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毕节市文笔山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毕节市文笔山教堂位于毕节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的七星关区文笔山脚下。它与中国红军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其前身曾被命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简介

贵州民族报介绍,教堂前身为毕节县百花山基督教福音堂(内地会)、中山路基督教堂(安息日会)。1936年,红军二、六军团长征时,贺龙、萧克、王震等曾在这里组织川滇黔地区革命活动。1953年起被占用,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纪念红军长征50周年,百花山福音堂被命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中山路基督教堂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旧址”,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89-1995年,省、地两级落实宗教房产,财政先后3次拨款在城关文笔山下另建基督教礼拜堂。教堂、附属设施和院坝面积共1778㎡左右,建筑面积约1217㎡;其中教堂面积887㎡,教牧宿舍300㎡,厕所30㎡。新堂于1992年12月25日落成。现有长老1人、传道2人,信徒约500人。

在和谐教堂创建期间,该堂制订了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在教堂年久失修连年漏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教务组组织全体信徒捐款,于2013年维修了教堂楼顶平面4座正方形尖塔,并改造了厕所,重修教堂前、后大铁门。

教堂的产生

基督教被正式承认之前,任何公开的祈祷和传教活动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和活动都是采取名副其实的“地下活动”。在秘密开挖的地道内,安放一张特制的长桌作为会议之用。地道的两侧壁上,挖出一个个的穴龛,里面刻画着粗拙的圣像作为信徒们膜拜的对象。由于怕教外的敌视者发现,这些圣像和圣经故事都采用象征的手法。如阳光代表上帝,鸽子橄榄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征耶稣,一群羔羊象征人民,并以此代表耶稣爱人民;一个孩子在洗澡象征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举行洗礼[1]仪式;这种地下的穴龛盛行于公元1世纪到公元4世纪初叶,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筑形式。

从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国教地位,在此之后,地下的穴龛活动终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筑开始出现。

参考文献

  1. 基督教洗礼的意义,新浪博客,2010-05-31
  2. 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新纪元,个人图书馆,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