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正紫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正紫镇位于自贡市西部,与乐山临界、荣县的西部,正紫镇历来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便利的交通而著称,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昌盛、经济繁荣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城镇,面积37.64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130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人口8168人(2017)。[1]

地理环境

正紫镇紫场附近有座镇紫山,场以山名,唐五代至宋朝初期,曾经是资官县县城所在地。距场几里远的张家庙村五组,小地名乱石包的地方,峭壁间碑刻甚多,系隋唐年间所镌,有的字迹还能辨认,从这些碑刻的记述中,不难推测出古代资官县的兴盛。遗憾的是,当地居民修房造屋,需要石料,大肆开采,将石刻彻底损毁,己无迹可寻,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正紫镇坟嘴山村七组,有棵黄桷树,弯曲横亘于公路之上,成为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正紫中学校(荣县六中)位于正紫镇,该校创建于1956年7月,系四川省达标高完中,自贡市校风示范校。学校在职教职工8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50人。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60人。学校占地45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2005、2006年获自贡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三等奖, 2007年获自贡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二等奖,2007年获县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正紫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共有入社社员1500户,该社已成为荣县中药材基地的业主之一。主要种植柴胡、荆芥等中药材,窝棚湾村为生产基地。

正紫镇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的椪柑,果品色泽橙黄,含糖量高,甜酸适度,品质上乘,风味独特。香炉寺村、坟嘴山村为椪柑主产区,出产的椪柑1999年荣获四川省优质果品称号。[2]

历史沿革

正紫镇,1950年为正紫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2.8公里。面积37.64平方千米,人口8168人(2017)。度(佳)犍(为)公路穿境。辖邱家沟、卫星、田木沟、香炉寺、坟嘴山刺芭塘张家庙、窝棚湾8个村委会和正紫场社区居民委员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籽,兼产花生、柑橘、茶叶。正紫镇为原正紫区区政府所在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区政府搬迁到新桥,更名为新桥区)。

气候条件

正紫镇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年均气温15℃,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4℃,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为4℃,夏季平均气温比青城山景区低2℃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80毫米,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年平均日照1000小时以上,风向频率以静风最多,植被覆盖率90%以上,形成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正紫镇境内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植被良好,种群完整,垂直分布明显,乔木、灌木、针叶林、阔叶林皆有,有63科200余种之多。[3]

农业建设

镇域全系山地,耕地不多,属都荣县重点林区乡镇,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具有极大优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步伐加快,仅1999年就发展以杜仲为主的"三木"药材1000多亩,以银杏、板栗为主的干果400多亩,其它林木350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农户参与旅游服务的日渐增多,为农户增收创造了条件。1999年,实现粮食总产3084吨,农业总产值24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

正紫镇坚持"农业奠基、商贸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整合山区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注民生,广开致富门路和就业渠道,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紫镇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壮大药、菜、林、茶、畜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巩固和发展专业协会。同时注重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及科技含量的提高,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修建桃源至烽火、高万至凤凰两条村级主干道,硬化莲花至太坪、富有至金川两条山区村道,解决山区群众乘车难的问题。

乡镇规划

正紫镇境内村组路面水泥硬化率达95%以上,全镇交通便利畅通。

正紫镇教育卫生事业基本情况:正紫镇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镇有中心小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4所,镇小学在校学生1800多人,教职工140多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逐年改善,有卫生院两所,村级卫生保健医疗站14余个。2007年全面完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泰华学校标准化建设,龙马中心校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全面结束,学校教学环境彻底改善;2006年新平公立卫生院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新平卫生院硬件设施全面加强,有效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正紫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正紫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10年突破7730元;每年至少引进一家上千万工业性、税源型项目;实施拆院并院,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速拉开城镇建设框架,提升城镇功能,通过五年努力,全镇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安定,人民更加富裕。

2007年,正紫镇土地整理项目已完成,通过市、县验收合格。项目区总面积12046.3亩,总户数1627,总人口4549人,新增耕地1813.72亩,新增耕地率为15.05%。2008年即将开展前锋村、顺河村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区总面积11394亩,总户数998户,总人口3393人,预计可新增耕地1460亩。

农业产业化基地项目开展情况

2007年,打造了牧山生态鸡养殖基地,袁山獭兔养殖基地,天鹅藏猪养殖基地;打造了1180亩袁山青花椒基地,1580亩天鹅立体农业旅游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正紫镇共建有农业产业化基地12个,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占总农户的75%以上。重点基地带动如牧山生态鸡养殖合作社带动农户300户,袁山獭兔带动农户60户,柳江村蔬菜基地带动农户1000余户。2008年,正紫镇重点打造袁山青花椒旅游生态基地,着力开发好牧山生态旅游走廊建设,全力融入"川西旅游环线"。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正紫镇有劳动力13831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8人,实现再就业56人,就业率达97%;"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11人,已全部实现了再就业;农村劳动力13029人,已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9420人,转移率达72.3%,全镇已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农村扶贫开发情况

2007年,正紫镇以及有关对口帮扶单位共投入扶贫开发资金200余万元,重点对袁山村、五峰村、前锋村3个市级贫困村进行帮扶。全镇2007年新增水泥路15公里,碎石路3公里,沟渠整治117700米,安置U型槽19041米,改扩建提灌站4座。新增帮扶项目4个,完成贫困户帮困扶贫53户,脱贫39户。全年新建微水池25个,整治山平塘3口。投入45万余元,完成了牧山干渠正紫镇段面15公里的清淘工作,投入18万元使牧山干渠一支渠长久用水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极大的改善了用水条件。

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情况

2007年,正紫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新建了3个村级卫生站,完成了8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建设;投入资金50余万元新购置了垃圾桶130个,新建垃圾站(池)31个,配备了垃圾清运车一台,配备保洁三轮车32辆,配备保洁人员45人,城镇协管人员4人,采取了村、镇收集,县上集中处理的方式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4]

社会活动

正紫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切实助农增收。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正紫镇通过网络就实现花木销售额达780余万元,仅此一项,正紫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20余元。正紫镇利用其西部园艺第一镇的特色,大力发展花木产业,2008年花木种植面积已达到7100多亩,种植户3125户。但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一些花农错失了不少挣钱良机。

正紫镇成立了农民网校,并联系大学生志愿者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向农民现场讲解并演示"怎样利用网络进行销售"、"怎样发布和搜索信息"等问题,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网络的便捷和高效。到2008年为止,正紫镇共举办农村经济信息技术培训10期,培训农民达900人次;还入户调查了全镇农民花木的种植、供求信息,建立了专门的花木信息库,免费为农民发布和接收各类供求信息450多条。

正紫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高度重视现代通讯网络建设,在成功建起了农民网校、移动机站、联通机站、小灵通机站及光纤网站的基础上,又与都荣县电信分公司合作,联手建设"数字正紫镇",实施电话"户户通"和"宽带"进村入户工程,把互联网延伸到每村每社。此举在我市乃至成都市乡镇中尚属首例,目的在于打通信息瓶颈,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为打造西部园艺第一镇奠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