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橫港耶穌聖心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千圖網 的圖片

橫港耶穌聖心堂坐落於金山區張堰鎮秦望村二組,堂前有一條河流過,名為橫港河。在舊時沒有大馬路,這條河是當地農民去市鎮運輸的主要河道,堂就坐落在這條河的北面,因而得名為橫港堂。在現在的教堂的東側原有一座中國式的老堂,在新老堂之間隔着一條小溪,上面架有幾條石板作通道。

老堂也以耶穌聖心為主保。老堂始建於何年無記錄,估計至少有200年的歷史。在新堂建成後老堂作女公所。常有一位貞女居住,服務教堂:做教友子女的啟蒙老師,教道理、經文。每逢本堂神父來舉行彌撒,她會準備神父和跟神父先生、船佬大的住宿等。在文革期間老堂由大隊分給幾家農戶居住。及後被拆除瓜分。

現存教堂的歷史:由於教友逐年增多,老堂已不夠容納教友,當時的本堂周路加神父見此情況就籌備建一座大一點的新堂,在老堂西側購了二畝多農田,經幾年的籌備,於1930年建成。新堂為哥德式,堂前有一座高高的尖頂鐘樓,堂雖不大但看起來也夠雄偉。可惜在文革期間,被紅衛兵用繩子拉倒,鐘樓下座又被村大隊分給小隊拆掉瓜分。堂內祭台上的樟木耶穌聖心、聖母抱耶穌和大聖若瑟抱耶穌的三尊像被火燒掉。後來大隊在教堂開設碾米廠。原先的六間神父、先生和船佬大的附房被大隊開設小學。感謝天主,就是因為這樣的用途,教堂和附房才能保存到現在。堂內的結構非常精緻,為浦南之最。

1984年後政府落實政策將堂全部歸還給教會,教友自發獻錢獻物,經粗修後於1994年由葉廉清本堂神父復堂,舉行了感恩彌撒。現有教友400多人。

橫港耶穌聖心堂屬百家本堂區附堂之一。根據1999年房地產證測繪:本堂總面積1402平方米,建築面積532平方米。

本堂曾有多位修女和貞女:獻堂會修女姚寵寶,貞女:朱品修、朱引書、朱潔秀、朱雪蛾。

歷任本堂:有待查詢

現任本堂趙奉獻神父。

彌撒時間

首六下午1:30彌撒,每月第二個星期六下午1:30彌撒

地址

聯繫地址: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秦望村2組 郵編:201514

交通線路:1、同三高速張堰出口;2、金山區內,朱石線、金石線在放大涇下車。

基督教建築

初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

參考文獻

  1. 早期基督教美術,豆丁網,2012-08-06
  2. 教堂建築風格簡簡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