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母亲的叮咛(宋宣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母亲的叮咛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母亲的叮咛中国当代作家宋宣娥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母亲的叮咛

昨夜下了,消褪了夏的余热,风过,有些凉意。

远处山峦,太阳刚伸了个腰,洒下金色柔和的扇形光芒。

秋后的稻田,留下高高低低的稻茬,稻茬略微淡黄,往里颜色渐深,几近深黄。密密麻麻停歇在电线上的麻雀叽喳不休,忽儿齐刷刷往左飞,忽儿闹嚷嚷往右飞。它们的快乐感染了我,我忍不住拣起小石子抛向它们。

熟溪沿岸草色渐黄,芦穗摇曳,芭蕉花开正艳。溪边人来人往,洗衣服的,钓鱼的,菜地忙碌的,如往常一样热闹

不远处,一只白鹭站在水中,单腿独立,另一只腿缩着,长长的颈项曲成S形,一动不动,似睡非睡。看它形单影只的样子,想起了我孤独在家的母亲。

父亲走后,母亲独自住在乡下。好在与家一路之隔有一小店,店里常有打牌闲聊的人,倒也热闹。夏天,弄堂里吹来凉爽的风,我家门前长长的石凳,门口花岗岩的台阶,便坐满了和母亲年纪相仿的邻居,打牌的人甚至把桌子摆到了我家门口。母亲搬出凳子,把石凳台阶擦得锃亮,靠门的餐桌放了烧好的水和一次性杯子。忙完这一切,母亲便也搬一张凳子坐在台阶一侧墙角,看打牌,或者聊聊天。常常我在房间里听母亲和她们聊得很欢,下一秒就静寂无声了。出门一看,母亲不知什么时候已歪着头打起了盹。我笑她:又小鸡啄米啦。

记忆中母亲很少主动给我打电话,一般都是我一个星期和她通一次话。母亲的记性是越来越差了,同样的话往往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有时聊着聊着一个多小时还没把正事说了。我有时一忙忘了打电话,母亲会打电话过来,先问我“忙不忙,吃饭了没”。然后小心翼翼地:没啥事,你一个星期没来电话,我就打来问问,你忙吧。听她说话吞吞吐吐,我紧张地问:家里有事吗?她急忙回答:没事没事。你不要老记挂家里,自己工作要紧。星期天好好休息,身体多保重,晚上早点睡觉,不要熬夜......电话那头母亲絮絮叨叨叮嘱着。我知道母亲会忘记她说过的话,这几句却是必不会忘记的,做为结束语,不交待完她会睡不踏实。

国庆节前夕,儿子打电话回来,说国庆放假值班三天,4号回家吃中饭。儿子自参加工作后,一个多月了,这是第一次回家。儿子单位离家不远,一个小时车程,可是休息日常因临时有事而不能回来。他说别人是996,他是696,早上6点出门,晚上9点回家。有几次我打电话过去,儿子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坐班,我便不敢再打电话去了。

想他,又怕打扰他。当然儿子有空会给我打电话,有时说起工作中快乐的烦恼的事,他意犹未尽一个小时也不挂电话,我只好打断他,临了再三叮嘱:好好工作,注意身体,晚上早点睡觉,不要熬夜......挂了电话,突然愕然,我怎么会说这些话?这不是母亲每次和我打电话必说的么,以前还嫌她婆婆妈妈啰哩啰嗦,现在我居然复制粘贴了。

一个多月不见,儿子黑了,瘦了,不过略显稚气的脸庞多了成熟和稳重。儿子说在学校饭吃不下,觉睡不好,半夜常常惊醒,体重降了八斤。

“没事,没事,瘦了更帅。年轻人,多做事是好事,睡一觉第二天就有精神了。”

“来,喝碗老鸭汤补补,趁热喝。”公公捧来一碗香气四溢泛着黄澄澄油星的汤,端到儿子面前。

“你奶奶今天5点多就去了菜场,买的这只鸭子够老的,熬了四个多小时还不烂呢。”

“还现杀啊,以前不是都买杀好的吗?”

“你爷爷一定要买回来自己杀,说自己收拾的干净卫生。”

回家第一晚,儿子睡得很沉。清晨7点,轻轻推开房门,儿子捂着被子发出均匀轻微的鼾声。见他睡得香甜,我轻轻掩上门走出屋外。

沿溪边绿道走了一圈,回到家已是8点,推开房门,儿子还在熟睡中。

假期最后一天,吃罢中饭,儿子收拾好行李,我把冰箱里塞得满满的水果、零食统统装进他包里。早上做的芋饺已冰冻,用泡沫箱装上,箱底垫了两个冻的硬邦邦的大可乐瓶子。

“钥匙带了吗?”“身份证别忘记了。”我一边打开柜子,拉出抽屉,一边问道。

儿子嗯嗯应道。我又看了看大包小包的行李,上楼打开柜子,拉出抽屉,下楼打开冰箱。

“火龙果咋不带?”“牛奶带这么少?”

“够了,带那么多也吃不了。”

“多带点晚上饿了吃。”

“老妈,你和外婆很像哎。”

“像吗?”

“很像,说话像,举止更像。”儿子盯着我一脸坏笑。我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不禁哑然失笑。

把行李搬上车,后背箱塞得满满当当,心里竟莫名地滋生起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宽慰。儿子,其实妈妈岂止像外婆,天下母亲都一样啊!

隔着车窗,看儿子系上安全带,开启了导航,我欲言又止。儿子拍拍口袋:“都带了,回去吧。”车子缓缓启动,拐过路口转角,隐约看见儿子朝我挥手。我追了上去:“开慢点”,“到了打个电话”。[1]

作者简介

宋宣娥,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