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保養,成績突出(徐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武器保養,成績突出》是中國當代作家徐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武器保養,成績突出
自從調到軍械所任所長後,徐光學與家的關係更加密切。他住在合肥市四牌樓,每天早晨上班,晚上回家。與過去相比,能夠照顧到家庭,這令他十分高興。但他沒有因為家事而分心,相反,他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從1986年春到1988年秋,徐光學在這裡任所長還不到三年。這三年是軍械修所發展最好的時期。一個疲軟、懶散的爛攤子,經過徐光學大刀闊斧的改革與治理後,一躍而成為安徽省軍區的示範軍械所。
在合肥軍分區軍械所發生質的轉變的過程中,徐光學付出了怎樣的辛勞?只要回過頭來看一看他所做的事情,人們就會明白一個軍人企業家是怎樣成長起來的。
一、大膽改革 嚴格管理
軍械所直屬軍分區後勤部領導。所里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合肥市三縣四區的軍械修理以及戰時擔負重要地區的武器保障工作。徐光學上任之初,軍械所有所長、職工、現役軍人、志願兵共12人。這些人中,吳宗陽、詹師傅、趙運澤、趙小明、大胡等9人是技術骨幹,在修槍修炮等技術方面都是好手,在焊工、鉗工、洗工、車工等方面都是行家裡手。
但是,由於體制和管理諸多因素的影響,工人特長得不到發揮。徐光學上任時,軍械所已顯得十分懶散。軍械所本身就沒有多少工作可做,和平時代,有多少槍炮要修理?一般情況下,只有在大規模開展民兵軍事演習時,所里才會忙幾天。平時,大家都是閒得無聊。再者,人人認為捧的是鐵飯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到時候領工資就是,吃共產黨的飯,既撐不着,也餓不着。通過明查暗訪,徐光學了解了實情,對所里的這種現狀極為不滿。
徐光學深知,壞習慣一旦已經養成,想要一下改掉,是不容易的。但他更知道,不對這些壞現象改革,軍械所的工作就沒辦法開展。好在他是軍械所里的一把手,是所長,也是黨支部書記,對軍械所的改革方式有決定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改革大潮,風起雲湧。對軍械所改革也是順應歷史潮流。
新所長上任,大家都拭目以待。這個新所長是新人走老路呢,還是另闢蹊徑有所作為?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徐光學不願意做個不作為所長。
當時,城市改革剛剛起步。城市改革的每一步都十分艱難,中國是一個十分講究「關係」的國家,一個單位,一個企業,裡面的關係往往是盤根錯節,常常會出現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現象。在城市裡進行改革,特別是像軍械所這種兼有企業與事業性質的單位,更是不好改革的。他不怕困難,不怕阻力,非要對這單位進行改革不可。他堅信,自己不能改變全社會,卻可將軍械所開墾成一塊小小的「試驗田」,讓它成為軍工企業改革的一個火炬,來燭照那些在死胡里掙扎的諸多同行。
但是,真要改革,又談何容易!一連幾天,他白天上班調查,夜裡在床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合眼。他這麼做,已經超越了自我的理念和激情,更體現了真正的人的神聖責任感和使命感!
很快,徐所長親自草擬一份改革軍械所的計劃,交給職工大會討論。他的改革設想,就是運用當代經濟承包責任制、採取企業化管理方式,來治理軍械所。「承包」一詞已成為當時全國人民最熟悉的詞。而軍械所搞承包,有職工驚訝,有職工懷疑,有職工反對,有職工贊同。經過職工大會討論,最終是多數人贊同。接着,徐光學將這份改革草案上呈合肥軍分區後勤部,得到後勤部的首肯。
職工同意了,領導贊同了,一路綠燈都亮了。這個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的高材生卸下了背負的千斤巨石,放手幹了起來。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推廣承包責任制。徐光學是軍人出身,知道一個打勝仗的軍隊必須有鐵的紀律。他更相信,對軍械所改革,沒有鐵的紀律作保證是不行的。徐光學是詩人,不是制定規定與制度的專家。但他身在領導崗位,不親自動筆,怎麼能行呢?他耐得住寂寞,日以繼夜,殫精竭慮,一個字一個標點地認認真真地寫起來,寫好後,交給全體職工討論。誰能想到,經過領導職工群策群力,一個只有十幾個職工的小小軍械所,各種規章制度多達32大類,計280餘條。別以為這些條例都是些「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牆上、掉在地上」的裝潢門面的標籤。軍人出身的徐光學,自然懂得「令行禁止」的價值與意義,沒有這些「規矩」就成不了軍械所的「方圓」。沒有這些條例,一盤散沙的軍械所就不可能凝聚成一個堅強的實體。
第二把火就是加強職工的專業訓練,為科技比武鳴鑼開道。所里有一項規定,軍械所每年年初都要給每一個職工下達一年的在職訓練任務,年終考核,成績優異者給予獎勵,不合格者一律補課,對補課還不合格者則給予經濟懲罰。這種「比、學、趕、幫、超」的政策出台,使所里職工都有了緊迫感。一年下來,全所職工每人都掌握兩種以上的技能。職工有了多項技能,是給軍械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他於是把所里的「能人」和「小發明家」攏在一起,成立技術革新小組,自任組長,組織攻關,成功研製了37毫米高射炮「空彈」、12.7毫米高射機槍訓練彈、14.5毫米高射機槍彈助推器。其中第一項技術榮獲南京軍區技術革新成果三等獎。1987年,阮永傑老師赴白湖農廠調研,研製出節油過濾器。
第三把火就是民主用人。長期以來,中國人事制度上存在着這樣現象:某人一旦占據某個位子,除非他違反黨紀國法,民憤極大而被撤職查辦,否則,即使他力不從心,難以勝任,或者在職渾渾噩噩,毫無建樹,組織上一般都是屆時讓他平調,或升遷,而決無降職免職的道理。軍械所如果不掘開「終身制」的堤壩,不提倡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那麼,有用的人才就難以脫穎而出,企業就難有活力和生氣。他把第三把火引向所里的人事制度。
古語云,「於天地之間,莫貴於人」,「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命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他的一個強有的改革舉措,那就是工人民主選舉車間主任。他覺得,用人務必做到,人盡其才。這對軍械所來說不啻一場地震。通過民主選舉,一位多年擔任主任的老黨員被選掉了。這位老車間主任還是黨支部委員,軍械所黨支部只由3名委員組成,老車間主任大小也是個人物啊!何況他又是所里一位不可多得的技術骨幹呢!那位老主任自己倒沒說什麼,他覺得自己是個幹活的好把式,沒有指揮才能,下就下吧。徐光學告訴職工,這就是改革。然而,眾人卻議論紛紛。
無論怎麼議論,老車間主任還是下台了,換上一位年輕能幹的青年。這一招,當事人也好,局外人也罷,都嘗到了新所長的「厲害」。大家都知道了這位新所長並非等閒之人,不能不刮目相看了。
軍械所實行獎金浮動,多勞多得(工資固定不動)。哪個車間的效益好,那車間裡的人就受到表揚,拿的獎金也就多。技術工人吳宗陽就是拿到獎金較多的一個人。吳宗陽會幾門技術,像槍械維修、電焊加工等都會,是軍械所的小能人。他不僅能看懂圖紙,搞承接加工,而且還自己設計,業務做得好。車間主任孫鍵是個老黨員,人長得瀟灑,個子一米七左右,臉龐白晳,說話很溫和,文化水平也高,是修槍修炮的能手,加工技術更是技高一籌,車工、鉗工、 銑工等樣樣都會,是名副其實的技術能手,優秀的車間主任。孫健和阮永傑兩位車間主任,技術最好,創收最好,在車間內幾位職工中經濟效益最好,每年都被評為先進生產者,受到安徽合肥軍分區的表彰。
當然,相反的例子也有。1986年年底,有兩位職工沒有完成預定的利潤指標,按照獎懲兌現條例,被取消年終獎金。徐光學這麼做了,不僅兩位職工心服口服,其他人再也不吭聲了。
那麼,徐光學在所里的收入又如何呢?提起他的收入,別人也許都不會相信。論功,他在所里貢獻最大,卻主動把自己的獎金訂為倒數第一,類似的情況在社會上恐怕也很難找到第二個例子吧。
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軍械所的職工對徐所長是信服的。不僅信服他有勇有謀,治所有方,更信服他廉潔從政的高尚品質。徐光學自1968年3月入伍,除去在大學裡學習的4年光陰,連頭帶尾已經整整16個年頭了,和他一道穿上軍服的人早已成了「首長的首長」,而他呢,在軍械所里,名義上是個頭頭,卻要兼做十幾項事,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連各項匯報、總結材料也得自己起草。生活上,他飢一頓飽一頓,時常累得晚上在床上直哼哼。說是調回合肥能照顧家裡,其實他把所有的家務全扔給工作並不輕鬆的愛人。幸虧愛人賢惠,體諒他的難處。
堅持原則,不徇私情,是徐光學管理軍械所的法定。這裡有件事值得一提,軍械所的一個工人調離後,又偷偷跑回所里干私活。徐光學知道後,堅決按照所里規定進行處理,讓那位工人交500元機器使用費和加工費。那位工人自恃有後台,不肯交這,事情僵住了。那位工人找徐光學的老同學來說情,並帶上100元現金(當時一般工人月工資是40元左右)給徐所長,想請徐所長「高抬貴手」。然而,徐光學當即將100元現金退回,並毫不留情面地批評自己的老同學,最後,那位工人只好將500元錢交到所里。
正是徐光學的這種大刀闊斧的改革,合肥軍械所在短短的不到三年時間內就得以騰飛,從一個軟、懶、散的「爛攤子」,一躍成為安徽省軍區、南京軍區的「先進民兵軍械所」。
徐光學深信:一個人高智力不等於高能力,一個人個性的心理品質與他的成就有很大相關性;那些取得高成就的人,均具有良好的個性品質,這就是自信、勇氣、毅力、努力、熱情等;個性是取得成就的極為重要的力量。徐光學無疑是具有這種個性品質的。
「有所作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這是恩格斯的名言,也是徐光學所信奉的座右銘。
二、武器保養 廣開財源
軍械所的工作本來就不多,徐光學上任前,整個軍械所十分慵懶。上任之後,他大膽改革,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一洗此前疲疲塌塌的作風。他根據「先進軍械修械所的標準」,擬定武器封存方案,要求武器封存,質量第一,封存武器,完好無缺。他規定:全所在完成1986年合肥地區軍械修理任務過程中,也要對合肥地區各大單位武器庫進行武器保養,對手槍、輕型步槍、衝鋒鎗所缺少或損壞的配件進行修理,務必做到槍支拿出來就能用。徐所長將軍械所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地區的廠礦、機關單位的武器維修,並做好封存工作。
就在徐光學上任之初,安徽省軍區要求軍械所在三個月內對合肥市轄的三縣四區的武器進行器維修、保養和封存。任務就是命令,徐光學立刻成立行動小組,自己親任組長,再抽調業務過硬的趙運澤、趙小明等8人到省軍區機械所,同他們合作共同進行武器清點、維修、保養、封存。
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徐光學所長在8人小組組建之時做思想動員:
「同志們,你們8人代表合肥軍分區軍械所將參加省軍區軍械武器的清點、維修、保養、封存工作。你們知道嗎?「
「知道!」
「很好,」徐光學接着說,「我們雖然不是兵,但我們這次參加省軍區的工作,就是去打仗,我們不能輸給同行,讓同行瞧不起咱。明白嗎?」
「明白!」
「請大家務必記住,我們是合肥軍分區軍械所來的人,我們從來都是一流的,我們一定要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
「這次我當組長,親自掛帥,帶隊前往,我一定與大家共進退。」徐光學高聲地說。
徐光學的話贏來一片掌聲。
由於一把手親自抓,由於全體職工技術過硬,合肥軍分區軍械在規定的時間裡出色地完成任務,這讓所有同行刮目相看。軍械所得到了南京軍區和安徽省軍區後勤部的表彰。當年,合肥軍分區軍械所被評為先進單位。也就在1986年,軍械所全體職工在全市民兵訓練中在保障武器的供給,即時地清點、維修、保養、封存武器的過程中,表現突出,受到合肥軍分區表揚。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1986年底,軍械所共封存武器286件,武庫里的武器保存得像新的一樣。在武器維修上,軍械所做好了民兵高炮打靶射擊的維修和保障工作,保障全區230件武器沒有出現問題,特別是12.7毫米、14.5毫米的步槍和37毫米高炮的性能完全正常。年終總結時,徐光學並沒有停止在目前的成績上,而是把目光投向下一年,努力搞好今冬明春的戰備預案,為「戰時」快速換件積累資料,摸索經驗。
1987年春,合肥軍分區軍械所根據上級指示,集中力量,抽調8人,分成兩組,對「三縣四區」的武器進行檢查,對每支槍、每尊炮進行檢查、維護、保養。時間是一個季度。
整個軍械所只有十餘名正式職工,8名同志派出去後,所里剩的人就不多了。有些同志到「三縣」檢查維修武器,照顧不到家,一定非常牽掛家。所長徐光學對他們說:
「你們上前方打仗,我就是後勤總管。你們放心,我一定照顧好你們的家庭,請大家不要有後顧之憂。」
所長說話算話,當他的職工外出後,他就及時去了解職工的家庭情況,努力當好後勤總管。他派人為出差在外的同志家買米、買煤、送煤氣。有時人手不夠,所長就親自送去。他這樣做就是使出差的職工安心工作。
加強政治修養是一個優秀軍人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維修、保養」武器的工作完成之後,徐光學組織全體人員進行政治學習。鑑於當時的政治形勢,他規定軍械所里的每個在職工每周不少於四個半天的學習時間。所有黨員每周必須過一次組織生活,半年開展一次黨員評議活動,表彰優秀黨團員,發揮黨的先鋒模範作用,鼓勵大家立足本職工作,熱愛本職工作,以調動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學習工作之餘,他還以獎懲結合的方法,鼓勵全體職工苦練技術。舉辦業務學習班,請省軍區軍械修理所技術員講技術課,由省軍械所選擇教材,讓合肥軍分區軍械所的全體職工參加學習。學習結束後,所里組織考試。成績優秀者,工資上晉級,成績合格者給予獎勵,成績不合格者補考,補考還不合格者,年終獎金扣30%以示懲罰。
如果軍械所獲得許多榮譽,而廣大的職工得不到實惠,那職工積極性也不高,即使有,也不會維持多久。改革不僅僅是使國家獲得利益,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最大利益。可作為國營性質的軍械所,徐光學應該怎樣做才能既符合國家的利益,又符合廣大職工的利益呢?於是,怎樣提高廣大職工的福利待遇問題自然而然地出現在單位的領導面前。為了能讓軍械所獲得榮譽,為了能讓廣大職工獲得實惠,徐光學絞盡腦汁。
徐光學認真審視自己的這一攤子,董得靠「化緣」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想有長久有利益,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他知道,過去軍械所里的修理任務有限,職工長年賦閒,而不論有事沒事,上午8點要準時上班,下午5:30下班,工作似乎就是點卯而已。對於職工而言,這種做法不啻是一副鐐銬,嚴重束縛廣大職工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針對這種情況,徐光學認真調查研究,並以此為突破點進行深入改革。根據軍械所現有的機械設備和工人目前的技術條件,徐光學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到機遇,以堅定的毅力進行軍械所前所未有的改革。他把想法做成報告,拿到軍械所里班子會議上討論。
徐光學提出,發動所有員工,讓大家各顯神通,四處聯絡,以軍械所名義,搞外加工,允許外加工者以低於市價5%的標準收取費用。這樣,軍械所業務對象就由原來的合肥「三區四縣」的軍械修理,業務地點由小小的軍所,拓展為軍械與民用加工一起上局面。在不影響軍械修理的情況下,廣大職工儘可能發揮特長,既可使職工技術精益求精,使他們有可能學到更多的有實用價值的技術,還可增加大家的福利待遇。
徐光學的這份報告,使廣大職工精神為之一振,因為這個報告砸碎了桎梏,使大家有的一定自由度,使大家看到希望,看到改革將給他們帶來的實惠。這個報告也正好適應當時的加快城市改革步伐的戰略方針,因此,很容易得到通過。
沒用多久,所里就與當地3家工廠簽訂聯營生產合同。合同簽訂,就意味着利益到來。為了便於職工聯繫業務,所里採取彈性工作制,上班時間改由各個車間主任靈活掌握。除了所里有集中修理任務,或有大型集體活動之外,各個車間完全有支配職工工作時間的自由權。由於政策寬鬆,軍械所漸漸出現「繁榮」的景象。由於槍械修理技術是一種特種技術,許多民用工業在某些加工環節上還少不了這種技術,過去軍械所控制得死,外面需要這種技術,卻得不到軍械所的服務,軍械所里有這種技術卻又無法服務於社會,雙方都渴望聯手,就是沒有機會。現在,合肥軍械所拆除這道「柏林牆」,職工與民用加工企業終有攜手的機會。很快地,合肥軍械所又與本市十餘家民用加工企業聯手作業,後來還吸引山西、江蘇、浙江、上海等外地的民用加工企業聯手創業。
在廣開財源方面,由於措施得力,各車間除完成本職工作外,另外還為所里創收幾十萬元,其中使用軍工技術所帶來的利益有一部分上交軍分區後勤部,另一部分作為職工福利待遇。到1986年年底,合肥軍分區軍械所的職工平均收入和1985年相比幾乎翻翻。於是,看到軍械所的光明前途,全體職工信心百倍,幹勁十足。徐光學鼓勵大家要團結一致,干好工作,福利的有無,不在於別人而在於自己。
一個破爛不堪、「軍」心渙散的軍械所,經過所長徐光學一年時間的精心治理,發生了質的變化。職工再也不想調出軍械所,不僅沒有人想調出,現在還有人想調入軍械。合肥軍分區軍械所里,人人想工作,工作就有績效,績效就和獎金掛鈎。「軟、懶、散、亂」的現象不見了,代之以欣欣向榮的局面。這時,徐光學笑了,笑得很開心。
由於徐光學治所成績突出,引起軍分區後勤部關注。在198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合肥軍分區的黨的代表大會上,徐光學作為代表出席會議,並參加黨委候選人競選。徐光學非常珍視這份榮譽,他知道,這是上級領導對自己工作的肯定,但他更加清楚,這份榮譽應該屬於全體軍械所廣大職工的,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沒有他們的智慧與努力,光靠所長是做不成事的。
三、綠化整修 成績斐然
所里經濟效益好,職工的福利待遇就能得到改善。職工自然擁護這樣的所長。但所長的目光不能只是考慮到使職工的口袋鼓起來,因為職工的福利待遇不僅僅體現在錢幣上,還應該體現在職工的住房上,體現工作環境上和生活環境上。
像在××倉庫主任一樣,徐光學要徹底改變合肥軍分區軍械所的面貌。1986年年底,軍械所使用部分經費,對全所進行整修,再抽出部分資金蓋了一幢兩層辦公樓。所里道路坑坑窪窪,特別難走,所長會同職工一道從所里獲得的利潤中抽出部分資金把泥沙路改建為水泥路,路邊還栽上美國松、桂花樹、枇杷樹。此外,門前和四周還栽上花草樹木,牆邊種上美國松、桃樹、梨樹等。所里的中心區修建一個小花園,園裡種上植草坪,栽上鮮花,並添置些石凳、石桌。經過一番整理,軍械所里綠樹成蔭,飛紅流翠。合肥軍分區軍械修理所變成了一個花園式軍械修理所。人只要一進去,就能感到神情氣爽,精神為之一振。
接着就是對軍械所的車間進行裝潢。他先把軍械所車間粉刷一新,然後再改造惡劣的車間生產條件,加強採光、通風的建設,把頂棚裝上天花板,裝上日光燈。裝修車間後,又對車庫、油庫、材料庫、配件庫等基礎設施進行裝潢。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職工的勞動場所和所長的辦公室一樣,窗明几淨。軍械所雖然隸屬於軍隊,可職工卻並不是軍隊編制,他們沒有軍隊發放的統一服裝,而且軍械所也多年沒有發工作服。現在,所里富裕了,徐光學決定給每個職工發兩套工作服和一套西服。所里把所有節餘的錢都讓給職工,對職工房屋進行維修,給每個職工補助裝飾住房的費用,並給每個職工配發一件大衣櫥,一個席夢思床等。總之,所里的一切收入,取之於職工創造的利潤,又用於職工的一切。
由於徐光學全身心地撲在軍械所里,使這個瀕臨「死亡」的軍械所起死回生。1987年11月10日,軍分區政治部趙嘯谷、王德明在《合肥晚報》發表了一篇與合肥軍械所有關的報道,全文如下:
本報訊 合肥軍分區軍械修理所最近被南京軍區評為先進民兵軍械所。
這個軍械所擔任本市三縣四區民兵武器裝備的修理任務。他們除了圓滿完成民兵武器封存等突擊性任務和軍械維修、保養等經常性工作外,還積極開展「小發明」活動。研製成功了三種效能優良的新裝備,其中37毫米高炮化學彈頭空包彈榮獲南京軍區技術革新成果三等獎。同時,他們還承接民用加工業務。三年來,為54個企業承擔1000多項加工任務。他們研製生產的機油清洗機和刮板運輸機,解決了一些工廠機油浪費,無法回收的難題。多次受到省軍、軍分區的表揚,有5人立三等功,11人受嘉獎。
回顧在軍械所里所走過的路,徐光學心中有許多慰藉。除做好了「空彈」的工作外,徐光學領導的軍械所還在支援地方建設,為地方服務方面,同白湖農場聯合研製,將節油清洗機推向市場,所里因而獲得了豐厚的利潤。這既增加所里的固定資產,減少國家負擔,又搞好了職工福利,美化軍械所環境,裝修車間、車庫、油庫、材料庫、配件庫等。一個破破爛爛的合肥軍分區軍械所就變成了個花園式的軍械所。
由於合肥軍分區軍械各項工作都做得好,在1987年南京軍區所屬的軍械所評比中,合肥軍分區軍械所被評為「南京軍區先進軍械所」。徐光學在任合肥軍分區軍械所所長期間,因高炮「空彈」項目試驗成功,又榮獲南京軍區科研二等獎;在安徽省軍區、合肥軍分區軍械修理行業中,徐光學會經營,會管理,是創造最佳效益帶頭人,在短短2年時間裡,使軍械所得以騰飛,為國家創造的利潤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遞增。由於成績突出,他本人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安徽省軍區「四有幹部」光榮稱號,同年被評為「江淮青年十傑」。現在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周根苗先生會同李效連先生就徐光學之事跡撰寫了一篇報告文學《好漢境界》,此文收錄在安徽青年報社編的《江淮青年十傑》(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一書中。[1]
作者簡介
徐峰,真名徐光學,詩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魯谼山人,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有23年軍旅生涯,曾榮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