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止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止學》是一部湮沒久遠的關於勝敗榮辱的絕學! 《止學》作者王通,號文中子,隋朝大儒,門下的弟子有大名鼎鼎的魏徵、李靖、徐世績、房玄齡……。 《止學》是以道家之思想論處世之道的典範之作。 《止學》是教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在什麼地方停下來的學問。水滿則溢、月圓則缺,所以要「適可而止」。「有餘」就不好,「不足」就補之,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止學》不僅是傳統文化關於「止」之思想集大成者,而且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凡按本書要旨去做的人,均取得了令人側目的成就。最著名的例子當屬為政的曾國藩和為商的李嘉誠。清人曾國藩少時就深愛《止學》一書,他一生的作為和成就,處處都有「止」的烙印。而今人李嘉誠更是按《止學》的要義身體力行,甚至將「知止」二字高懸於辦公室的醒目之處,終使其成為一代商界至尊。他們均是「知止」的典範和「止學」的受益者,這從一個側面告訴人們:《止學》的影響是深遠的,任何人都不該忽視,成大事都尤其如此。

作者簡介

王通(584年617年),字仲淹,號文中子,隋朝河東郡龍門縣通化鎮(今山西省萬榮,一說山西河津)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王通從小受家學薰陶,精習《五經》,著名的啟蒙讀物《三字經》把他列為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王通的六部著作:《續書》、《續詩》、《元經》、《禮經》、《樂論》、《贊易》,在唐代就全部失傳了。只留下他的弟子姚義、薛收編輯的《文中子說》。《中說》系王通和門人的問答筆記;體仿《論語》敷衍成書,由王氏家人定為王道、天地、事君、周公、問易、禮樂、述史、魏相、立命、關朗10篇行世。此書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為後世所重視。在哲學上此書提出以氣、形、識分別作為天、地、人的特點,含有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因素。流傳版本有《子書百家》本、《明世德堂》本。宋代阮逸作《文中子中說注》,有《四部叢刊》本和《續古逸叢書》本。

內容預覽

智極則愚也。聖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譯文】過於聰明就是愚蠢了。聖人不擔心自己的智謀少,而擔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 【譯文】才能出眾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並不顯露自己。地位尊崇其實充滿危險,有智慧的人不戀權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適可而止,小聰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謀劃,智計有窮盡的時候而天道卻沒有盡頭。 謀人者成於智,亦喪於智也。謀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敵,慎之少禍焉。 【譯文】謀劃別人的人成功在其智計上,也會失敗在其智計上。謀劃保全自身的人依靠其智計,也要舍其智計。智計有它缺欠的地方,謀略存有他的敵手,謹慎使用才能減少禍患。 智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