为害症状:病株叶片浅绿色。多数在割麻留下的叶桩上呈水渍状湿腐,产生黄褐色或红褐色病痕,手压之有汁液流出。腐烂逐渐蔓延到邻近未割的叶片基部,染病组织湿腐,麻叶萎蔫下垂。湿腐的叶基和茎干组织有臭味。纵剖病株躯干,可见从染病叶基向内扩展而形成的黄褐肥坏死病痕,病健交界处有红色晕圈。在叶桩切口、心叶轴心内可见许多黑色霉状物。
- 防治方法:
①施用石灰。施用石灰既能防病,又能增长,还能提高出麻率。一般病田按0.5kg/株,非病田按0.25kg/株的用量施用,连施2~3年;
②调整割叶期。感病田和易感病田的割叶期可调整到低湿期。原来6月前割叶的提前至3月上旬前割叶;原7月后割叶的推迟到11月上旬后割叶。注意不要反刀割叶;
③药剂防治。感病田和易感病田应在割叶后3天内用40%灭病威200倍或25%多菌灵400倍药液喷洒割口,药液用量为20~25kg/666.7m2;
④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