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欧阳枝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欧阳枝磊

来自 中医中药网 的图片

欧阳枝磊,男,汉族,1968年生,江西萍乡人,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主任医师[1]、国家名老中医。1968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工作33年,2000年晋升主任中医师,并被推荐为江西省名中医,现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会员,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市卫生系统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科研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中医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全国2000年课题临床科研协作中心理事会理事,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选入《中国专家学者辞典》向国内外发行。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江西萍乡

出生日期----1968年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医疗工作者

临床职称----主任医师

毕业院校----江西中医学院

专   业 ---- 中医

科   室 ---- 内科

执业地点----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

教育经历

1968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

工作经历

1968年至今 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

研究方向

擅长治疗脾胃病、肝胆病、内科疑难杂证。

学术兼职

华全国中医学会会员,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市卫生系统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科研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中医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全国2000年课题临床科研协作中心理事会理事。

学术思想

1熟谙理论。发扬特色

欧阳枝磊重视脾升胃降的气机运化理论,同时还强调脾胃肠与其它脏腑的关系。认为脾胃疾病主要病因为湿、热、情志、饮食、它脏失常,导致脾失健运,肝脾不和,气机阻滞,升降失常,气血阴阳受损,寒热失调,血行瘀滞,痰湿内阻而发病。且胃肠病大多为慢性疾病,缠绵难愈,“久病必虚”,“久病入络”,故老师认为慢性胃肠病均存在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的病理变化。

2四诊合参。重视舌诊

在诊察胃肠疾病时,欧阳枝磊注重四诊合参,主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进行辨证。

2.1舌象

认为脾胃病首先察舌验苔,舌质为脾之外候,舌苔乃胃气之所熏蒸而生成,胃气的盛衰,在舌象上主要表现为舌苔的生长情况,辨舌苔的厚薄可测胃气的旺盛与否及邪气的深浅,从舌象的变化可直接观察脾胃的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及邪气性质的深浅,察舌验苔是慢性胃肠病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察指征,是诊治胃肠病之重要手段,是辨证用药极为重要的依据。

2.2大便

“六腑以通为用”,认为大便的正常与否,是胃肠功能的具体表现,反映脾胃的气机升降情况,并与肝的疏泄、命门的温煦、肺气的肃降关系密切。因此,询问大便情况是判断疾病虚实的重要依据,如《景岳全书》说:“二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其寒热虚实。”临床重视询问大便情况,治疗胃肠疾病也多从调理大便入手。

2.3疼痛

欧阳枝磊在临床问诊时抓住以下两点:疼痛的性质、发作的特点。疼痛伴胀闷,痛无定处,攻窜胁肋者为气滞;痛有定处,如针刺状,多见瘀血阻络;灼热疼痛,得寒痛减,遇热则甚,多为热证;寒冷疼痛,得温痛减,遇寒则甚,多为寒证;疼痛反复发作,或多于夜间发作,或入夜疼痛加重,为瘀血;进食后缓解多为虚证;饭后疼痛加重多为实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多见于肝气犯脾。

2.4饮食

饮食为后天水谷精气之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胃肠疾病多见饮食的改变,通过询问饮食可了解体内津液的盈亏及输布是否正常、脾胃功能的盛衰。消谷善饥多为胃热;饥不欲食,多为胃阴不足;食少纳呆多见脾胃虚弱、湿邪困脾;纳少厌油多见于肝胆湿热;能食而不能化责之于脾虚;口渴多饮为胃津不足或胃热,口干欲饮与否是判断脾胃湿热证热盛或湿盛的重要指标。

2.5脉诊

脉象为五脏六腑功能、气血、阴阳的总体反映,通过诊脉可了解气血的虚实、阴阳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和邪正的消长情况,如《景岳全书》说:“脉者气血之神,邪正之鉴也,有诸内必形诸外。”欧阳枝磊在诊脉时主抓以下几点:缓、弦、滑、细、涩。缓脉主脾胃气虚,多见沉缓无力;弦为肝脉,主气机阻滞;滑脉主痰湿、热;细脉主胃阴虚或气血两虚;涩脉主血瘀。

3究其机理。设立大法

欧阳枝磊认为,胃肠疾病的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脾胃升降失常,湿热痰浊内生,瘀血阻络,所以确立健脾疏肝调气和中法为治疗胃肠疾病的基本法则。

获奖情况

年年被分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最佳医德医风工作者。

主要论文

[1]欧阳枝磊,欧阳海波. 经方治疗危急重症实验录[J]. 江西中医药,2001,01:8.

[2]欧阳枝磊. 辨证治疗急重病四例报告[J]. 黑龙江中医药,1983,03:34-35+38.

[3]欧阳枝磊. 喘咳宁在喘咳证中的应用[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S1:21.

参考来源

  1. 欧阳枝磊 ,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