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胜驿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胜驿镇,东南与中堡镇通远乡为邻,西北与天祝藏族自治县接壤,属半干旱半湿润的二阴山区,是河西走廊的东门户。镇政府驻地武胜驿村。[1]

中文名称: 武胜驿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

电话区号: 0931

面 积: 469.71平方公里

人 口: 38330人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气候

车牌代码: 甘A

行政区划

2004年,永登县乡镇区域调整后,原金嘴乡整体并入。辖屯沟湾1个社区居委会,武胜驿、富强堡、新民、霍家湾、道顺、黑林、石门岘、聂家湾、火家台、金咀、烧炭沟、向阳、兑角、奖俊埠、三庄、缸子沟、兰草、马荒、石家滩、五段、长丰、大利、旅顺23个行政村,112个社,8067户,总人口38330人,其中农业人口36335人。辖区内有回、土、藏、蒙古、满、维吾尔等6个少数民族近2000人,其余均系汉族。

面积

全镇总面积469.71平方公里,耕地132842亩,其中水浇地10386亩,粮食亩产300公斤左右,山旱地12246亩,粮食亩产150公斤左右。平均海拔2600米左右,年降雨量340—456毫米,年均气温4.5℃,年无霜期80-100天。辖区内有马荒、奖俊埠、三庄、缸子沟、石家滩5个村在1980乃内兰州市批准为半农半牧区。辖区有天然林8039亩,退耕焕林4350亩,种草面积9959亩,发展林、牧前景广阔。

基础建设

武胜驿镇内有各类学校30所,其中完全小学13所,村校14所,独立初级中学2所,九年制学校1所,中小学在职教师268名。镇属卫生院1个,村级标准卫生所23个。

武胜驿镇内312国道、柳古高速公路、永天公路、兰武复线纵横交错;镇村道路基础较好,大川公路、永天公路武奖段已铺油硬化。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产业结构

农作物主要有蔬菜、小麦、豌豆、洋芋、油籽等。2006年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1.71万亩,粮食总产量1200多万公斤,粮经草比例达到69:22:9,尤其是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5175亩,优势凸显,效益明显。辖区内马荒、奖俊埠、三庄、缸子沟、石家滩5个村在1980年被兰州市批准为半农半牧区。

境内有天然林8039亩,退耕还林3304亩,草场9959亩,大牲畜6101头,羊29043只,发展林、牧业前景广阔。

境内石英石、石灰石等储藏量达1.2亿吨,主要分布在马荒、兑角、奖俊埠、缸子沟、武胜驿等村。现有各类企业50家,其中化工业1家,发电业6家,采掘业6家,石英砂加工业35家,农产品加工业2家,服务行业180多家。具有特色的武胜驿少数民族饮食一条街享誉河西,金嘴商贸一条街发展迅速。永登监狱、武警甘肃总队一支队一大队三中队及兰铁水泥厂、交通水泥有限公司、县登天公司、屯沟湾石英矿、银星公司、永登蓝天石英砂有限公司等省、市、县企事业单位及68067部队、84539部队坐落镇内。

200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708.96万元,比1990年的816.68万元增长699%,乡镇企业总产值16396万元,是1990年890万元的18.4倍,其中工业总产值3958万元,增加值1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5元,比1990年的351元净增1634元。

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力求取得新成效。一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培养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镇计划农作物总播11.71万亩,其中粮食8.23万亩,经济作物2.38万亩,饲草1.1万亩,粮经饲比例达到70∶20∶10。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要加大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变过去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突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创特色、打品牌”的工作思路,加快扩大高原夏菜、优质洋芋、小杂粮、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规模。以火家台冷凉性出口创汇蔬菜示范基地为龙头,在武胜驿、富强、火家台、金嘴、向阳等村种植高原夏菜8000亩,新建红提葡萄温室50座;以河宏淀粉公司为依托,在长丰、大利、旅顺、五端、兰草、金嘴等村大力发展洋芋产业,种植优质洋芋3.5万亩,双垄全膜沟播洋芋3000亩,“黑美人”洋芋500亩;以霍家湾中药材种植协会为中介,辐射带动霍家湾、石门岘、黑林、道顺、新民、聂家湾等村种植中药材4000亩。同时要抓好以高原夏菜、药材、洋芋等产业为主的专业协会组织,使之在农产品种植和销售中发挥作用。继续扩大育肥猪养殖规模,在兑角、五端两村发展育肥猪2400头,壮大养殖业。

利用武胜驿、富强两村群众养殖奶牛的传统习惯,引导群众继续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奶牛存栏达到60头。同时做好畜牧防疫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抢抓永登列入全省通乡公路试点县的机遇,全面改造和提升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力争将永天公路武胜驿境内的22公里立项;整修村道15公里,硬化道路4公里,完成火家台至烧炭沟四级砂路4公里的后续建设。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在搞好火家台、富强、金嘴、向阳、新民等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维修开发,实施好部分村社涝池维修、农村人饮安全用水工程等一批水利项目的同时,利用扶贫资金及专项补助资金,在五端、兑角、霍家湾等村新打机井3眼,完成五端村人饮工程。完成五端、兑角等三个村的村级办公阵地建设及村级培训基地建设,并配备办公设施。在火家台村建成“一池三改”能源工程沼气池100座。新修梯田1000亩。积极配合国家重大项目柳古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化解各类矛盾,确保工程在武胜驿镇顺利实施。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奠定基础,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水利设施工程,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使用、谁维修”的原则,制定管理办法,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三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民富的根本措施来抓。加大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拓展农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要善于捕捉劳动市场信息,经常主动地保持与劳务部门和外地企业的业务联系,落实劳务输出的各项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民外出务工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培训,扩大输出规模,采取组织输出和自谋输出,成建制输出与零散输出相结合的办法,力争年劳务输出6000人(次),其中组织输出11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800万元以上。

工作目标

2008年,武胜驿镇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切实从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力争办成十二件实事:一、种植高原夏菜8000亩,双垄全膜沟播洋芋3000亩;二、引进到位资金500万元和100万元的工业项目各一个;三、建成镇卫生院住院部;四、完成五端村人饮工程;五、新打机井3眼;六、在火家台村建成“一池三改”能源工程沼气池100座;七、新修梯田1000亩;八、建成三个村村级办公阵地;九、整修村道15公里,新建四级砂路4公里,硬化道路4公里;十、完成五端小学的危房改造工程;十一、衬砌渠道4公里;十二、完成五端、兑角两村的整村推进项目。

人文风情

武胜驿镇历史文化悠远厚重。早在1985年,镇内向阳村发现一座马家窑文化的史前墓葬,出土了两件极其精美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钵,缴县博物馆,后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李轨反隋,唐玄藏西天取经,年羹尧平番,林则徐进疆,无不经过武胜驿,无不在这里留下历史的烙印。这里山川秀美,是块风水宝地。清代乾隆年间曾任西宁、凉州总兵的张世伟就安葬于大川之中,奋威将军岳钟琪祖墓也选在大川之中。

武胜驿镇自古民风淳朴,崇文尚武,文化发达。明代就有私学,明清时期举人秀才众多,民国时永登著名人物罗钟秀、李发成长期在此任教,他们长于书画,善于呤诗作文,为这里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武胜驿历史遗迹多,文化内涵厚,往来名人及本土杰出人才为这块土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与风采。武胜驿镇民间建筑古朴典雅。明长城残垣遗迹依稀可现,大小两川特别是大川石门岘村张氏清末民居,小川马荒村殷氏、陈氏、祁氏等家庭古堂屋,栋梁华美,构建精巧,匠心独达,各有特色。这些建筑、庄园都是这片土地悠远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见证。

武胜驿镇民族风情独具魅力。镇内大小两川分布着汉、回、土、藏等民族,道顺村野葱沟土族村落是兰州市唯一的一处土族村落,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石家滩村藏民族,半耕半牧,以牧为主,民族风情独特,武胜驿独有的多民族文化风情,是兰州市唯一而典型的民族风情区,展示着武胜驿的博大与宽容。

生态景观

武胜驿镇自然生态和谐优美。“迢迢征途何所有,满川开遍马兰花”。武胜驿自古水草繁茂,森林茂密,生态良好。依托标杆山、喜鹊岭、奖俊岭、鸡冠山等高峰形成的大小川谷,气候温和,水草茂盛,天然林遍布,形成和谐幽美的原始生态。境内天然林多为云杉,松涛阵阵,群峰竞秀,还有广阔的灌木丛和高原草滩。盛夏,万山披绿,苍松翠拔,草原绿野,杂花繁盛、满谷的油菜花像金色的地毯,遍野的羊群如白云点缀,一派空阔恬静、景色宜人的原野风景。或纵马驰骋于石家滩草原,或漫步行走在油菜花的纤陌小道,或登高畅望庄浪河川、八宝川的空旷辽远,都会让人心旷神怡。点缀在绿野中的村社和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让人羡慕一方水土的亲情与柔美。这里是避暑度假、体味民族风情、亲情自然山水、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绝好境地,良好的生态,幽美的风光会让心迷神醉,乐而忘返。

视频

武胜驿镇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