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武器保养,成绩突出(徐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器保养,成绩突出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武器保养,成绩突出》中国当代作家徐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武器保养,成绩突出

自从调到军械所任所长后,徐光学与家的关系更加密切。他住在合肥市四牌楼,每天早晨上班,晚上回家。与过去相比,能够照顾到家庭,这令他十分高兴。但他没有因为家事而分心,相反,他以更加饱满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从1986年春到1988年秋,徐光学在这里任所长还不到三年。这三年是军械修所发展最好的时期。一个疲软、懒散的烂摊子,经过徐光学大刀阔斧的改革治理后,一跃而成为安徽省军区的示范军械所。

在合肥军分区军械所发生质的转变的过程中,徐光学付出了怎样的辛劳?只要回过头来看一看他所做的事情,人们就会明白一个军人企业家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一、大胆改革 严格管理

军械所直属军分区后勤部领导。所里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合肥市三县四区的军械修理以及战时担负重要地区的武器保障工作。徐光学上任之初,军械所有所长、职工、现役军人、志愿兵共12人。这些人中,吴宗阳、詹师傅、赵运泽、赵小明、大胡等9人是技术骨干,在修枪修炮等技术方面都是好手,在焊工、钳工、洗工、车工等方面都是行家里手。

但是,由于体制和管理诸多因素的影响,工人特长得不到发挥。徐光学上任时,军械所已显得十分懒散。军械所本身就没有多少工作可做,和平时代,有多少枪炮要修理?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大规模开展民兵军事演习时,所里才会忙几天。平时,大家都是闲得无聊。再者,人人认为捧的是铁饭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时候领工资就是,吃共产党的饭,既撑不着,也饿不着。通过明查暗访,徐光学了解了实情,对所里的这种现状极为不满。


徐光学深知,坏习惯一旦已经养成,想要一下改掉,是不容易的。但他更知道,不对这些坏现象改革,军械所的工作就没办法开展。好在他是军械所里的一把手,是所长,也是党支部书记,对军械所的改革方式有决定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改革大潮,风起云涌。对军械所改革也是顺应历史潮流。

新所长上任,大家都拭目以待。这个新所长是新人走老路呢,还是另辟蹊径有所作为?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徐光学不愿意做个不作为所长。

当时,城市改革刚刚起步。城市改革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关系”的国家,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里面的关系往往是盘根错节,常常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在城市里进行改革,特别是像军械所这种兼有企业与事业性质的单位,更是不好改革的。他不怕困难,不怕阻力,非要对这单位进行改革不可。他坚信,自己不能改变全社会,却可将军械所开垦成一块小小的“试验田”,让它成为军工企业改革的一个火炬,来烛照那些在死胡里挣扎的诸多同行。

但是,真要改革,又谈何容易!一连几天,他白天上班调查,夜里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合眼。他这么做,已经超越了自我的理念和激情,更体现了真正的人的神圣责任感和使命感!

很快,徐所长亲自草拟一份改革军械所的计划,交给职工大会讨论。他的改革设想,就是运用当代经济承包责任制、采取企业化管理方式,来治理军械所。“承包”一词已成为当时全国人民最熟悉的词。而军械所搞承包,有职工惊讶,有职工怀疑,有职工反对,有职工赞同。经过职工大会讨论,最终是多数人赞同。接着,徐光学将这份改革草案上呈合肥军分区后勤部,得到后勤部的首肯。

职工同意了,领导赞同了,一路绿灯都亮了。这个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的高材生卸下了背负的千斤巨石,放手干了起来。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推广承包责任制。徐光学是军人出身,知道一个打胜仗的军队必须有铁的纪律。他更相信,对军械所改革,没有铁的纪律作保证是不行的。徐光学是诗人,不是制定规定与制度的专家。但他身在领导岗位,不亲自动笔,怎么能行呢?他耐得住寂寞,日以继夜,殚精竭虑,一个字一个标点地认认真真地写起来,写好后,交给全体职工讨论。谁能想到,经过领导职工群策群力,一个只有十几个职工的小小军械所,各种规章制度多达32大类,计280余条。别以为这些条例都是些“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掉在地上”的装潢门面的标签。军人出身的徐光学,自然懂得“令行禁止”的价值与意义,没有这些“规矩”就成不了军械所的“方圆”。没有这些条例,一盘散沙的军械所就不可能凝聚成一个坚强的实体。

第二把火就是加强职工的专业训练,为科技比武鸣锣开道。所里有一项规定,军械所每年年初都要给每一个职工下达一年的在职训练任务,年终考核,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不合格者一律补课,对补课还不合格者则给予经济惩罚。这种“比、学、赶、帮、超”的政策出台,使所里职工都有了紧迫感。一年下来,全所职工每人都掌握两种以上的技能。职工有了多项技能,是给军械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于是把所里的“能人”和“小发明家”拢在一起,成立技术革新小组,自任组长,组织攻关,成功研制了37毫米高射炮“空弹”、12.7毫米高射机枪训练弹、14.5毫米高射机枪弹助推器。其中第一项技术荣获南京军区技术革新成果三等奖。1987年,阮永杰老师赴白湖农厂调研,研制出节油过滤器。

第三把火就是民主用人。长期以来,中国人事制度上存在着这样现象:某人一旦占据某个位子,除非他违反党纪国法,民愤极大而被撤职查办,否则,即使他力不从心,难以胜任,或者在职浑浑噩噩,毫无建树,组织上一般都是届时让他平调,或升迁,而决无降职免职的道理。军械所如果不掘开“终身制”的堤坝,不提倡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那么,有用的人才就难以脱颖而出,企业就难有活力和生气。他把第三把火引向所里的人事制度。

古语云,“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命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他的一个强有的改革举措,那就是工人民主选举车间主任。他觉得,用人务必做到,人尽其才。这对军械所来说不啻一场地震。通过民主选举,一位多年担任主任的老党员被选掉了。这位老车间主任还是党支部委员,军械所党支部只由3名委员组成,老车间主任大小也是个人物啊!何况他又是所里一位不可多得的技术骨干呢!那位老主任自己倒没说什么,他觉得自己是个干活的好把式,没有指挥才能,下就下吧。徐光学告诉职工,这就是改革。然而,众人却议论纷纷。

无论怎么议论,老车间主任还是下台了,换上一位年轻能干的青年。这一招,当事人也好,局外人也罢,都尝到了新所长的“厉害”。大家都知道了这位新所长并非等闲之人,不能不刮目相看了。

军械所实行奖金浮动,多劳多得(工资固定不动)。哪个车间的效益好,那车间里的人就受到表扬,拿的奖金也就多。技术工人吴宗阳就是拿到奖金较多的一个人。吴宗阳会几门技术,像枪械维修、电焊加工等都会,是军械所的小能人。他不仅能看懂图纸,搞承接加工,而且还自己设计,业务做得好。车间主任孙键是个老党员,人长得潇洒,个子一米七左右,脸庞白晳,说话很温和,文化水平也高,是修枪修炮的能手,加工技术更是技高一筹,车工、钳工、 铣工等样样都会,是名副其实的技术能手,优秀的车间主任。孙健和阮永杰两位车间主任,技术最好,创收最好,在车间内几位职工中经济效益最好,每年都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受到安徽合肥军分区的表彰。

当然,相反的例子也有。1986年年底,有两位职工没有完成预定的利润指标,按照奖惩兑现条例,被取消年终奖金。徐光学这么做了,不仅两位职工心服口服,其他人再也不吭声了。

那么,徐光学在所里的收入又如何呢?提起他的收入,别人也许都不会相信。论功,他在所里贡献最大,却主动把自己的奖金订为倒数第一,类似的情况在社会上恐怕也很难找到第二个例子吧。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军械所的职工对徐所长是信服的。不仅信服他有勇有谋,治所有方,更信服他廉洁从政的高尚品质。徐光学自1968年3月入伍,除去在大学里学习的4年光阴,连头带尾已经整整16个年头了,和他一道穿上军服的人早已成了“首长的首长”,而他呢,在军械所里,名义上是个头头,却要兼做十几项事,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连各项汇报、总结材料也得自己起草。生活上,他饥一顿饱一顿,时常累得晚上在床上直哼哼。说是调回合肥能照顾家里,其实他把所有的家务全扔给工作并不轻松的爱人。幸亏爱人贤惠,体谅他的难处。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是徐光学管理军械所的法定。这里有件事值得一提,军械所的一个工人调离后,又偷偷跑回所里干私活。徐光学知道后,坚决按照所里规定进行处理,让那位工人交500元机器使用费和加工费。那位工人自恃有后台,不肯交这,事情僵住了。那位工人找徐光学的老同学来说情,并带上100元现金(当时一般工人月工资是40元左右)给徐所长,想请徐所长“高抬贵手”。然而,徐光学当即将100元现金退回,并毫不留情面地批评自己的老同学,最后,那位工人只好将500元钱交到所里。

正是徐光学的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合肥军械所在短短的不到三年时间内就得以腾飞,从一个软、懒、散的“烂摊子”,一跃成为安徽省军区、南京军区的“先进民兵军械所”。

徐光学深信:一个人高智力不等于高能力,一个人个性的心理品质与他的成就有很大相关性;那些取得高成就的人,均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就是自信、勇气、毅力、努力、热情等;个性是取得成就的极为重要的力量。徐光学无疑是具有这种个性品质的。

“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这是恩格斯的名言,也是徐光学所信奉的座右铭。

二、武器保养 广开财源

军械所的工作本来就不多,徐光学上任前,整个军械所十分慵懒。上任之后,他大胆改革,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一洗此前疲疲塌塌的作风。他根据“先进军械修械所的标准”,拟定武器封存方案,要求武器封存,质量第一,封存武器,完好无缺。他规定:全所在完成1986年合肥地区军械修理任务过程中,也要对合肥地区各大单位武器库进行武器保养,对手枪、轻型步枪、冲锋枪所缺少或损坏的配件进行修理,务必做到枪支拿出来就能用。徐所长将军械所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地区的厂矿、机关单位的武器维修,并做好封存工作。

就在徐光学上任之初,安徽省军区要求军械所在三个月内对合肥市辖的三县四区的武器进行器维修、保养和封存。任务就是命令,徐光学立刻成立行动小组,自己亲任组长,再抽调业务过硬的赵运泽、赵小明等8人到省军区机械所,同他们合作共同进行武器清点、维修、保养、封存。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徐光学所长在8人小组组建之时做思想动员:

“同志们,你们8人代表合肥军分区军械所将参加省军区军械武器的清点、维修、保养、封存工作。你们知道吗?“

“知道!”

“很好,”徐光学接着说,“我们虽然不是兵,但我们这次参加省军区的工作,就是去打仗,我们不能输给同行,让同行瞧不起咱。明白吗?”

“明白!”

“请大家务必记住,我们是合肥军分区军械所来的人,我们从来都是一流的,我们一定要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这次我当组长,亲自挂帅,带队前往,我一定与大家共进退。”徐光学高声地说。

徐光学的话赢来一片掌声。

由于一把手亲自抓,由于全体职工技术过硬,合肥军分区军械在规定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任务,这让所有同行刮目相看。军械所得到了南京军区和安徽省军区后勤部的表彰。当年,合肥军分区军械所被评为先进单位。也就在1986年,军械所全体职工在全市民兵训练中在保障武器的供给,即时地清点、维修、保养、封存武器的过程中,表现突出,受到合肥军分区表扬。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1986年底,军械所共封存武器286件,武库里的武器保存得像新的一样。在武器维修上,军械所做好了民兵高炮打靶射击的维修和保障工作,保障全区230件武器没有出现问题,特别是12.7毫米、14.5毫米的步枪和37毫米高炮的性能完全正常。年终总结时,徐光学并没有停止在目前的成绩上,而是把目光投向下一年,努力搞好今冬明春的战备预案,为“战时”快速换件积累资料,摸索经验。

1987年春,合肥军分区军械所根据上级指示,集中力量,抽调8人,分成两组,对“三县四区”的武器进行检查,对每支枪、每尊炮进行检查、维护、保养。时间是一个季度。

整个军械所只有十余名正式职工,8名同志派出去后,所里剩的人就不多了。有些同志到“三县”检查维修武器,照顾不到家,一定非常牵挂家。所长徐光学对他们说:

“你们上前方打仗,我就是后勤总管。你们放心,我一定照顾好你们的家庭,请大家不要有后顾之忧。”

所长说话算话,当他的职工外出后,他就及时去了解职工的家庭情况努力当好后勤总管。他派人为出差在外的同志家买米、买煤、送煤气。有时人手不够,所长就亲自送去。他这样做就是使出差的职工安心工作

加强政治修养是一个优秀军人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维修、保养”武器的工作完成之后,徐光学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政治学习。鉴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他规定军械所里的每个在职工每周不少于四个半天的学习时间。所有党员每周必须过一次组织生活,半年开展一次党员评议活动,表彰优秀党团员,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大家立足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以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学习工作之余,他还以奖惩结合的方法,鼓励全体职工苦练技术。举办业务学习班,请省军区军械修理所技术员讲技术课,由省军械所选择教材,让合肥军分区军械所的全体职工参加学习。学习结束后,所里组织考试。成绩优秀者,工资上晋级,成绩合格者给予奖励,成绩不合格者补考,补考还不合格者,年终奖金扣30%以示惩罚。

如果军械所获得许多荣誉,而广大的职工得不到实惠,那职工积极性也不高,即使有,也不会维持多久。改革不仅仅是使国家获得利益,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最大利益。可作为国营性质的军械所,徐光学应该怎样做才能既符合国家的利益,又符合广大职工的利益呢?于是,怎样提高广大职工的福利待遇问题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单位的领导面前。为了能让军械所获得荣誉,为了能让广大职工获得实惠,徐光学绞尽脑汁。

徐光学认真审视自己的这一摊子,董得靠“化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想有长久有利益,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他知道,过去军械所里的修理任务有限,职工长年赋闲,而不论有事没事,上午8点要准时上班,下午5:30下班,工作似乎就是点卯而已。对于职工而言,这种做法不啻是一副镣铐,严重束缚广大职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针对这种情况,徐光学认真调查研究,并以此为突破点进行深入改革。根据军械所现有的机械设备和工人目前的技术条件,徐光学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机遇,以坚定的毅力进行军械所前所未有的改革。他把想法做成报告,拿到军械所里班子会议上讨论。

徐光学提出,发动所有员工,让大家各显神通,四处联络,以军械所名义,搞外加工,允许外加工者以低于市价5%的标准收取费用。这样,军械所业务对象就由原来的合肥“三区四县”的军械修理,业务地点由小小的军所,拓展为军械与民用加工一起上局面。在不影响军械修理的情况下,广大职工尽可能发挥特长,既可使职工技术精益求精,使他们有可能学到更多的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还可增加大家的福利待遇。

徐光学的这份报告,使广大职工精神为之一振,因为这个报告砸碎了桎梏,使大家有的一定自由度,使大家看到希望,看到改革将给他们带来的实惠。这个报告也正好适应当时的加快城市改革步伐的战略方针,因此,很容易得到通过。

没用多久,所里就与当地3家工厂签订联营生产合同。合同签订,就意味着利益到来。为了便于职工联系业务,所里采取弹性工作制,上班时间改由各个车间主任灵活掌握。除了所里有集中修理任务,或有大型集体活动之外,各个车间完全有支配职工工作时间的自由权。由于政策宽松,军械所渐渐出现“繁荣”的景象。由于枪械修理技术是一种特种技术,许多民用工业在某些加工环节上还少不了这种技术,过去军械所控制得死,外面需要这种技术,却得不到军械所的服务,军械所里有这种技术却又无法服务于社会,双方都渴望联手,就是没有机会。现在,合肥军械所拆除这道“柏林墙”,职工与民用加工企业终有携手的机会。很快地,合肥军械所又与本市十余家民用加工企业联手作业,后来还吸引山西、江苏、浙江、上海等外地的民用加工企业联手创业。

在广开财源方面,由于措施得力,各车间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另外还为所里创收几十万元,其中使用军工技术所带来的利益有一部分上交军分区后勤部,另一部分作为职工福利待遇。到1986年年底,合肥军分区军械所的职工平均收入和1985年相比几乎翻翻。于是,看到军械所的光明前途,全体职工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徐光学鼓励大家要团结一致,干好工作,福利的有无,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

一个破烂不堪、“军”心涣散的军械所,经过所长徐光学一年时间的精心治理,发生了质的变化。职工再也不想调出军械所,不仅没有人想调出,现在还有人想调入军械。合肥军分区军械所里,人人想工作,工作就有绩效,绩效就和奖金挂钩。“软、懒、散、乱”的现象不见了,代之以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时,徐光学笑了,笑得很开心。

由于徐光学治所成绩突出,引起军分区后勤部关注。在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合肥军分区的党的代表大会上,徐光学作为代表出席会议,并参加党委候选人竞选。徐光学非常珍视这份荣誉,他知道,这是上级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但他更加清楚,这份荣誉应该属于全体军械所广大职工的,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光靠所长是做不成事的。

三、绿化整修 成绩斐然

所里经济效益好,职工的福利待遇就能得到改善。职工自然拥护这样的所长。但所长的目光不能只是考虑到使职工的口袋鼓起来,因为职工的福利待遇不仅仅体现在钱币上,还应该体现在职工的住房上,体现工作环境上和生活环境上。

像在××仓库主任一样,徐光学要彻底改变合肥军分区军械所的面貌。1986年年底,军械所使用部分经费,对全所进行整修,再抽出部分资金盖了一幢两层办公楼。所里道路坑坑洼洼,特别难走,所长会同职工一道从所里获得的利润中抽出部分资金把泥沙路改建为水泥路,路边还栽上美国松、桂花树、枇杷树。此外,门前和四周还栽上花草树木,墙边种上美国松、桃树、梨树等。所里的中心区修建一个小花园,园里种上植草坪,栽上鲜花,并添置些石凳、石桌。经过一番整理,军械所里绿树成荫,飞红流翠。合肥军分区军械修理所变成了一个花园式军械修理所。人只要一进去,就能感到神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

接着就是对军械所的车间进行装潢。他先把军械所车间粉刷一新,然后再改造恶劣的车间生产条件,加强采光、通风的建设,把顶棚装上天花板,装上日光灯。装修车间后,又对车库、油库、材料库、配件库等基础设施进行装潢。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职工的劳动场所和所长的办公室一样,窗明几净。军械所虽然隶属于军队,可职工却并不是军队编制,他们没有军队发放的统一服装,而且军械所也多年没有发工作服。现在,所里富裕了,徐光学决定给每个职工发两套工作服和一套西服。所里把所有节余的钱都让给职工,对职工房屋进行维修,给每个职工补助装饰住房的费用,并给每个职工配发一件大衣橱,一个席梦思床等。总之,所里的一切收入,取之于职工创造的利润,又用于职工的一切。

由于徐光学全身心地扑在军械所里,使这个濒临“死亡”的军械所起死回生。1987年11月10日,军分区政治部赵啸谷、王德明在《合肥晚报》发表了一篇与合肥军械所有关的报道,全文如下:

本报讯 合肥军分区军械修理所最近被南京军区评为先进民兵军械所。

这个军械所担任本市三县四区民兵武器装备的修理任务。他们除了圆满完成民兵武器封存等突击性任务和军械维修、保养等经常性工作外,还积极开展“小发明”活动。研制成功了三种效能优良的新装备,其中37毫米高炮化学弹头空包弹荣获南京军区技术革新成果三等奖。同时,他们还承接民用加工业务。三年来,为54个企业承担1000多项加工任务。他们研制生产的机油清洗机和刮板运输机,解决了一些工厂机油浪费,无法回收的难题。多次受到省军、军分区的表扬,有5人立三等功,11人受嘉奖。

回顾在军械所里所走过的路,徐光学心中有许多慰藉。除做好了“空弹”的工作外,徐光学领导的军械所还在支援地方建设,为地方服务方面,同白湖农场联合研制,将节油清洗机推向市场,所里因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既增加所里的固定资产,减少国家负担,又搞好了职工福利,美化军械所环境,装修车间、车库、油库、材料库、配件库等。一个破破烂烂的合肥军分区军械所就变成了个花园式的军械所。

由于合肥军分区军械各项工作都做得好,在1987年南京军区所属的军械所评比中,合肥军分区军械所被评为“南京军区先进军械所”。徐光学在任合肥军分区军械所所长期间,因高炮“空弹”项目试验成功,又荣获南京军区科研二等奖;在安徽省军区、合肥军分区军械修理行业中,徐光学会经营,会管理,是创造最佳效益带头人,在短短2年时间里,使军械所得以腾飞,为国家创造的利润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由于成绩突出,他本人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区“四有干部”光荣称号,同年被评为“江淮青年十杰”。现在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根苗先生会同李效连先生就徐光学之事迹撰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好汉境界》,此文收录在安徽青年报社编的《江淮青年十杰》(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一书中。[1]

作者简介

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