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武汉市黄陂区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汉市黄陂区博物馆简称黄陂区博物馆于2007年成立,2008年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免费开放博物馆,2016年7月从区文化馆大楼迁至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大南街172号康民楼。康民楼是武汉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为1920年创办的黄陂的第一所中学-前川中学旧址。

馆藏2000余件藏品,藏品从国家一二级文物至一般文物[1],体系完整。博物馆基本陈列《人文黄陂闪耀荆楚》展览。青铜方鼎;真子飞霜镜;印花影青瓷钵是馆藏中之珍品。

地理位置

黄陂博物馆所在的康民楼是武汉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前川中学旧址,位于区实验中学旁。黄陂区实验中学的前身为私立前川中学,是由湖北都督府首任审计科长胡康民发起并任校长,首义民军水师统制赵均腾、湖北临时参议会参议员黎澍等辛亥志士协力创办的黄陂第一所中学。首义大都督黎元洪为首任董事长,首义敢死队员喻育之为校董,辛亥元老于右任题写校训。90余年来,该校又飞出了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红四军的前身、工农革命军第七军首任军长吴光浩,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享誉国际的花鸟画大师冯今松等金凤凰。

基本陈列《人文黄陂闪耀荆楚》展览,面积四百平方米,青铜方鼎;真子飞霜镜;印花影青瓷钵是馆藏中之珍品。以“感悟灿烂的文明 追寻历史的记忆”为主题,采用地方通史陈列的方法,将200件精美文物,分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唐宋元明清时代四个单元进行展出。

基本陈列《革命历史文物图片陈列》以“英烈永垂不朽 伟绩万古流芳”为主题,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部分。

基本陈列《木兰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介绍木兰故里黄陂木兰文化状况。

基本陈列《辛亥革命黄陂志士》

馆藏文物

黄陂北枕巍巍大别山,南濒浩浩长江水,地势北高南低,河湖密布,交通便利,物产富饶,自古为宜人之地。

6000多年前原始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3500年前商王朝在这里开疆拓域,筑城府河之滨控扼南土,西周长子国坐镇前川,战国归楚,秦入南郡,自汉至南北朝,先后属西陵、安陆、石阳、滠阳、木兰等县。北齐天保三年(552年)建制始称黄陂,历唐宋后县域基本界定。元归黄州路,明属黄州府,清改汉阳府,民国曾属鄂东道、江汉道、直属省、第四行政督察、第二行政督察等,建国初属孝感专区,1983年划归武汉市,1999年撤县设区。

黄陂漫长的文明历史长河,积淀了名播九洲的商代盘龙文化、汉唐木兰文化、北宋二程文化、近代红色革命文化、历代民间民俗文化、当代创新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区共发现古墓葬、古建筑、古遗址等文物点400余处,有206处列入了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点名录,有57处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保1处、省保13处、市保15处、区保28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17个门类80多个种类15899条,2014年,黄陂区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省级14项、市级16项,区级61项。

国有单位收藏文物28380件/套(明代藩王博物馆25272件/套、盘龙城遗址博物馆1794件/套、黄陂区博物馆 1294件/套、黄陂区档案馆16件/套、木兰山风景区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190件/套、二级文物2167件/套、三级文物23159件/套、一般文物864件/套。

青铜方鼎[2]:西周。长方体,立耳,方唇,四圆柱足,四角有扉棱装饰,上部饰双尾龙纹,下部饰乳钉纹,内腹有铭文。

瓷豆:西周。口沿稍敛,折腹,喇叭形圈足,口唇部饰对称乳钉三个,器内施灰绿色薄釉。

真子飞霜镜:唐代。扁平葵形,龟纽,荷叶纽座。纽一侧竹林旁一人端座,置琴于膝,另一侧树下凤鸟起舞,上方飞鹤祥云。纽下有荷池,池中伸出一荷叶,叶中葡伏出一龟,龟身和荷叶即为纽和纽座。

印花影青瓷钵:宋代。大口,口微内敛,圆弧腹,小圈足,器口有宽0.7厘米的芒口。胎色洁白,胎壁极薄。影青釉,青中泛绿,有开片。外腹上印五婴儿,衬卷草纹。

视频

武汉市黄陂区博物馆 相关视频

武汉市黄陂区朱铺村党史博物馆
【方程仕】武汉市博物馆志愿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