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態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模態詞(mó tài cí)分為可能性和必然性兩種,反映事物的必然性、可能性。
【詞語】:模態詞
【釋義】:最初指反映事物的必然性、可能性的「必然」、「可能」等詞。後來又用這些詞表達人們認識的確實性程度。20世紀以來,模態詞的範圍擴大到「應當」、「必須」、「允許」、「 禁止」等。
模態命題
模態命題就是陳述事物情況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命題。 直言命題和關係命題只是關於事物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陳述。但有些事物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必然的,有些事物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可能的,陳述這種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命題就是模態命題。 【例1】違反客觀規律必然受到懲罰。
【例2】改善生物基因是可能的。
【例3】辯護人的意見可能是對的。 模態命題都含有「必然」或「可能」等模態詞,不含有模態詞的命題是非模態命題。模態命題是在非模態命題的基礎上加上模態詞而構成的。模態詞可以加在命題的中間,也可以加在命題的前面或後面。如例3也可表述為:「可能辯護人的意見是對的。」在分析模態命題的形式時,將模態詞放在命題變項p、q、……的前面。在模態邏輯中,用符號「□」或「L」表示「必然」,用符號「◇」或「M」表示「可能」[1]
參考文獻
- ↑ 邏輯學裡的模態詞是什麼? 百度知道