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止于至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yú zhì shàn,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出自《礼记·大学

中文名:止于至善

外文名: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arrive at supreme goodness.

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出处:《礼记·大学》

有关:河南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的校训

成语解释

:郑玄注,止,犹自处也。

: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成语出处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详解

“止于至善”,是三纲领中的第三纲。那么,这个“止”是什么意思呢?《说文》里面说:“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这个“止”呢,就有一个根基之义,还有一种达到之义。这个“止”,在这里就是说:大学之道的基础和根基,就是修养这个至善,离开了这个至善,我们就成了水上的浮萍,没有根柢。不可能像深植于大地的树木那样,有根有柢而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家庭的栋梁,国家的栋梁。所以说这个“止”,对修这个善,具有一个基础的意义,有一个目的的意义,有一个根基的意义。这个基础和根基,就是要有肥厚的信德之土,来养育我们的十善之行。因为如果我们不信自然,不信自然大道,不相信这个德,那么这个善很难立起来,很可能就左右摇摆,时行而时不行。所以,这个“止”,我们要从《说文》——汉代的《说文》字典里面去把它参透,而不要像现在的人这样,看到这个“止”,就单纯地理解为停止,止步。而是要演绎开来,进入到汉代以前,古代人的那种心境当中,去理解这个“止”,真正地把自己的善根、善心,深植在信德之土的牢牢基础之上!这样这个善才能立得起来,这个善行才能在我们家庭的生活化当中,在社会的生活化当中,在工厂的工作环境之中,在社会行为之中,去展开这个至善的修持。因为我们上面也讲了,这个德,她就是由十种善行作为她的基本框架而构成的。修善也就是在修德,是在持这个德,守这个德,增加我们内在的德。是在我们的心中和身中,修持这个德性的品格,修这个“形而下为器”的身体,使他改造成为能够承载、能够储存道德能量的物器。所谓德器也好,所谓道器也好,首先都得要抓住一个“善”来进行修持,要“止于至善”。这个善能够全面地展开,才能使我们的身心成为承载德性的这样一个容器。

何为“至善”,简单地说就是大公无私!仁爱众生即善,唯德是行的十种品格、品行,就是至善。这个至善,也就是《老子道德经》所阐释的上善:像水一样处下不争,具有水的品格、性格。这个善的根本,就是指心里面的修持,十种善德之心要求修养德道者一心一意去实践,并且做到十善的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这就是十善心。这十善心也就是上善的基本元素,也就是我们修善所应当立定的脚跟,是“止于至善”应当把握的十大方面。这也是礼德的基本成份,他内部所蕴含的,就是以礼德为中心的五德能量和品格。[1]

参考文献

  1. 止于至善的意思,汉辞网, 引用日期20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