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克尔斯棘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比克尔斯棘龙属(学名:Becklespinax)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它的模式标本是三个脊椎与神经棘,在1884年发现于英格兰萨西克斯。这些化石被认为是属于下白垩纪时代。比克尔斯棘龙可能有8公尺长及1.5公吨重。
分类历史
比克尔斯棘龙的分类历史很复杂。它的脊椎原先被假设是与一些兽脚亚目恐龙的牙齿有关,而被归类于斑龙超科的顶棘龙。之后发现这个归类是没有理据的,而这些脊椎被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归类于高棘龙的新种,长棘高棘龙(Acrocanthosaurus altispinax)。
在1991年,它被建立为新属,模式种是长棘比克尔斯棘龙(B. altispinax),属名是为纪念其发现者塞缪尔·比克尔斯(Samuel h. beckle)。比克尔斯棘龙当时被归类于新建立的中华盗龙科。
在19世纪末期完成的伦敦水晶宫公园的早期斑龙模型,高背部是参考比克尔斯棘龙的化石[1]。
在比克尔斯棘龙的三个已发现背椎,神经棘末端1/3段落有不规则的表面。前两个神经棘笔直,最接近神经棘的高度是其他两个的约2/3高度。
比克尔斯棘龙的第三节神经棘较短,原先被认为可能是因为断裂造成的。但是,近年发现的昆卡猎龙的最前两节臀部脊椎较高,显示比克尔斯棘龙的神经棘可能也是相同状况。
参考书目
- 《The Dinosauria》、Holtz T. R.,Molnar R. E.,Currie P. J.、publish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 《Dinosaurs of Great Britain and the role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in their discovery: basal Dinosauria and Saurischia》、Darren Naish,David M. Martill、
journal=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2007
参考文献
- ↑ Re: _Becklespinax_ dml.cmnh.org 2016.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