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比約恩斯徹納•比昂松

比約恩斯徹納•馬丁努斯•比昂松(挪威語:Bjørnstjerne Martinus Bjørnson,1832年12月8日-1910年4月26日),出生於挪威,是一位詩人、劇作家和小說家。

他的詩「 Ja,vi elsker dette landet」《對!我們熱愛祖國》是挪威的國歌[1],與亨里克·易卜生亞歷山大·基爾蘭德喬納斯·李一起被譽為挪威19世紀「四大傑出人物」,的四大文學家之一。

190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是該獎歷史上第三位得獎者。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原因 :

  • 「比昂松以詩人鮮活的靈感和稀有難得的赤子之心,將作品寫得高貴、雍容而又繽紛華麗。」[3]

目錄

創作之路

比昂松成長於Romsdalen的一個小農村社區,後來成為他的鄉間小說舞台。從一開始,他的寫作就以明確的方式為意圖; 他激發人們對挪威的歷史和成就感到自豪,並提出理想。

在他的文學生涯的前15年中,他從薩加斯人和當代挪威農村的知識中汲取了靈感。當代材料被轉化為小說或農民的故事。

早期作品

是農民故事Synnøvesolbakken

1857年,《挪威的信任與審判》、 《愛情與生活》、 《Sunny Hill》,一部歷史悠久的戲劇 話劇《 Mellem slagene》。

1857年,《在戰爭之間》。

1858年,《阿恩 恩格特直腸》。

1860年,《快樂的男孩》。

劇本

1858年,《Halte-Hulda》的故事。

在1857–59年間,他是易卜生的繼任者,在卑爾根劇院擔任藝術總監。

1858年與女演員Karoline Reimers結婚,並成為了Bergenposten的編輯。

1862年,比昂森(Bjørnson)成為克里斯蒂安尼婭劇院(Christiania Theatre)的導演。

1866年至1871年,間編輯了諾斯克(Norsk Folkeblad)。

詩歌

1870年,一版《Digte OG山花》(詩詞歌賦)。

1870年,史詩《 Arnljot Gelline》。

政治與文學

比昂松的政治鬥爭和文學爭執佔據了他的大部分時間,他離開挪威去寫作。

因此,兩部使他享譽國際的戲劇被流放到自己的小說中:

1875年,《墮落》、《破產者》 、《Redaktøren》(1875;編輯)。

著作

  • 《國旗飄揚在挪威城鄉海巷》
  • 《是啊!我們永遠熱愛這塊土地》

歷史劇

  • 《斯威爾國王》
  • 《西夏德國王》
  • 《超出人力之外》
  • 《破產》
  • 《報紙主編》
  • 《挑戰的力量》
  • 《十字軍戰士西古爾德》

小說

  • 《陽光之山》
  • 《阿恩尼》
  • 《快樂的男孩》
  • 《漁家女》

影片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